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蒋介石一道命令下,滇军第一集团军孙渡部乘坐美军军舰,从越南浩浩荡荡前往东北。

可出乎预料的是,刚一落地,孙渡就接到了消息,自己这个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已经成为空壳,所属曾泽生的60军、卢浚泉的93军已经被分别拆开调往其他各处。归属于杜聿明的东北保安司令部指挥。

孙渡吃了一肚子哑巴亏,却毫无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对滇军的防范,大抵上就是如此。

其实不仅仅是孙渡吃了哑巴亏,曾泽生在东北的三年时间里,也饱受排挤,60军乘船从越南到东北,刚从葫芦岛下船,所属的三个师就分别被拆散,划归新一军、新六军、52军指挥,而曾泽生率领的60军军部,身边只留下了一个团的兵力,被杜聿明安排在新民一个小县城驻扎,因为无所事事,只能以烤火度日。

60军所属的三个师分别被配属给了国民党军嫡系的三个军后,也基本不受重视,整日里备受排挤压迫。

曾泽生据理力争,几次向杜聿明要求,却始终没有一个结果。

事实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曾泽生就已经萌生了起义的想法。

兵围长春

1948年1月,曾泽生率60军进驻吉林,并担任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吉林守备军司令。

尽管曾泽生率领的60军在几次战斗中,成功守住了吉林,但无奈自生损失极为惨重,对于自身的处境,曾泽生有一个颇有意思的比喻。

一次,60军在开战役总结会的时候,曾泽生在主席台上挂了一幅古画,上面画的是一头怒气冲冲的老狮子,把小狮子正在一个一个的推下悬崖。

“这幅画画的是大狮子考验小狮子能力的情景。狮子就是用这样严厉而残酷的办法,训练小狮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泽生的话不言自明,所谓的老狮子,其实就是指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嫡系,而小狮子就是60军。

“据说小狮子堕岩后如果不死,大狮子就承认是它的好儿子,把它领走。如果小狮子堕岩跌死了,大狮子就毫不怜惜地丢下尸体走了。”

尽管这时60军下辖依然是满编3个师,但曾泽生知道,60军的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所属的184师在海城起义后,杜聿明下令重建,却始终不允许归建,所属的182师、暂编21师也是伤亡惨重,难有补充。更为关键的是,杜聿明虽然下令将李嵩的暂编52师划归60军,但该部本身却是用来监视和掣肘60军的。

驻防吉林期间,国民党吉林省主席梁华盛在杜聿明指示下,几次想要吞并60军,借故不予补给,曾泽生几次反应,却始终没有回应。

命运还是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

1948年3月,曾泽生率60军弃守吉林,因为事先行动迅速,以至于许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路透社甚至吉林为“东方的敦刻尔克”。

至于是不是名副其实,只有曾泽生自己心里清楚。

曾泽生退守长春后,就任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兼60军军长。

这时东北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1947年,东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后,国民党军在东北已经丧失了90%以上的土地,只能龟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真正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东北野战军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于1948年5月发起长春战役,以野战军第一前进指挥所司令员萧劲光、政委萧华指挥两个纵队加7个独立师进攻长春,并夺取了西郊大房身机场。

虽然没有夺取长春,却也让在长春的国民党军惊慌失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曾泽生后来回忆:

“(到)9月,长春城内一片混乱,军队赖着微少的空投粮食活命,士兵面黄肌瘦……”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摆在曾泽生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三条路。

第一条路,负隅顽抗,结果必然是全军覆没,没什么好说的;第二条路,向沈阳突围,结果也显而易见,就算能突出重围,结果也必然会被解放军聚歼于长春到沈阳的途中。

那这么来看,就只剩下第三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反蒋起义,参加革命,向人民赎罪。

1948年9月22日晚,曾泽生打电话给182师师长白肇学和暂编21师师长陇耀,通知他们来司令部面谈。

陇耀、白肇学都是原来滇军出身的老将,也是曾泽生最信赖的人,尽管到了东北以后,60军所属各师都被拆得七零八落,团以上的干部也多有被撤换,但主心骨还在,滇军就还在。

曾泽生知道,就算自己提出起义的想法,他们或许会反对,但绝不至于出卖,况且三人早在内战爆发后,就时常聚在一起谈部队前途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门以后,三人寒暄了几句,就各自坐下抽起烟来。陇耀、白肇学兼军长不表态,自己也不好发表意见,大家就只能这么一直坐着沉默着。

陇耀为人性急,一见军长要与他们商量部队前途的问题,立即开口:

“还商量什么,军长决定是什么就是什么。”

曾泽生注意到,白肇学进门以后就一直一言不发,对于这位部下的意见,曾泽生十分看重,从这一情况来看,白肇学对起义一事是有看法的。

就部队起义事宜,白肇学虽然同意反蒋,但却提出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放下武器解甲归田。

这一提议立马遭到陇耀反对:

“我还要拿着枪,向蒋介石报‘五华山事件’的仇!”

