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对人们“赠予”他的许多美称、赞誉一概不接受。他认为,一切都要讲实事求是,该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不能妄称、乱要。

一九六七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时任代总参谋长兼军委办事组组长的杨成武同志,来到了中南海游泳池,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成武将军(图像)

其中的一项内容是,有人不赞成把“八一”(八月一日)作为建军纪念日,主张将“八一”改为“九九”(九月九日)。

“八一”——南昌起义爆发,中国人民军队光荣诞生的日子。

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等同志领导了南昌起义,首先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九九”——1927年9月9日,毛主席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图像)

这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南昌、秋收、广州)之一。

秋收起义后,中国人民的革命征程有了新起点,开始从进攻大城市转而进军农村,开辟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秋收起义中,诞生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的、红色衬底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

这些历史事实,毛主席与杨成武同志自然都清楚。

毛主席听了杨成武的汇报后,当即批评了这种错误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不同意更改建军纪念日(图像)

同时,强调指出:“1933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已有明确指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也有既成决议:每年的八月一日,作为人民军队建立的纪念日。这是历史事实,不容抹杀!”

随后,他又对杨成武进一步解释道:“南昌起义是有全国影响的武装起义,秋收起义是地区性的。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南昌起义更具有代表性。我们要尊重历史,做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

早在建国后的五十年代,求真务实的毛主席也曾拒绝了“毛泽东宪法”的提议。

1953年12月,经党中央研究决定,毛主席与“宪法起草小组”的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等,乘专列离开北京,于27日夜抵达浙江杭州市,入住刘庄一号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田家英(图像)

之后,毛主席与大家一起凝神聚力,夜以继日地开始制定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近三个月后,他们完成了“比较成熟”的“五四宪法”(1954年,首届全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草案稿本。

1954年6月16日,党中央、毛主席开始组织“五四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活动,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三次大讨论,全国各阶层共提出了一百多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在认真研究,正确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五四宪法”草案被提交给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等领导同志在首届人大上(图像)

1954年9月2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毛主席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于是,在有一百多年宪政历史的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成功行使了制宪权,第一次真正开始享有了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在“五四宪法”诞生的过程中,毛主席自始至终领导、参加宪法的起草、讨论、修改工作,为新中国的首部宪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他不仅提出了制定宪法的指导思想,以及体现根本大法性质的许多重要事项;还为宪法起草工作确定了根本指导方针:“以事实为根据,不能凭空捏造。”

他认真审阅草稿,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原宪法草案中曾有这样的表述:“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宪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正在审阅宪法草稿(图像)

对此,毛主席认为:“过去,中国的宪法有九个,说这个宪法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不妥。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名副其实。”

再如,根据西藏代表的意见,毛主席建议将“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自由。”中的“和宗教信仰”五个字删去,改为“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由此可见,对于“五四宪法”,毛主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此,当时,有些同志提议,将新中国的这第一部宪法命名为“毛泽东宪法”。但是,毛主席断然拒绝了。因为,他认为那么做,“不科学、不合理。”

主要参考文献:《历史巨人毛泽东》、《胡乔木回忆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