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徐邦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鲁木齐河管理处工作人员正在作放水前的检查

解放以来,特别是从1958年成立乌鲁木齐河管理处后,经过治理和整修,已拥有大小13座水库,并由干渠、支渠、毛渠配套成网,灌溉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六万多亩提高到69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义芳摄

喀什农业机械厂为了更好的支援1962年春耕生产,新制造出来的80台三铧犁正在进行严格的检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岳国芳摄

新疆北部的莫索湾垦区共青团农场是由5百名青年共同开发的。图为农场职工在种子场上选玉米良种,为第二年好收成准备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岳国芳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育良种技术员在将良种制成标本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军垦棉产区的十多万亩棉田,银花盛开,垦区农场的农工们抓紧时间采摘,并选出的留种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丁彬萱摄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沙尔乔克人民公社供销社,共有四个常年流动购销组,经常奔波在公社各农牧区,及时供应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收购当地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李义芳摄

伊犁垦区十二团农场利用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加工为各种副食品,供应市场需要,并增加农场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岳国芳摄

新疆紫泥泉种羊场畜牧技术员刘守仁(左),担任新疆细毛羊新品种的杂交培育工作。6年多来,他和种羊场的职工一起,培育出3千3百多只杂交种羊,3万多只改良细毛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王纯德摄

喀什专区各族各界人民组成慰问边防部队代表团,热情慰问常年守卫在祖国边境的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中血的友谊”导演季阳(左二)同主要演员在分析剧本 1962年 丁彬萱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员们把“战斗中血的友谊”的插曲唱给艾沙(前右一)听,并征求他的意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话剧团将上演包尔汉的剧作——“战斗中血的友谊”。为了演好这出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话剧团到吐鲁番盆地的三堡地区进行了参观访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李义芳摄

乌鲁木齐举行了一次“十二木卡姆”专场音乐会,演出了传统的或略经整理加工、改编的13个节目。“十二木卡姆”千百年来依靠口口相传,并无乐谱和文字记载。新疆解放后,自治区文艺部门大力搜集整理,把“十二木卡姆”从快要失传的状况中抢救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不都古力与96岁的师傅哈斯姆阿洪 1962年 哈斯娅提摄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艺人阿不都古力从事演出活动已经三十二年,擅长吹唢呐,能吹奏维吾尔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和塔塔尔、哈萨克等十多个民族的民间乐曲,也能吹奏京剧、豫剧等汉族剧种的曲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靶比赛 徐邦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摔跤比赛

1962年7月中旬,在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风景优美的赛里木湖畔,举行了牧区体育运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茂芳同志正和全国著名的拖拉机标兵侯正元(左一)等人 1962年 岳国芳摄

新疆石河子农场的拖拉机手金茂芳和小组小伙子们,从1958年驾驶莫特兹拖拉机以来,2万3千多个作业小时无大修,工作量达18万多个标准亩,还节约了不少用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世海(前左一)经常在田间向职工们讲解有关病虫害的知识 1962年 岳国芳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世海(中)和农场植保技术员一起观察象鼻虫为害甜菜情况

新疆石河子农场植保组长张世海,从1953年以来,埋头研究棉花等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已了解20多种害虫生活史和病害发生情况,有了切实可用的防治措施。1960年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61年又被选为新疆农学植保会理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岳国芳摄

新疆大学生化系生物专业各族师生40多人,在天池进行野外教学实习,从5月份开始已经在这里收集到植物标本1000多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徐邦摄

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医院派出的巡回医疗组,在草原上为牧民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