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沟通感性和理性的桥梁。自德国诗人席勒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后,其逐步成为了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曾指出:“审美能力的提升,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美育既要有课程与知识的讲授,更要有环境与氛围的营造,需要耳濡目染,需要润物无声。

在这里,我们就呈上一套完整的改造方案,帮助幼儿园落实环境美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户外设计方案

户外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空间,也是最能感受幼儿园生命力的地方。杂乱无章的户外环境会抹杀幼儿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和谐趣味的户外则能帮助幼儿擦亮审美的眼睛。

1、大门设计

大门是幼儿园对访客发起的第一场“心灵对话”。一个温馨、优雅的门面会大大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户外大型玩具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户外大型玩具则是帮助他们释放天性、探索世界的有力工具。
秋千、滑梯、钻网、攀爬网……徜徉其中的孩子们,会渐渐发现肢体的潜力,体会到力量美和运动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升旗台、跑道

活泼的幼儿们也需要一片无拘无束的空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索游戏的无限可能。
在这里,他们可以肆意奔跑,也可以集体活动,感受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谊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户外天台

天台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户外空间。只要稍加改造,它就可以变身教师和幼儿共同的交流、休憩空间。
近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远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纵目远眺,让人不觉心胸开阔,神采飞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户外环境不同于艺术品,它本身充满了色、声、香、味、触等多重审美特性。越丰富、越自然的环境设计,越能够让幼儿沉浸其中,获得真实、生动的审美体验。

这样的原则对室内空间设计同样适用,我们力求打造一个有美感、有感染力的室内活动空间。

二、室内设计方案

室内环境设计的重点是陈设、灯光和空间轮廓。我们认为明亮、简洁和温馨是幼儿空间的主要需求,因此在设计中大量使用了各种自然灯、几何线条来烘托氛围,引导视线。
1、绘本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绘本馆的灯带是一大特色,起伏不定的灯光如同流淌的银河,充满了明快、流畅的美感。原木色陈设则极好地保护了幼儿的视觉,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阅读。

白色书页状的造型灯则为空间增添了一丝书香气,盘活了整个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教师餐厅

教师餐厅在空间形态上更加出色。无论是墙壁,还是天花板都有意塑造成了弯曲的河流状,视觉上充满变化美感。

实际使用中也能够容纳更多人员,满足幼儿园后续人员增补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卫生间

卫生间的设计遵循极简主义,不使任何角落有藏污纳垢的机会,充分满足了幼儿园的卫生安全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境具备育人功能,高质量的校园环境能帮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个人审美观念,提高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不断优化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在“美”的滋养中茁壮成长是每个学前教育从业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