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问你的伴侣:你爱不爱我?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好好沟通沟通,你愿不愿意?

你期待对方能够给出答案。

但假如对方是回避型,那么他最痛苦的,恐怕就是总要给你答案。

曾经在咨询中,有一对夫妻,妻子问丈夫说:“你昨天晚上几点回的家?”

结果,这个丈夫想了将近十分钟,都没回答上来。

然后妻子就很愤怒,说:“你晚上几点回家你都要想这么久?!我只是跟你核对一个事实,你为什么要想那么久?这么简单的一个事!”

丈夫说:“我一定要想清楚我到底是6:00还是6:10回到家的。”

妻子说:“可我根本不在乎这十分钟啊。”

但那个丈夫就很在乎,他一定要确保他的回答是准确的。

为什么会如此?

很多人从小就被赋予一种压力,那就是说必须说话算话,所以他必须要核对一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所以当你不断地问:你到底怎么想的?你到底怎么回事?问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就好象一个小孩回到家,妈妈不停地在问:你在学校里都干了些什么呀?老师跟你说什么了呀?你跟同学关系怎么样啊?那你给我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啊?

很多人从小就面对这些场景,他从小就要学着承担一定的责任,从小就被迫暴露在别人面前。

很多回避型人会很恐惧这个部分,因为这个时候他往往会丧失安全感,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由于觉得环境不够安全,他就会非常谨慎。

而对于焦虑型人来说,他在交流中担心的通常不是安不安全,不安全他也需要回应。

所以焦虑型和回避型的伴侣,经常会面对这样的一个困局,就是焦虑人最害怕的是没有回应,而回避型人恰恰特别害怕的就是把自己暴露出来,因为暴露了就会受到更多的评价。

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了太多的评价,他就会很恐惧把自己暴露出来,哪怕只是一件类似于几点到家的这种非常微小的事情。

那么作为回避型人格的另一半,该如何做?

有一个办法就是,你把所有的问号变成句号。

比如,如果你想知道对方是怎么想,你可以说:“要是我能知道你是怎么想的,那该多好啊。那样我的心里面就会觉得很踏实,我就不用天天老去问你了,有那样的感觉会让我非常舒服的,这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然后,你就走开,而不是盯着他,继续用眼神拷问他:你到底爱不爱我?你到底怎么想的?

这样的话,就是留有余味的。

留有省略号的一种相处模式,就是给他营造了一个空间,让他去可以主动去靠近你,而不是你把他的所有空间都榨光。

虽然焦虑型难做到这一点,但是也只有从这个角度做,回避型人才有可能逐渐袒露心声。

很多时候,焦虑型人会很容易因为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回避型伴侣上演一部名叫《追与逃》的大戏。

双方都有一个痛点,焦虑型人是最害怕的是对方不回应自己,回避型人最害怕的是对方肆意地评判和贬低自己,两个人就在一个钩子上勾上了。

焦虑型人往往不会顾及方式方法,往往因为太焦虑了所以想直接得到答案,但是,你越是直接,越是有侵入性,回避型人就越是恐惧,越是要把自己遮起来。

用一个比喻来说,就像是一个寓言里讲到的,太阳和风打赌,看谁更有能力让行人把大衣给脱下来。

风用的方式就是拼命地吹,试图把行人的衣服吹下来,但是越吹,行人就把衣服裹得越紧。

而太阳只是慢慢的升温,行人觉得温暖了,觉得不需要穿大衣了,就把衣服脱下了。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是回到我们曾经反复强调的部分:首先,我们要能有承受自己情绪的能力。然后在能承受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有一种眼光去看懂对方的需要,并且有能力让对方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焊接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