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海南小羊来啦】咨询更多海南落户、购房、上学、高考政策

一、学历落户,这里分为好几种

1、本科及全日制大专

需求的资料主要有: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学信网查询记录(注册报告和电子注册备案表)、本人的一寸照片2张、3年劳动合同

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求的资料主要有:身份证、户口本、学位证书、学位查询记录、本人的一寸照片2张、3年劳动合同

3、留学生学历

需求的资料主要有: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认证书、本人的一寸照片2张、3年劳动合同

今天具体来看,海口人才落户具体的要求以及申请条件。

人才落户海口,细分的话有16种类型,具体如下:

1.组织(人事)部门引进人才落户。

2.60周岁(含)以下,经海南省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

3.60周岁(含)以下,技术创新人才落户;

4.60周岁(含)以下,重点产业创业人才落户;

5.获得创新创业的人才,技能竞赛奖项人才落户;

6.50周岁(含)以下,中级专业技术及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落户;

7.市县紧缺急需、特殊才能的人才落户;

8.60周岁(含)以下,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才落户;

9.60周岁(含)以下,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才落户;

10.60周岁(含)以下,高收入就业人才落户;

11.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落户;

12.在市县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人才落户;

13.离校三年内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人才落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50周岁(含)以下,全日制普通大专及以上学历(含脱产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落户;

15.50周岁(含)以下,执业资格人才落户;

16.海外留学归国本科学历人才落户;

如果按照落户来说,人才引进落户海口后,全海南省的房子你都是可以购买的,而且海口因为有限制价格,房价也比三亚的便宜将近一半,由此可见落户省会海口比落户三亚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在海南正常高考需要具备的条件:
子女户籍迁到海南后是否可以直接参加海南高考?
这个也是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孩子随迁来海南后能否参加海南高考,官方回答是:随迁子女必须在上初三前到海南参加中考(即上初三前户籍在海南),高中三年学籍在海南。
不落户的情况下,异地高考
1、异地高考3个6的条件
本人及监护人在海南至少6年居住、本人学籍在海南满6年以上、监护人在海南的社保6年以上
2、异地高考2个12的条件
本人在海南学籍满足12年、本人及监护人在海南至少12年居住
3、异地高考3个3的条件
本人及监护人在海南至少3年居住、本人学籍在海南满3年以上、监护人在海南的社保3年以上
注:满足3个3的条件,仍然只能报考B批次志愿(专科院校)

,由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海南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联合海南省社会保障研究会开展的“工伤预防·为爱护航”工伤预防公益宣传系列活动第二站活动在万宁市华亚欢乐城举行,近距离向广大劳动者宣传工伤保险政策和工伤预防知识,预防先行,筑牢工伤预防屏障。活动吸引了众多企业职工和附近居民参与。

本次活动通过设置现场讲解区、沉浸体验区、互动游戏区三个活动区域,精心设计“工伤预防知识问答”、模拟事故现场、心肺复苏现场教学等互动性强、参与性高、娱乐性大的体验式安全教育环节,充分调动现场参与者学习工伤预防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让工伤预防知识可观、可触、可感,切实达到提高企业职工工伤预防意识和技能的目的。

活动现场,海南省社会保障研究会联合万宁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兆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德林义肢矫形康复器材(深圳)有限公司海口分公司、海南残疾人假肢矫形康复中心有限公司设立工伤预防创意市集摊位点,向群众发放社会保险法手册、《工伤保险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意外伤害急救、工伤事故康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等相关宣传资料,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面对面”开展工伤预防政策宣传。

同时,海南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工伤事故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工伤预防与康复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进行答疑解惑,切实提高了辖区内企业、居民的工伤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沉浸式体验区,心肺复苏现场教学点吸引了很多现场观众的围观和参与。大家耐心倾听培训人员讲解心肺复苏的动作要点、判断标准等急救知识,并主动上前实践体验。不仅如此,在体验区、“工伤预防知识有奖问答”同样围满体验者。现场活动负责人表示,设计这样一场宣传活动,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现场观众的积极主动性,上好这堂工伤预防课。

据悉,海南省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伤预防项目,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责、专业助力、人人参与”的工伤预防工作格局,将传统的预防工作与科学技术紧密融合,统筹推进项目高质量落地,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促进各行业职工从“事后补偿”到“事前预防”的转变,推动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