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汇率,很多人就觉得头疼

——明明知道汇率对一国经济和每一个普通人都很重要,但就是觉得理解起来太复杂。

我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理解方法:

汇率,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国家的货币被需要的程度。

货币越被需要,汇率就走高;越不被需要,汇率就会走低。

举个例子,2021年全世界受疫情影响,经济活动近乎停滞,唯独中国动态清零政策下,疫情控制很好,所以生产经营基本正常。

然后呢?全世界尤其欧美国家大量从中国进口医疗耗材和一些消费品,导致人民币变得非常抢手,所以2021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币指数汇率一年内升值8%以上。其中对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前一年升值了2.3%、11.2%、3.3%和14.1%。

同样是2021年,出口和内需共振,把GDP拉动了8.45个点,我相信那一年,大家日子过的都不错,算是最近这三年来大家最高光的时刻。

再举个例子:

2022年开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路走高,从最低的6.3来到涨到现在的7.2。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房子均价涨了6.6%。中国的房子呢?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跌了20%不止吧。

如果你2022年花了300万买了美国的房产,不光能赚房价上涨的钱20万,还能赚汇率上涨的钱大概40万,加起来赚60万;如果你2022年花了300万买中国房子的现在就要反过来亏60万。

两种选择,收益里外里差了一百多万。

财富的扩张,从来不是单靠工资这类的劳动报酬,而是来自于人们的认知和选择。

这就是汇率的风向标意义。读不懂汇率,就读不懂各国资产的定价走向。

那么,未来的汇率走向会是如何呢?

最近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能会是今后汇率市场变天的前奏。

01

大家联系起来看下面这几件事:

1、日元大贬值!中国游客日本疯狂买LV,算上各类优惠,一个两万的包能便宜三四千元,以及不少奢侈品在日本买比在中国国内买要便宜近10%-50%。

2印度卢比、印尼盾、韩元、泰铢、越南盾兑美元汇率剧烈下跌,跌破83.5、16000、1400、37、25000关口。

3、人民币:2020年1人民币兑换15日元,现在已经升值到21.4日元;兑印尼盾,处于2210的历史高位,兑越南盾再创近两年新高。

好了,现在你发现了吗?——亚洲货币除了人民币都在贬值!

那么,亚洲这些国家是怎么了,汇率遭到伏击了么?

先来讲一讲跌的最惨的日元:

今年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甚至一度跌破160关口,创下自1990年至今的34年以来新低。

原因一:安倍经济学的功劳,在长期量化宽松的背景下,日元长期近乎0利率,让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套息货币,这也是日元区别于其他欧洲货币的很特殊的一点,本期主题不在于此,我们就不多聊了;

原因二:强势美元——除了前面说的原因,还有就是美国居高不下的利率。

美国的通胀表现持续强劲,让美联储摁不下去降息键。这就导致很多资金选择兑换成美元在美国吃高息。

美元需求旺盛,那钱就会从全世界外流回美国,尤其亚太等新兴经济体货币就会相对美元贬值……这是亚洲货币这轮贬值压力的共性问题

换句话说:强势美元,是亚洲大部分国家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而日元之所以相对其他国家跌的更惨,和它长期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本国经济承压有关。

到这里,你可以会问了,日元贬值关我啥事?我一不去日本旅游工作,二不和日本人做生意,和我们普通人有毛线关系啊?

非也!我们再来强调一次:货币与经济,密不可分。了解汇率剧烈震荡后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未来在面临同样的情况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么现在活生生的现实案例摆在眼前,有什么理由不去了解呢?

其实,对于日本这样物资匮乏的经济体,它的原材料、能源和食品都严重依赖进口,于是乎——本国货币贬值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看数据:

1,明治安田综合研究所测算日元贬值的影响,当日元兑美元汇率跌至160时,进口物价将上涨8.7%

2,据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测算,受日元大幅贬值和油价高企影响,2024财年,日本家庭平均支出负担或将额外增加10.6万日元

3,因为日元贬值导致日本商品变得便宜,境外旅游、投资太火热对本国国民而言也有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我们还要延伸说一点:日本目前的通胀就是输入型通胀;而在此轮通胀之前,日本物价几乎是几十年都没有涨

所以呢,对于“以前30日元一块的豆腐现在70日元”这种变化而言,虽然和欧美相比涨幅不算大,但对于没有习惯通胀的日本人来说,冲击还是很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概括一下,本国货币贬值会有这么几点负面影响:

加剧通货膨胀、进口商品价格增加、国内消费承压——加重持有外部债务的偿还成本——容易引起资本外流,股市、债市价格都可能下跌——最终甚至可能损害一个国家的国际信誉。

这一风险传导链条,是不是很熟悉?

如果该国货币贬值后经济持续低迷,或政府无法有效应对,可能会引起国际社会对该国经济前景或政府管理能力的质疑,降低国际投资者,甚至是贸易伙伴的信心

任由发展,接下来很有可能就是:热钱撤撤撤,钱越来越难赚,失业率上升,股市、楼市都会受影响。

资产的配置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推荐看文章《》‍‍‍‍‍‍‍‍

02

面对货币贬值压力,有什么办法吗?

