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冯楠)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枣庄市市中区食品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枣庄市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高效服务为保障,通过一站式、极简式、闭环式服务模式,推动食品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阔领域迈进。

一、建立“一站式”服务模式,提供精准服务。

一是设立“一批场所”,实现审批便利化。依托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所,在重要园区、食品企业聚集地设立企业服务站,配备电脑、复印机、政务自助机等设施设备及帮办代办服务专员,为周边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就近办”服务,实现相关事项“一站式”办理。

二是组建“专业团队”,实现服务精准化。成立食品生产服务专科服务团队,从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担任服务站工作人员,负责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并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

三是推行“证前指导”,实现服务前移化。为有效降低办事成本,帮助企业快速进入市场、开展经营活动,在企业正式提交申请前,对食品的工艺流程和产品执行标准进行沟通,重点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及控制参数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指导。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对厂房的选址、施工、布局设计等进行科学规划,讲解现场核查环节应关注的重点和审核的相关要求,为企业一次性通过验收提供靶向支持。

二、打造“极简式”审批模式,深化流程再造。

一是套餐服务,办事流程极简。打造“食品生产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场景,将涉及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等关联事项集成为一个服务场景,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审批事项进行整合,对纵向审批环节进行“扁平化”压缩,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同时,针对企业需求,提供“点餐式”服务,办理人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全部或部分事项一次办理,全面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二是核查集成,现场踏勘极简。企业提交“一件事”申请后,对涉及多部门踏勘的事项,不再由相关部门分散进行现场踏勘,改为由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踏勘小组,采取多部门、跨层级协作的方式对企业的生产场所、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形成清单一次性告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三是免于核查,延续申请极简。简化延续审批流程,对承诺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的食品生产许可延续事项,不再进行现场核查,受理后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实现即办即批。优化食品生产“全程网办”,不再需要企业提交纸质材料,结合免费邮寄服务,实现企业从申报、受理、审批、发证的全程“不见面”审批。

三、打造“闭环式”管理模式,推动良性循环。

一是建立网格化服务机制,实行跟踪服务。依托企业服务站点,建立食品生产网格化服务机制,对食品生产企业分区域管理,通过上门服务、满意度调查、定期回访等方式方法,及时了解企业后续发展的需求和意见建议,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确保政策宣传、诉求收集、帮办代办上通下达、无缝衔接。

二是建立全流程管理机制,加强审管衔接。强化部门协作,构建审批与监管部门信息双向推送机制,依托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审管双方通过平台实时推送、查看、认领审批和监管全流程信息,监管部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等方式加强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业务协同、监管联动、数据共享”新局面。

三是建立全覆盖培育机制,促进行业发展。建立食品产业优化机制,支持引导企业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产品结构,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与革新。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动力,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直播带货、垂直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食品产业向现代化、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迈进。

目前,市中区已汇聚了超过16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成功构建了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市中区行政审批局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服务,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市中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核:孙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