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的友好与人的友善相向而行,共同托举幸福长沙的文明新高度。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余雅琴 长沙报道

“我们可以听不见,但我们的女儿必须听见。”一对听障夫妻在长沙四方坪夜市的一家“无声小摊”,在一个又一个深夜的烟火中托举起女儿的“有声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方坪夜市无声鸡蛋仔的听障夫妻带着女儿一起体验人工耳蜗开机。

“咁讲你不知我爱的只有你,你啊你啊,哪会转头就要走……”凭借一首闽南语歌曲《你啊你啊》,来自长沙的视障女孩@紫颜,用天籁之声唱出人生的五彩斑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障女孩@紫颜,用天籁之声唱出人生的五彩斑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省残运会、全国残运会获20多枚奖章奖牌,断臂小伙吴毅如今开夜宵摊成“网红”。

90后断臂小伙在泳池里夺冠圆梦,将梦想的浪花化成夜市里灶台上的“炒饭香”,隐形的双手托举起他的“斜杠人生”;

在长沙,这座梦想之城,每天都有1000多万人穿行在大街小巷亦或俯身在工位上,为生活打拼,为梦想奔跑。千万人中,有152893个持证残疾人,他们或耳不能听、或口不能言、或目不能视、或肢体不全……他们与长沙这座有光之城相互托举,带着折翼的身体,完成生命的奇迹。

人是城市的尺度。当一座城市温情地关照着每一个具体的人,当越来越多的“他们”被看见,我们才真正地看到了这座城市,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与生命力,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厚与纯良。

一座友好的城

“萧娭毑,今天又出门啦!”

在雨花区金科园社区,这句问候已经成为社区书记蒋雯的口头禅。她口中的萧娭毑,是社区的“原住民”,80多岁的萧奶奶和老伴儿住在一楼。

走进奶奶家中,不足10平米的客厅,昏暗的房间内,有一扇透着阳光的玻璃窗,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因为肢体残疾,行动不便,奶奶都只能这样用力握着窗台下的扶手,顺着光的方向眺向窗外。

如今奶奶已经走出房间,坐在曾经她渴望的室外,围观着一群暮年好友的棋局,那个曾经难以迈出的家门,如今让需要坐轮椅的她也看见了远方。经过无障碍改造后,家门口一个不长不短的坡道,托举起了奶奶的幸福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金科园社区,随处可见的无障碍通道让残疾人可以尽情出门享受美好生活。

这样的无障碍坡道,这样的托举,不是一个社区的特例,而是整个长沙的“样范”。街道上的盲道,地铁车厢的扶手、无障碍渡板,专用停车位、无障碍厕所厕位……在长沙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在细节处透露着对残疾人朋友们的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障碍交流显示屏,让“沉默的少数”便捷享受公共服务。

记者在金科园社区走访时,社区服务中心的无障碍柜台迎来了一位咨询政策补贴的听障人士,她熟练地点击着一个拥有智能手语服务的机器,在无障碍交流显示屏的引导下,AI手语助手将她的需求清晰准确地“翻译”给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几分钟内,她就成功完成了这次政策咨询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长沙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在细节处透露着对残疾人朋友们的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疾人就业培训和服务中心。

一个服务型社区的背后,是一座服务型城市的能力建设。通过设置无障碍通道、进门语音提醒、无障碍电动爬楼机,建设无障碍低位办事柜台、无障碍交流显示屏,长沙积极推进科技助残,打造无障碍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通线上服务最后一公里。

当前,长沙已从“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渐向“无障碍环境建设”过渡,从“设施”到“环境”,意味着无障碍的内涵在扩大。人们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润物细无声”的友好城市建设,让更多残障人士自然而然地“无声”地融入社会。

“本来要绝望了,没想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又重新看到了希望。”眼前这个生出些许白发的女人是2个孩子的母亲章阿姨,在她成为母亲2年后,上天给她开了一个“悲伤”的玩笑,大儿子洛洛确诊了终身自闭加无语症,当初想着过平凡日子的一家三口,不得不开始东奔西走,寻找回归正常生活的“出口”。在浏阳市爱萌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楼下的咖啡厅,她开启了这段温暖与泪水交织的“求生”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浏阳爱萌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孩子们正学习手工。

“没有母亲会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即便医生给他下了定义,我还是想要不停地去做些什么。”提及过去,章阿姨止不住泪流。为了支付高昂的康复治疗费用,孩子爸爸辗转在外一天干4个活,从2岁到5岁,前后花费了90多万,永远在奔走,拮据的生活是常态,日复一日的治疗却仍未见起色。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洛洛5岁半的时候,就在这家咖啡厅的楼上,这个名叫“爱萌”的康复机构。就像这个咖啡厅的标语所言,“走近即是温暖”,当章阿姨带着洛洛走近这里,他们一家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妈……妈……”5岁半洛洛来到爱萌进行康复治疗,在这里,章阿姨一家卸下了高昂治疗费用的重担,长沙提供的每人每月2000元的康复补贴可以让洛洛享受免费的康复治疗。仅仅半年时间,洛洛的行为能力和社交能力已经有了显著变化。而最让章阿姨惊喜的是洛洛7岁那年,突然说出的那声“妈妈”,这个世界上最动听最温暖最治愈的称呼,这个别的家庭中习以为常的称呼,章阿姨等了7年。

