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是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张福海和妻子李翠花已经六十多岁了,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大儿子张伟在县城做生意,娶了一个城里姑娘王晓玲为妻;小儿子张勇在本村务农,娶的是村里的贫困女孩赵秀英。

作为传统的农村妇女,李翠花一直将儿媳视为家中的"外人"。在她的观念里,大儿媳应该是个体面有家世的女人,而小儿媳只需勤快能干就行了。所以,她对待两个儿媳的态度截然不同。

每逢节假日,张伟一家回来探亲时,李翠花总是殷勤备至。她会精心准备一桌子可口的家乡菜肴,全是大儿媳王晓玲爱吃的。吃饭时,她眉飞色舞地夸赞着王晓玲的生活作风、打扮仪态,恨不得把她捧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玲啊,你看你这打扮,多时尚啊!城里人就是有气质。"李翠花笑眯眯地说,"我们这些土老冒可比不了。"

王晓玲被婆婆一口一个"晓玲"叫着,心里很是受用。她得意洋洋地说:"婆婆您过奖了。我这也不算什么,就是学着城里人的一些生活方式而已。"

相比之下,李翠花对小儿媳赵秀英就显得很是冷淡了。赵秀英虽然勤快能干,但出身贫寒,没什么文化知识。李翠花总是对她指手画脚,对她的做事方式百般挑剔。

"你看看,又是这么糙手糙脚的。"李翠花皱着眉头说,"怎么做事都不费点心思?就这样也好意思当儿媳妇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秀英低着头,默默流泪。她心里明白,自己确实做事很拙笨。可是,她已经尽力了。

张勇看到妻子被婆婆这样羞辱,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替妻子说句公道话,可一想到母亲的固执脾气,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有一次,张勇带着妻儿回老家过年。刚到家,他就看出母亲对妻子赵秀英的冷淡态度。而当大哥张伟一家到时,母亲的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神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哎呀,我的好儿子、好儿媳啊,可算回来了!"李翠花热情地迎了上去,拉着王晓玲的手连连夸赞。

张勇看在眼里,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真想当场质问母亲,为什么对他们母子如此冷淡?可是一想到母亲的固执脾气,他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吃过晚饭,一家人在客厅里闲聊。张勇的大儿媳王晓玲一如既往地趾高气扬,对农村生活嗤之以鼻。她拿着手机,对着屏幕上的时尚博主视频捧场般地大加赞赏。

"哇,这个造型真是太酷了!城里人的品位就是不一样。"王晓玲滔滔不绝地说着,语气中带着几分炫耀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勇看出了妻子的不高兴,他赶紧打圆场说:"晓玲姐,你也太夸张了。城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个好人就行了。"

"你说的倒是容易。"王晓玲白了张勇一眼,"你们这些整天泥里巴脸的,哪懂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品味?"

赵秀英被她这话气得浑身发抖,正想回嘴,却被婆婆李翠花拦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秀英啊,你可别冲动。"李翠花劝道,"你晓玲姐说得有道理。你们村里人就是太土了些,没见过世面,懂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品味?"

赵秀英气得说不出话来,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张勇看不下去了,正想发作,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开门一看,原来是张勇的大哥张伟。他神情严肃,似乎听到了什么。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李翠花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我听到你们在说什么了。"张伟板着脸说,"你怎么能这样侮辱秀英呢?她也是你的儿媳啊!"

张勇在一旁暗暗点头,深有同感。李翠花被两个儿子的斥责狠狠击中了,说不出一句话来。

"够了,妈!"张伟愤怒地说,"您就是这样区别对待儿媳的!您对晓玲百般迁就,对秀英却无理指责。您是不是忘了,秀英也是您的儿媳,是我们家的一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翠花低下了头,羞愧难当。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做法会伤害儿子和儿媳的心。

"行了,既然您这么看不起秀英,那我们还住在这里做什么?"张勇终于开口了,语气坚决,"妈,您跟我们回城里住吧,我在那里为您租间房子,请个保姆照顾您。我可不想再让秀英在这个对她敌视的环境里受委屈了。"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李翠花被吓住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固执会让儿子说出这样的狠话。

"那您是要我们继续在这里受您的冷嘲热讽吗?"张勇反问道,"您要是实在看不惯秀英,那我们只能另谋出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够了!"张勇再次打断了母亲的话,"您就是嫌弃秀英出身寒微,看不起她。可她正是因为出身贫寒,所以更加勤俭持家。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她的辛勤劳作,我们这个家怎么可能过上现在的生活?"

