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做,干最脏的活,赚最少的钱。

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底层劳动者,比如清洁工、保安等等。

万万没想到,中国供应链也会有这一天,干最累的活,但却没有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知道,进入“果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由于90%的iPhone都是“中国制造”,所以中国供应链对于苹果也很重要。根据苹果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苹果一共拥有186家供应链,其中,中国供应链(包含TW),供应链厂商达到了94家,毫无疑问,中国供应链在整个“果链”占比达到了50.5%,而中国大陆供应链厂商的数量则达到了49家,占比也达到了26.3%,可以说是无法替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Techlnsights对iPhone15 Pro系列进行了拆解,揭露了残酷的真相,中国供应链正在“打苦工”,只是表面风光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拆解报告来看,iPhone15 Pro Max的主要元件包含了CPU、射频、NAND闪存、5G基带芯片、显示屏、电池、镜头模组、电源管理芯片等等。在这些核心零部件的供应方面,可以说,日、韩、美企是“主力队员”,基本没有中国供应链企业的事情。其中,核心芯片的来源,主要来自苹果、三星、恺侠、东芝、博通等等。很显然,在核心零部件的供应上,苹果是有心在“去中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残酷的是,尽管中国供应链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了26.3%,但其价值却只有2%。根据BOM清单可以看出,在核心供应商中,中企收获了“大鸭蛋”,别看中国供应链数量多,但是却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可以说是被边缘化了,创造的价值相当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来,iPhone手机被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也仅仅只是“制造”罢了,作为iPhone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也并没有讨到太多的好处,苹果给富士康的利润相当低,也相当于在“做苦力”,大部分的利润都被苹果收入囊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苹果独揽整个手机市场超85%的利润,而三星、华为等其他手机品牌,则需要共享剩下的不足15%的利润,由此可见,苹果的同行赚不到什么钱,供应链厂商更是只能“喝汤”,根本没有“吃肉”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对iPhone15 Pro Max的拆解可以知道,在“果链”中价值占比最高的依然是美供应商,高达33%。而韩、日供应链厂商则屈居二、三的位置,价值占比分别达到了29%和10%,对比中国大陆供应链厂商的2%的价值占比,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很显然,中国供应链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华为被美“卡脖”后,有不少国内供应链企业被苹果踢出局了,比如欧菲光等,人民日报也说过,要减弱“苹果依赖症”,个人认为,国产手机厂商和国内供应链企业相互扶持,互帮互助,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和突破,苹果肯定是指望不上了,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在“如何挤入果链”的问题上,不如加强自主研发,助力国产手机厂商,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双赢!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