在长沙,特殊儿童的生活不止于康复与托养,在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外,与普通人一样,她们也拥有追寻知识和征服远方的梦想。长沙成为了他们迸发生命光彩的舞台,成了为一座让人没有顾虑的城市。

2024年,开福区润苗康复中心联合沙坪小学落地医教康融合项目,成为第一家康复机构进驻学校的示范标杆。通过将学校的特教课程和机构的康复课程有效衔接,长沙探索为特殊儿童提供常态化、定制化的康复教育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将学校的特教课程和机构的康复课程有效衔接,长沙探索为特殊儿童提供常态化、定制化的康复教育服务。

从0-6岁的孤独症免费筛查,到免费残疾人康复托养,再到升级焕新的医教康融合,长沙在打造残疾人友好城市上可谓是倾全城之力,将医疗服务、托养服务、康复训练、儿童康复教育、就业,整合到残疾人的生命所需中,设立儿童康复中心、培训学校、专科医院、托养中心、辅助性就业中心,在一个机构就实现为他们提供从出生到老去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这是友好长沙的“完全版”助残模式。

过去一年,长沙市残联聚焦办好残疾儿童康复和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两件省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在十四五期间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下,省市区各级财政配套资金近亿元,全年共为5242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其中省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完成3070名;为888户困难重度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9个残疾人集中居住的社区(村)无障碍改造,承办了全省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现场经验交流会。

在浩瀚的城市里,我们能看见,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士活跃在长沙的“中心”,跟健全人一样工作、生活,感受着这座城市发展的脉搏。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和奋斗的身影,就是最好的城市宣传片。长沙的“长红”,除了历史的厚度、文化的广度、经济的宽度,更来源于,温暖每个人内心的城市温度。

一群友善的人

“朋友们,我想提一个问题,您知道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义吗?”

5月16日,在长沙市“就认这个理”·“星城追光者”残疾人事业宣讲团成立仪式暨首场示范宣讲上,宣讲团团长李丽带来令人深省的发问。而她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与她的过去和她正在坚持的毕生的事业紧密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6日,在长沙市“就认这个理”·“星城追光者”残疾人事业宣讲团成立仪式暨首场示范宣讲温暖启幕。

1岁时,李丽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严重残疾,童年从未站起来。为了摆脱病魔,辗转数家医院,先后做过40多次的大小手术,身上被迫切口270多条。最终换来了“站立的人生”。然而,40岁时,她又不幸遭遇了严重车祸,下半身从此完全瘫痪,至今,她身上仍装有6块钢板,一场车祸,将李丽就此束缚在了轮椅上。

面对病痛与磨难,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退缩逃避,反而凭借顽强的毅力,“把苦难当享受、把挫折当存折、把残疾当资源、把失败当财富”,2022年,李丽牵头发起成立了长沙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坐在“轮椅”上搞调研,持续为残疾人朋友发声,她用自己的坚持托举起更多残疾人“出行无忧”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名宣讲团成员代表城市中的残疾人朋友们,诠释“全力以赴的人自带光芒”的生活逻辑。

在“星城追光者”宣讲团的舞台上,12名宣讲团成员述说着人生温暖,向所有人展示着,他们的人生是如何从苦难中开出花,诠释“全力以赴的人自带光芒”的生活逻辑。当我们把目光从聚光灯下的他们移向平凡生活中的他们,正是一个又一个满怀善意的人的平凡之举,汇聚起非凡的城市能量。

在城市发展的坐标中,人心的力量,一点一滴的光芒,一言一行的善举,浇灌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在帮助我,当我说‘谢谢’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力感’。”这个一心念着感恩他人与社会的人是齐文英,不到三岁就因小儿麻痹失去了站立的能力。无法行走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一个人,一双拐走出大山,因读书而改变人生。身为残疾人的齐文英在感受到了来自社会温暖的同时,也深知残疾人群体的不易。

2012年,齐文英进入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工作。在公司里,她担任残疾员工组织“学习张海迪小组”的组长,在齐文英的带领下,“学习张海迪小组”走访慰问了上千名脑瘫、智障、自闭症、留守儿童等群体,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就业难题,为他们排忧解难。

60多岁的庞阿姨是金科园社区的长租户,同时也是一个40岁肢体残疾儿子的母亲。为了帮助这个窘迫的家庭,社区书记蒋雯为庞阿姨安排了社区保洁的工作,让这个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她的儿子也在去年底参与了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的就业培训,半年时间,他已经能够居家工作,自己谋生;

“在爱萌我们还将正式开启‘蔓庭咖啡书吧’试运营,这是一个公益服务场所,我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能力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够有正常的社会生活,给他们的家庭更多的希望。”今年46岁的张玲俐是爱萌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孤独症孩子的妈妈。怀着为女儿提供稳定、专业的康复条件的美好愿望,张玲俐打造了爱萌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走上了一条既教女儿又服务他人的艰难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玲俐打造的“蔓庭咖啡书吧”将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把尺子,丈量出生命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城市的底蕴和价值取向。

透过这些凡人善举,我们可以看得到一座城市宽厚温良的精神群像。长沙的开放与包容、友善与关怀,足够托举起一切的希望与愿景,城市的善意与人的善意相向而行,共同托举这座城市的文明新高度,描绘这座城市的精神新图谱。

可以说,托举起城市中每一个人的梦想,必然也将一直是长沙这座城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