白肇学回去后想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军长曾泽生亲自上门劝说,白肇学本来就愤恨蒋介石排挤,对于这样一位曾经参加过护法运动、讨伐袁世凯的将领,他深知蒋介石比当年的袁世凯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曾泽生劝说下,白肇学当即感动,同意起义。

起义前夕

事实上,东北军区早在决定兵围长春之前,就已经决定加大政治攻势。

1948年4月,东北军区决定以遣返战俘的方式,派原国民党军60军184师551团团长张秉昌和原五四四团副团长李峥先到60军中执行策反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秉昌、李峥先回到60军后,在中下级军官之中迅速形成了影响,以至于尚未起义前,在60军中下级军官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

“60军除了起义,否则别无生路。”

事实上,两人的活动,早被曾泽生看在眼里,也因为有曾泽生出面庇护,两人才得以安然无恙。

曾泽生与陇耀、白肇学确定起义以后,也在私下里秘密商议,如何能与解放军取得联系,思来想去,考虑到在职的军官都不能够出面,张秉昌、李峥先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1948年10月10日晚,陇耀专程将两人请到自己的师部密谈:

“你们这次重回60军的任务,军部已经完全知晓,这次请你们来,有个重要的事情和你们商量,曾军长、白师长和我已经决心率部起义,并正式派你们作为60军的代表,出城与解放军洽谈起义事项。”

需要指出的是,曾泽生此次率部起义,并于解放军接触,事先并没有提任何条件,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部队在起义之后不要打乱编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表郑重,陇耀将之前曾泽生写好的一封信交给两人,以表示起义的诚意,而且陇耀也承诺:

“如果起义过程中失信,解放军可将此信公之于众。”

尽管就起义事项谈判得非常顺利,但当中也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60军虽然答应无条件起义,但起义时较有战斗力的郑洞国兵团、李鸿的新七军怎么办?长春市区的整体安全谁来保证,这些都是在起义前就必须谈妥的事项。

而我军在针对60军提出起义时,也谈到可否由60军出面去控制新七军以及郑洞国的第七兵团,可这一要求却让曾泽生很是犹豫。

“郑司令官是一个老好好先生,新七军军长李鸿又是身患重病,怎能趁人之危。”

双方两次派代表联系,谈了一天一夜,也始终没有一个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5日当天,东北军区派代表入城与曾泽生面谈,也就是在这一天,60军与城外的东北野战军架起了电话线,曾泽生直接与城外的唐天际取得了联系。

10月16日,曾泽生亲自出城与唐天际面谈,就双方关心的事项进行了细致的商谈,最终决定,起义以交接防务的方式进行。并约定交接时间就在16日夜。

就在双方紧锣密鼓的协商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曾泽生感到有些麻烦。

郑洞国提议:不行就上长白山打游击

在起义当天,曾泽生考虑到暂编52师李嵩部原来并非是滇军嫡系,在安排好暂编21师、182师起义事项后,又通知了李嵩来军部开会,准备以开会的名义,控制住李嵩以及其手下的三个团长。

李嵩率领所部三个团长到了60军军部后,随即被控制,60军军部副官处处长张维鹏一直到当夜11时,才去通知李嵩:

“暂编第52师随军起义,服从指挥,不得随意行动。如破坏起义,由李嵩等人负责。”

李嵩尽管顽固,但在大势所趋之下,也不得不表示赞同,在与军长曾泽生通过电话后,李嵩又打了一个电话,通知所部副师长欧阳午带各团副团长来开会,传达起义事项。

欧阳午与李嵩尽管在同一部队,但分属不同派系,平日里也少袍泽情谊,欧阳午是国民党军嫡系出身,早年随宋希濂围剿中央苏区,立下过战功,欧阳午自己也时常吹嘘:

“毛泽东的弟弟、红军师长毛泽覃是我那个营打死的,共产党领袖瞿秋白是我那个师抓到的!”

