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现场

5月19日,由五大名窑艺术馆主办的“有无相生”——柏云书画艺术作品展在五大名窑艺术馆隆重开幕。现场莅临的嘉宾有艺术家张润世先生(柏云的老师),荣宝斋资深书画鉴定专家、荣宝斋首席拍卖师左安平先生,北京德滋画廊创办人白洪先生,书法家、原北京书协理事、现北京城市副中心书协秘书长黄添喜先生,中国书协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北京书协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张鹏先生,艺术评论人陈荣女士,天津市滨海新区文旅商会会长姜一先生,天津农商银行东丽中心支行副行长于亚秋女士,津沽记忆博物馆馆长齐慧敏先生,生态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赵一懿先生北新防水集团副总经理李霄先生私募基金投资人张斌先生,云藏阁董事长张树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城学校张磊先生,当代艺术家郭润利先生,当代潮流艺术家史明先生,生态梦网李祺先生以及艺术家陈钟先生、五大名窑艺术馆馆长申小波先生等30多人莅临开幕现场并合影留念。

书法家崔学路先生(柏云书法师父)、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总裁余锦生先生、北京银座国际拍卖董事长贾晋华先生等人发来视频祝贺。

开幕现场,五大名窑艺术馆馆长申小波先生,艺术家张润世先生,荣宝斋资深书画鉴定专家、荣宝斋首席拍卖师左安平先生,书法家、原北京书协理事、现北京城市副中心书协秘书长黄添喜先生,中国书协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北京书协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张鹏先生,艺术家陈钟先生先后致辞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大名窑艺术馆馆长申小波先生致欢迎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张润世先生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宝斋资深书画鉴定专家、荣宝斋首席拍卖师左安平先生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家、原北京书协理事、现北京城市副中心书协秘书长黄添喜先生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书协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北京书协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张鹏先生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艺术家陈钟先生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合影留念

本次展览展出柏云十年来的书法、书画精品五十余件,题材分为“画书、写竹、山非山、其他”四类。展览展至6月23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 言

从90年代甚至到新世纪初,艺术界还在争论不休“艺术应该国际化,发扬传统艺术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但我更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1989年起至今,我学艺已有35年,入京学习也有31年。早期也曾临习书贴,但是真正开始研究书画艺术是从2006年开始,书法研究更是2011年才算进入状态。我汇总有几个原因。第一是落叶归根,毕竟自己生长在这片土壤上,随着年岁增长,对本土文化的深刻认识渐入佳境,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工作关系,我从2006年起参与了中国艺术市场的研究工作,深入参与并致力于推荐优秀作品。持续的兴趣和开阔的视野、广泛的研究,让我对传统书画艺术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信奉赵子昂说的“书画同源”,所以这些年大多时间在练习书法,画画则较少。我曾经看到过李苦禅先生写给友人的信中有一段话,意思是说“书里要有画,画中要有书。”我相信只要书法理解与训练到位,画画则是水到渠成的事。

怎样才算书法理解与训练到位?首先要理解书法的五千年历史。只有理解了书法史,下笔才有了依据,训练才不是浪费时间。既然书法史是前提,就是学古,从文字的起源上去探寻。古的尽头是“无”,一切都是从去时来。老子《道德经》云:“有无相生。”正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提炼人类创造了文字。认识“无”的境界,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去架构书法之美,无中能生妙有,有形不拘于形,无意恰恰有心,玄之又玄,则甚为妙哉!中华美学的根基就在这里。

自然生活怎样变成书画艺术?陈子庄说:“中国绘画的传统并不在于绘画方法,而在精神。心中有画必须把精神化为意象,直抒心中之意,而不在于物理表象。”因此,书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画山是山;第二层画山非山;第三层画山还是山,关键不在于画,而在于心。此时,画的题材、主题、画的是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五色令人目盲”这句话也出自老子《道德经》,我即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坚持用最简单的笔墨黑白寻找阴阳平衡、知白守黑,直抒胸中之意。

生活在新时代,我们都受益于科技的突飞猛进,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却是离来时的“无”渐行渐远。我想这份愉悦精神的任务应该交给艺术作品来承载吧!因此,我把展览主题命名为“有无相生。”

此次展览挑选的作品题材分为“画书、写竹、山非山、其他”四类。

——甲辰春 柏云于北京破锋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工作的关系,柏云能够饱览大家的作品,加上他坚持不懈地研究练习书法,从历史诸家中受益匪浅。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每一根线条的形状、质感都影响着视觉感受,写字就是画画,线条质感的根在甲骨文、大篆之中。隶、行、草、真都应该在大篆中汲取养分,才能质朴无华、有内在的深度。临帖由博而约,篆隶真行草无一不临,临帖就是用今天的审美价值观揣摩古人的审美价值观。

写书法,自古至今,字形越来越简单,用笔方法越来越复杂。了解这种变化的本质,了解毛笔这个工具的变化与线条的关系,了解今天乃至明天书法的意义以及趋势,用历史的眼光、广度的视角,“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就不会断章取义、不会没有目的地学习。

