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0月17日,陈毅接到请柬,前往北京出席体育表演晚会,演出顺利结束后,陈毅来到后台休息,在这里,他见到了周恩来总理。

“眼下的国际形势动荡,为了防止苏联的突然袭击,在京的老同志将全部战备疏散到外地,你们要做好准备。”

在中央的安排下,陈毅被安排到石家庄。抵达石家庄后,陈毅又在河北省革委会的安排下,来到铁道部石家庄车辆厂。

这时的陈毅已是68岁的老人,即便身体处在抱恙状态,但陈毅还是坚持工作,不敢懈怠一丝一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的下半年,陈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经常感到腹部传来隐隐约约的疼痛,但是眼下没有更好的医疗条件,陈毅的病情得不到及时医治,只能凭借毅力支撑着了。

1971年,陈毅的病症越来越明显,除了腹部会有痛感之外,他还出现头晕、腹泻等状况,后来在张茜的坚持下,陈毅住进301医院,陈毅的病情比预想的严重,他患有结肠癌。

做完手术后的陈毅身体得到暂时的恢复。一段时间后,他抱病参加了中央的一次会议,会议期间,陈毅遇到了战争时期的战友陈锡联。

谁能想到,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进门就起了口角,这是怎么一回事?

陈锡联见到陈毅后,面露愠色指责道:“老总,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意欲何为?

陈锡联没缘由的一句话让陈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没有接过话茬,直直盯着陈毅看,过了不到一分钟,陈毅突然反应过来了,他笑着对陈锡联说:“原来你说的是那件事情啊,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我没有必要麻烦你的!”

闻言,陈锡联反驳道:“事情是不大,但是你起码要让我知道啊!全程一声不吭,这怎么可以!”

这件“大事”事关陈毅家属。

陈毅和张茜共生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陈锡联之所以觉得陈毅对他“有意见”,是因为当时陈毅的三儿子陈小鲁在沈阳军区下属的部队锻炼,但由于陈毅的“隐瞒”,导致陈锡联这个沈阳军区司令毫不知情。

既然陈毅没有告诉陈锡联自己孩子来到他的部队,那么他后来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小鲁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陈毅和张茜十分宠爱他。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支持和动力,但是如果父母过度宠爱孩子时,就会导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恰当行为。

父母的宠爱让陈小鲁产生依赖感,这一点在他四岁时就全然体现出来了,那一年,陈毅和张茜打算送陈小鲁去幼儿园,结果每天出门的时候,陈小鲁总是哭得撕心裂肺,能从家一路嚎叫到幼儿园。

到了幼儿园后,陈小鲁竟然上演“绝食”戏码,只要在幼儿园待着,他就不吃饭,最后为了他的健康着想,幼儿园不得不“开除”他。

他的任性让陈毅感到无可奈何,孩子还小,只能慢慢教育,但长时间下来,陈小鲁的任性终究还是超过了陈毅的容忍限度。

那天中午,陈毅刚下班回来,得知陈小鲁还没起床,顿时火冒三丈,他迈着大步走到陈小鲁的卧室,吼道:“我养你这样的儿子有啥用!”随后一把抓起睡得正香的儿子,要从楼梯口把他扔下去。

还好被站在一旁的警卫员给拉住了,见识过父亲脾气后的陈小鲁,彻底改掉了任性爱胡闹的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抱着这样的心态,陈毅和张茜自然以严格的态度对待孩子,熟知父母要求的他们也从来不让家长操心,这些年来,陈小鲁从没跟父亲提过什么要求,唯一仅有的一次,是他上初二的时候。

那天,学校老师要陈小鲁请他父亲为校运会题词,由于是学校要求的,所以陈小鲁只好招办,但是陈小鲁并不敢向父亲开口,他知道父亲不愿意搞特殊,也不愿意过多学校的事情。

陈小鲁在陈毅书房门前徘徊着,几次欲进又退,最后还是被陈毅给看见了,陈毅把他叫进去,问他找自己有什么事儿。

陈小鲁支支吾吾半天没开口,知子莫父,陈毅格外和蔼地对着陈小鲁说:“你有事儿就说嘛!我一定给你办到!”