平常自吹自擂倒也无妨,可在起义关键时刻,欧阳午很担心自己过去所犯下的罪行被清算,思来想去,他拨通了郑洞国兵团部的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10月16日深夜,局势已经坏到无以复加,身为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面对纷乱的战局,早已经有心无力,他将自己的爱枪放在枕头下,准备随时“杀身成仁”。

就在这时,床头电话铃声响起,郑洞国接起电话后,只听对面欧阳午说了一句:

“喂,是司令官吗?60军已经决定起义了,今天晚上就行动。”

郑洞国一听,吃了一惊,正准备细问,电话那头却已经挂断了。

放下电话后,郑洞国心里更乱了,如果电话说得是实情的话,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但他对60军向来宽厚,曾泽生也不是薄情寡义之辈,局势应该不会坏到如此地步,想到这里,郑洞国立即吩咐兵团副参谋长杨友梅去查证这件事。

10月16日晚10时,曾泽生突然接到了郑洞国的电话。电话那头郑洞国以极其严厉的口吻,严令曾泽生赶到兵团司令部。

曾泽生放下电话后,心里忍不住一阵慌张,要知道此刻起义正在紧张地进行,万一消息泄露,情况可能会有变化,他赶紧打电话问陇耀、白肇学,是否也接到了电话,得到了否定的答复,曾泽生心下稍安。

既然起义已经箭在弦上,曾泽生也并不担心,他嘱咐陇耀、白肇学一句:

“如果我被逮捕,一定要按照原计划进行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春郑副司令并转曾军长泽生、李军长鸿:现匪各纵队均被我部吸引于辽西方面,该部应遵令立即开始行动,如再迟延,坐失机宜,该副总司令及军长即以违抗命令论罪,应受最严厉军法制裁,希知照。中正手启。”

郑洞国也接到了蒋介石的亲笔信,信上内容与电文差不多,只是口气上略有缓和:

“我已到沈阳,将停留三日,已派出青年军207师接应,你必须果断的率领长春守军突围,否则我将不能等候。”

在场的几个将军看了蒋介石的手令,均面面相觑,曾泽生也不由得苦笑:

“总统下个命令倒是简单,真正突围谈何容易,共军兵强马壮,我军人困马乏,仗还没有打,就可能溃不成军了,还谈什么突围。”

郑洞国心里很清楚,长春被围困了小半年,吃的穿的都存在问题,甚至就连城中的百姓也都缺衣少食,如果不是解放军心疼被围城的百姓,开一个口子往里送粮食,长春就连这点最后的口粮也没有,部队士气低迷,突围绝无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开会是想商量一下突围的事,没想到参会的各位将军士气都很低迷,话说到最后,就连郑洞国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憋了半天,最后说了一句话:

“实在突围不成功,就上长白山打游击去。”

曾泽生一时有些愕然,也没想到郑洞国最后回说出这番话来。

“桂公(郑洞国字桂庭)真想在共产党的地盘上打游击,共产党就是靠游击起家的,那可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我们能有什么作为?”

一句话,说得郑洞国哑口无言。

不管如何,郑洞国已经是抱定决心突围。

曾泽生安然无恙地返回军指挥部,安排好起义,等到10月17日凌晨,新七军爬起来一看,对面60军已经一个人影也没有了。

就在郑洞国接到消息的时候,曾泽生已经打来了电话:

“六十军已经起义,这是全军官兵的一致要求,部队除此一条出路外,别无选择,所以请司令官谅解,请问司令官是否也能同我们一块采取同样行动呢?”

郑洞国没有回答,也顾不上电话那头解放军代表对他说话。也就在这时,郑洞国接到了一个更坏的消息。

“新七军也停止行动了。”

这下,郑洞国真正地成为孤家寡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见大势已去,郑洞国回到卧室,找枕头底下的手枪,却发现枪早已被人拿了去,这时他才意识到,原来他身边的副参谋长,作战处长早就私下里与解放军接触,就算是他想要突围,此刻也毫无办法,还是郑洞国的部下与解放军商量,为了表示司令“顽强抵抗”,司令部所属的特务团朝天放了一阵空枪。

曾泽生的60军宣布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后来还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打出了赫赫威风,不过这些就全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