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专业,它上得了经济学,背得了法条;学得了管理,画得了图;开得了收据还算得了价,上得了工地也能进得了办公室。

这个堪称是“全能手”的专业,就是工程管理。

01

“比土木好”

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下的一级学科,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这是因为有的学校将它归入到管理学院下,比如天津大学;有的把它归入到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个方向,比如中南大学。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工程建设和房地产等领域进行项目规划、决策、管理、组织等。

除了土木工程管理之外,它还包括了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和工业工程等等。

所以各大学校在该专业方面的侧重点,也略有不同。

有的侧重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有的侧重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有的侧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但在基本的课程设置上,却是大同小异的。

大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依旧是学习基本理工科都要学的基础课: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运筹学等等。

略有不同的是个别学校可能会有部分特色专业,比如能源中国、能源电力概论系列课程、能源电力英语课程等等。

这部分课程的难度与大多数理工类课程类似,主打的还是一个基础。

大二到大三阶段,则会开始接触到专业基础课。

比如经管方面的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力学方面的水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和法律方面的合同法、公司法与经济法等等。

坏消息是,这些课程里面有三大力学中最难的结构力学它的难点在于结构力学是以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的,而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学起来也并不容易。

好消息是对于工程管理来说,结构力学并不算是十分重要的课程,所以考试的难度相比土木工程专业会略有降低。

大三开始,则会接触到核心专业课。

施工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比如:国际工程管理《双语》、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防灾与风险管理等等。

经济类有关的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与管理、工程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工程项目融资等。

还有专业技能方面的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材料试验以及略微跨了一点专业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强电弱电、建筑设备等课程。

这一部分的难度,一方面在于需要背的内容比较多,一方面在于制图等比较考验想象能力,也比较耗时间。

但整体来说,和土木、建筑等专业相比,课程更加简单,大学四年也能过得更加轻松。

02

广阔的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因为属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所以无论是在就业上,还是考研上,选择都要比土木工程更容易一些。

从就业上来说,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有五大就业方向。

最普遍的是进入施工单位,走造价员或施工员的方向。

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下,也包括有名为“工程造价”的专业。

这一专业也被称为工程预决算,就是对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进行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等。

造价员也是该专业的主要就业出路之一。

与工程管理专业相比,两者在就业上各有优劣。

工程造价专业的好处是专一且深入,工程管理专业的好处是接触到的内容宽泛,更易从大局出发来做出判断。只要在大三阶段,对造价有关的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就业上并不会有明显的劣势。

造价员或施工员的好处,在于整体的待遇不错,工地普遍包吃住,而且可以学习现场的一线经验,入行的门槛也比较低。缺点的话就是工地的环境可能相对恶劣,而且工作的压力也会比较大。

第二个方向就是进入造价咨询行业。

这一行业的优势在于门槛低,本科毕业就可以轻松入职。而且可以全方位的,系统的学习造价知识。

它的劣势在于造价咨询行业对于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很多造价咨询公司的薪资结构是底薪加绩效,在工作的前一两年很难会拿到绩效,只能靠基本工资生活。如果是男生的话可能会被要求驻场,并经常要往返于多个工地。

来源:知乎

第三个选择是进入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建筑设计等与施工图有关的岗位,或从事运营、概预算等工作。

设计院的优势在于待遇不错,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不过它对于学历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一般需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而且设计院会偏向于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或建筑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工程管理专业则偏属于管理项目,因此最好是考取研究生之后再选择相关工作。

此外,还可以进入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建设单位中的工程部或是研发部。

这一类单位普遍属于甲方单位,相对而言待遇较高,而且话语权比较重。入职的门槛也会更高,如果是选择在工程部工作,同样需要驻场。

正如我们一开始所说,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并不局限于土木工程,所以除了上述提到的四个选项之外,工程管理专业的同学还可以选择电力、热力、水利、新能源、交通运输等其他行业。

脱口秀演员王建国也是工程管理专业

如果选择考公的话,工程管理专业可以报考要求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专业”、“三不沾”类的岗位。

整体来说,工程管理专业在就业上的选择比土木工程要多,但在进入设计院等对专业要求比较严格的单位时,难度则要比土木工程略大。

03

智能化发展

虽然与土木工程相比,工程管理有许许多多的优势。

但它还是免不了要走上被劝退的道路。

在网易数独的统计中,工程管理位列“最容易后悔”专业排名第二名,仅次于医学。

图源:网易数独

被劝退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工作地点即使不是深山野沟,荒郊野外,也都地处偏僻,不在市中心附近。

二是没有假期,只有工期。毕竟进了工地就要努力按时完工,几乎没有周末,节日偶尔能休一次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最后一点,则是在外劳作,风吹日晒,环境十分恶劣。

工程管理转行原因

来自《智能建造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报告》

好在,随着智能化的出现,这些问题正在逐渐被解决。

2020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

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

智能制造,如今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命题,它不仅包括了建筑行业的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也包括了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智能化管理。

建筑工程一般会涉及大量资金、多工种和多个主体,因此管理工作也相对较为复杂。

智能化的发展,减少了工程管理人员在工地上工作的时间,改善了部分工作环境,但也对高校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智能建造的工地中,企业需要的是进行智能测绘、智能设计、智能施工和智能运维管理;能胜任传统和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数字孪生、BIM等数字化技术,对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有基本了解,还要学会跨学科合作,培养起能够与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等不同专业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沟通、合作,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学校开设有关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支持和实操机会,降低就业难度。

而对于学生们来说,则需要在大学阶段,就尽可能明确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岗位和行业方向,积极准备,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就业建议词云图

来自《智能建造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报告》

在几乎每一个专业都在被劝退的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劝退的原因,而是坚持的理由。

专业的升级和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但个人的努力,可以从当下就开始。

慎重地选择,坚定地前行吧!

参考资料:

1、工程管理与智能建造 :工程管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工程管理与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报告

3、中筑国材建工院 :智能建造的工程管理专业转型及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