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即将到来,5月19日,海淀区在三山五园地区的北坞公园举办主题活动,放飞救助鸟类、带领公众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及成果。记者从海淀区园林绿化局获悉,该区已建成11个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八成的人工鸟巢已经有鸟类入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北坞公园活动现场,人们共同见证了鸳鸯、环颈雉等被救助野生鸟类的放飞。它们将在三山五园地区安家,与人们共享这片美丽的森林田园。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还参观了生物多样性保育设施,动手制作昆虫旅馆,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药品、能源和原材料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未来。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淀区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形式,大力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自2022年建立首批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建设示范点以来,已建成11个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

营造灌丛驿站、本杰士堆、砾石花园等微生境,恢复湿地岸带植被,丰富食源和蜜源植物,增加隐蔽物,设置昆虫旅馆、蚯蚓塔、刺猬屋、自制鸟巢、堆肥箱等设施……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同类群生物的繁殖与越冬栖息场所多了,野生动植物也丰富起来了。监测显示,已有黄鼬、刺猬、蜜蜂、红胁蓝尾鸲、燕雀、黄喉鹀等多种动物入住各类保育设施。

11个已经建成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里共安装了144个鸟巢,抽样调查显示,中关村森林公园和中关村软件园保育小区的人工鸟巢使用率达80%,大山雀、沼泽山雀、麻雀等已在巢内育雏。

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今年海淀区将以花园城市建设为引领,通过完善生态廊道、划建自然保留区和城市水鸟保护区域、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增加鸟类食源植物,开展大西山野生动物监测、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等多措并举,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

“三山五园地区连续监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的身影,说明园外园区域已经成为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海淀区将启动三山五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建设,将在其中的石渠公园依据地理区位和本底资源条件建设三个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分别聚焦湿地生境、鸟类生境、传粉媒介昆虫,保护生物多样性。

记者:孙颖,王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