“眼高手低”他经常这样说自己,正是由于眼界决定了他的笔墨世界不流于普通和俗套,坚持着自己的洞察力,勤学苦练书法中的技巧与心得,应用到他的书与画中。

——陈荣(艺术评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骨文有无相生

138×60cm

款识:释文有无相生,岁在癸卯春月柏云书于北京。

钤印:罐罐草堂、柏云之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文 上善若水

99×47cm

释文:上善若水。

款识:老子道德经句,上善若水。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是其信,易经亦有此句。岁在癸卯之夏,柏云书。

钤印:柏云之鉨,中铭书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赏明月

75×42cm

款识:甲骨文、秋赏明月、春品朝阳,岁在甲辰正月柏云书。

钤印:柏云之鉨、中铭书画、佛型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竹是他常画的题材,不仅是因为竹在中国人的心中代表着的高尚人格与情感,也因为墨竹写生信手拈来,因为在罐罐草堂的窗外、门口、室内都种了不少竹子。因此,他笔下的竹子都是有实际参照的写生,十分生动,是写实的,不仅与历代画竹名家的传统一脉相承,也是他心中之影,竹子的形态似乎是他对人生的领悟,显然,竹子是人格的映照,是一种独善其身的样子。

雨后的青竹醉态妩媚、阳光下的竹刚劲挺拔、风中竹多一份惆怅、雪后竹扑朔迷离,有时候像神仙、有时候像一个忧郁的人影,又忽然一变繁花似锦或又清疏典雅,怪石又刻意夸张,比喻世事无常。是传统的笔墨精神,又有现代的构图与视觉效果,毕竟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而我们身边的山水、草木却映照着我们的生活经验,让我们感到身边的道路与正在发生的事正与我们纠缠着的生活。

——陈荣(艺术评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报平安

100×50cm

款识:竹报平安。岁在癸卯初夏柏云。

钤印:柏云之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后

100×55cm

款识:雨后。岁在壬寅之秋柏云写。

钤印:柏云之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竹

97×45cm

款识:雪竹。辛丑立冬大雪,柏云写。

钤印:柏云之鉨、中铭书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山水用墨难于用笔,用水难于用墨,然最难在于心中有画。陈子庄说:中国绘画的传统并不在于绘画方法,而在精神。心中有画必须把精神化为意象,直抒心中之意,而不在于物理表象。”

“山非山。山水画三个层次,第一层画山是山;第二层画山非山;第三层画山还是山,关键不在于画而在于心。”

“画在书中,书从天降。书在法,法非法非非法,画在散,无好亦无坏。”“近日所画,常常不知何时所画,忘记了是怎么画出来,忘记了画好或是画坏,笔动之间与我的呼吸融为一体。”

——柏云(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南山冰峰

138×68cm

款识:忆写终南山冰峰崩石。癸卯春月。柏云。

钤印:柏云之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非山(二)

68×34cm

款识:山非山水非水。忆北京云蒙峡谷,岁在癸卯初九,柏云写于罐罐草堂。

钤印:柏云之鉨、逸情云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在书中

68×40cm

款识:山非山。画在书中书从天来,忆北京云蒙峡,柏云写。

钤印:柏云之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藏书画之余,他还收藏了百八十件宋元明清的民间瓷器罐罐,这些罐罐从器型开合和来自久远的时代气息上,无不带给他文化的熏陶感动。

他每天游走在罐罐之中,伏案之余乐趣无穷,所以他给自己有“罐罐草堂”的雅号。在普通而真实的生活细节里,将本真融入自己的笔墨,由此,去感受平静的审美、提纯生活的真谛,让一切传统、民族文化的元素,自然生发。中国画讲究的是意象,从实际生活中的形象,到心中的意象,再转化为笔端的形象。就这样,笔墨带着内心世界与对当下生活思考的精神,升华幻化成为画面。此时,画的题材、主题、画的是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对人以及宇宙的思考、理解、感悟,还有困惑。

——陈荣(艺术评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偷得半日闲

70×46cm

款识:偷得半日闲,癸卯夏月,柏云。

钤印:柏云之鉨、中铭书画、铲屎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仿齐白石笔意-福禄图

70×46cm

款识:癸卯夏,柏云。

钤印:柏云之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枝的明代罐

74×39cm

款识:庚子,柏云画。

钤印:柏云之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柏云,本名陈钟。别署柏云、罐罐草堂、破锋堂。现居北京。1993年到北京学习美术,师从书法家贾润海先生、艺术家张润世先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学习书法拜崔学路先生为师。现为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五台山书画艺术研究院北京分院理事、全国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高级书画鉴定师、北京市通州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通州区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当代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中心特邀专家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展出柏云十年来的书法、书画精品五十余件,题材分为“画书、写竹、山非山、其他”四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