第二天,陈毅亲自将写好的题词交给陈小鲁,还说道:“你拿去学校给老师们看看,要是觉得不满意的话,可以告诉我,我可以重新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跟他们提起毛主席、周总理等人。陈毅妻子张茜也会带着陈小鲁去看望周恩来总理以及他的家人。

那天,张茜带着陈小鲁去看望邓颖超,正好周恩来总理刚从外面回来,看见他们后,周总理热情说道:“刚才还同毛主席谈起陈总在国外的访问呢!毛主席很关心陈总的身体,我告诉主席陈总最近身体很好,胃口也不错,主席却说,陈总胃口好,那就糟了!张茜同志一定不高兴,可别把这话告诉她!”

周恩来总理说完后,张茜跟陈小鲁全都哈哈大笑起来,陈毅胃口好了,为何张茜就不高兴呢?

从健康角度出发,人过于肥胖是不好的,为了陈毅的健康,张茜总是管着陈毅的饮食,这个不要吃,那个要少吃。

上文提到,陈锡联在陈毅没有告知他的情况下,得知陈小鲁在沈阳军区锻炼,陈锡联之所以会知晓此事,是周总理告诉他的,而陈小鲁去部队,也跟周总理有一定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正处在动荡年代之中,正在上学的陈小鲁被周总理叫去了西花厅,周总理告诉他,现在社会上正流传着关于他的谣言,眼下时间紧迫,一时无法查明真相,而这些谣言恐怕对陈毅不利。

周总理对陈小鲁说:“你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生活很优渥,没有吃过苦,不懂农民和工人,你的父母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参加革命了,你应该向他们学习。”

紧接着,周总理又告诉他:“我已经跟陈锡联同志联系好了,你先去东北一个部队的农场里锻炼锻炼。你要好好干,如果表现的好,是可以入伍的,你觉得如何?”

陈小鲁打小就十分敬佩周总理,所以面对周总理的提议,陈小鲁毫无异议。

回家后,陈小鲁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父母,陈毅说:“我知道这个事情,我前段时间跟周总理谈了,我是同意组织上对你的安排的。”

周总理虽然跟陈锡联联系好了,但周总理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陈小鲁的真实身份,更没有说他是陈毅的儿子,周总理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陈锡联、陈毅以及陈小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小鲁这一走就是三年。在这三年期间里,陈毅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着病重的陈毅,周总理有了想让陈小鲁回家探亲的打算。

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陈锡联得知了陈小鲁是陈毅之子的真相。

陈锡联知道真相后,立刻给军区打了电话,让他们批准陈小鲁的假期。

陈小鲁终于走进阔别三年的家,家里的庭院还是老样子,但仔细看看,还是有变化的,见孩子回来了,陈毅和张茜流着泪出来迎接,三人立刻紧紧拥抱在一起。

还没等进屋,陈小鲁已经迫不及待要给父母展示这些年他辛苦打下的“江山”,他从书包里掏出三张五好战士喜报,陈毅一边流着泪,一边读着,高兴地连声说:“好!好!这才是我儿子!”

从小时候的“我养这么个儿子有啥用”,到现在的“这才是我儿子”,陈毅洒下太多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北京一周后,邓颖超和周总理邀请陈小鲁去家中做客,周总理夸赞道:“你很棒啊!也很遵守纪律,部队的同志们都在夸赞你!”

假期是很短暂的,再次和家人告别的时间到了,陈小鲁流着泪,满眼不舍地离开了家人再次回到部队。

返回部队不久后,陈小鲁在抗洪抢险战斗中立下三等功,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远在北京的父亲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陈小鲁再次见到父亲时,陈毅已经病入膏肓。1972年陈小鲁回家,陈毅躺在病床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张茜趴在陈毅耳边大声呼唤着:“你起来看看,小羊回来了!他回来看你了!”

张茜呼唤了好几声,陈毅才微微有反应,看着那日思夜想的面孔,陈毅流下两行清泪。

两天后,陈毅因病逝世,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