有——国家出手干预。

大家要知道,货币也是商品,符合供求关系定价的原理。

举个例子:国家可以抛售手中的美元,在市场回购本国货币,这就会导致市场上的本国货币变得紧俏,从而提升本国货币的汇率。

当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这个能力,因为这要取决于几点:

1、一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是否是充分的自由兑换市场;2、央行兜里有没有那么多美元的“子弹”去打;3、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如何。

在这一轮亚洲国家贬值风波中,因为贬的太急,各国基本都有出手稳汇率

——印尼央行就直接下场了,紧急加息并抛售美元,支撑本币汇率;

——日本方面,据日本多家媒体报道,政府已在4月29日和5月2日连续对市场进行了汇市干预,动用了共计约5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日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也在5月8日发出警告,进而重燃市场对日央行可能在6月加息的预期;

——韩国政府则采用口头干预的手段,表态称:对汇率市场保持高度警惕。

在官方出手后,亚洲货币的表现暂时有所回升。但能否维持住就能看这些国家内在的经济基本面和央行的钱袋子了。

那么,人民币的表现如何呢?

1、美元兑人民币视角:

2022年4月之前,人民币以美元计价来看是升值的;2022年4月之后才是贬值+波动率明显上升的,从6.5一度降到7.3以下,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元加息

没办法,漂亮国还是强,这是短期内肯定不会变的事实。好一点的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近期维持在7.1-7.3之间。

2、非美货币兑人民币视角:

对比本轮亚洲货币的震荡,人民币的表现可以表扬一句是格外稳健,没有出现大幅波动了

综合这几点来看,在美联储操作的美元潮汐之中,亚洲货币似乎只有人民币没有贬值,甚至阶段性升值

那么,为啥人民币这么坚挺呢?我们来讲一讲!

原因一:当然是我们央妈的外汇储备足够多,大家看下面的数据,世界国家持有美元外汇排名,中国遥遥领先。

1.中国:约$3.13万亿美元;

2.日本:约$1.22万亿美元;

3.瑞士:约$9200亿美元;

4.俄罗斯:约$5800亿美元;

5.印度:约$5700亿美元。

有这么多的子弹可以打,我们的央妈汇率干预能力自然没的说。

原因二:世界离不开中国商品。

——2021年,全球范围来看,我国是65%以上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国和最大贸易伙伴,并供应了73%的生活必需品。

——近期情况也比较不错:5月9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中国2024年4月出口在高基数下仍然保持同比增长1.5%至2924.5亿美元。4月贸易顺差也达到了723.5亿美元。而这还是美国和其盟友对我们发起贸易战的情况下。

——2023年以来,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还在持续增长。

从出口结构看,我们的出口产品也在慢慢“升级换代”

过去我们的出口基本盘是“服装、家电、家具”这些老三样,再加上玩具之类的边边角角小商品。

现在呢?鸟枪换炮了,高附加值的产品份额正在哐哐往上走。

2023年,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 “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了24%,显著高于出口增速。

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国产业竞争力太强了!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

当然,我们的制造业优势背后,和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世界首屈一指的物流效率有关,也和中国用工成本低带来的产品价格优势有关。

从这个角度讲,真心希望随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越来越多,企业赚到钱,员工的收入水平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家庭资产的配套已经发生了改变,推荐阅读《》‍‍‍‍‍‍‍‍‍‍‍‍

03

最后,延伸说几点:

(1)黄金新高,美股新高,日股新高,印度和德英法的股市不是新高,就是接近新高,大宗莫名其妙的强。注意这些都是事实,而不是观点和立场。那么,这些事实统统指向了一个结论:我们要警惕信用货币的大幅贬值,因为只有这才是这些资产剧烈上涨的根本原因

(2)至于为什么做空亚洲货币。今年是漂亮国大选年,这时候更需要强美元助力美债融资、缓解巨额财政赤字带来的融资压力了。当前亚洲货币里,日元今年贬值幅度是最大的。这就是这类被美国金融殖民国家的悲哀,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独立自主权。

(3)我们还是要对“做空他国、收割资产,赚取利润”保持警惕。而且特别是希望把人民币也拉下水的,不少外媒都在营造:今年以来,亚洲央行集体艰难应对美元走强的舆论,而忽略了人民币在其中比较稳定的状态。毕竟,金融战,也是舆论战

(4)看向国内资产:2021年底这轮下来,外资流出人民币资产和港币资产,大量加仓了日本印度,以美元计价的港币资产和人民币资产是下跌的。现在呢?前期跑出去的钱又回来了。北上资金不断抄底A股和港股。各大城市来中国的外国人也明显变多了。

拐点来临了吗?我不敢妄加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所谓孤立中国的策略,是绝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全世界,已经抵抗不了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