李翠花被儿子的质问噎住了,说不出一句话来。赵秀英在一旁低着头,泪水夺眶而出。张伟看着母亲的狰狞面孔,叹了口气。

"妈,您到底在想什么?"他语重心长地说,"您总是对晓玲那么好,对秀英就那么苛刻,这不是赤裸裸的歧视吗?您应该公平对待两个儿媳,而不是一高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翠花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羞愧的神色。她低下头,没再说什么。

"算了,既然您固执已久,我们也不强求了。"张伟环视了一圈,目光坚定,"秀英,你跟我们回城里吧。我们自己另组家庭,离开这个让你备受冷落的地方。"

赵秀英惊讶地看着张伟,犹豫不决。她虽然一直受到婆婆的冷遇,但终归还是个传统的农村媳妇,不愿轻易离开婆家。

"秀英,你跟着我们吧。"张勇开口了,语气诚恳,"在这里,你永远都不会被当成自己人。我们另起炉灶,过上自己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秀英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但这一次,是释然的泪水。

看着两个儿子和儿媳要离开的决心,李翠花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慌了神,开始哭着求饶。

张勇和张伟对视一眼,脸上尽是坚毅之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您要是真心悔改,我们自然留下来。"张伟说,"但如果您还是那种固步自封的思维,我们是万万不能继续呆在这里的。"

"看来您是下定决心了。"张勇摇了摇头,语气坚决,"那好,我们就搬出去另过吧。希望您以后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要再对亲人怀有偏见。"

说罢,他拉起赵秀英的手,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张伟在身后望着母亲孤苦伶仃的身影,眼神复杂。最终,他也转身离开了。

就这样,张家母子三人渐行渐远,留下李翠花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院子里,脸上挂着伤心的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李翠花的眼泪一直在流。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与两个儿子和儿媳决裂。这个家庭,她用一辈子的心血经营,如今却因为自己的固执和偏见而分崩离析。

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她意识到自己对两个儿媳的不同态度,根源其实在于自己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作为农村出身的老人家,她一直认为好儿媳应该是体面有家世的,而不是出身贫寒。所以对王晓玲无微不至,对赵秀英却处处挑剔。

"可是,秀英对我们这个家多么贡献啊!"李翠花痛心疾首地说,"正是有了她的勤俭持家,我们这个家才能这么富足。我怎么就看不到她的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真是太固执了,真是太顽固不化了!"李翠花自嘲地说,"怪不得儿子们会那样痛斥我,决定要离开我。"

她想起儿子们的质问和决裂时的坚定眼神,心如刀绞。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偏执会让亲儿子对她如此失望和愤怒。

"我这把老骨头,是该醒悟了。"李翠花擦了擦眼泪,眼神坚定了几分,"儿子们是对的,我必须改正自己的思想,不能再这样固步自封了。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家才有重聚的一天。"

"其实,秀英和晓玲都是好儿媳啊。"她经常这样对自己说,"为什么我偏要区别对待她们呢?这不是我自己给儿子们制造了家庭矛盾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她也会想起赵秀英年轻时的付出。那个时候的秀英是如何操持家务、耕种农活,用自己的勤劳和朴实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而自己却对她爱答不理,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

"我真是太短视了!"李翠花愧疚不已,"要是没有秀英,我们这个家怎么可能这么富足幸福?我怎么就看不到她的好呢?"

"只有这样,儿子们才会原谅我,回到我身边来。"她常常这样想,"我这把老骨头,只有重新认识到秀英的好,我们这个家才有重聚的一天。"

为了实现自己的决心,李翠花开始刻意改变自己的一些陋习和做法。比如,每当看到村里其他婆婆对儿媳指手画脚时,她都会劝阻几句,言语中透露着自己的反思。

"你们可别像我以前那样了,对儿媳百般挑剔。"她会说,"儿媳再怎么出身寒微,对我们这个家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我们应该体谅和包容她们,而不是歧视她们。"

有时,她也会主动和村里的贫困人家打听赵秀英的家人近况,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秀英的父母可把我当成了自己人啊。"她对别人说,"虽然他们出身贫寒,但也都是老实巴交的好人家。我真是瞎了眼,看不到秀英的好。"

就这样,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改正,李翠花终于让自己从根深蒂固的偏见中解脱出来。她开始真心实意地体谅和包容儿媳赵秀英,认识到了她对家庭的重要贡献。

而与此同时,她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大儿媳王晓玲的溺爱之过。虽然王晓玲确实出身体面,但她的城里人的生活作风和骄横傲慢的性格,也值得商榷。

"我不应该总是迁就和纵容晓玲。"李翠花常对自己说,"这样反而会助长了她的骄纵嚣张。我应该公平对待两个儿媳,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