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专科的风还是吹到了麻省理工”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引发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题的主人公名为周信静,求学经历堪称传奇:

职高:2009年-2012年,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

大专:2012年-2015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2015年-2017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2017年-2020年,浙江大学;

博士:2020年-至今,麻省理工学院。师从数据库领域现存的唯一图灵奖获得者Mike Stonebraker。

有网友感慨:“这是轻舟已成航母啊”,“专升本我知道,专升神还是第一次见”……

无独有偶,让人忍不住称奇的还有高考307分的柳冰倩,从专科到考研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经历,破除了很多人对于职高生、专科生的刻板印象。

而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他们的求学和成长经历,不是谈鸡汤个例、也不是讲逆袭和学历提升,而是即便在道路未必能复制、也有一定偶然性的前提下:

去讨论,人生的诸多可能性如何依然可能被个体主观能动性驱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周信静,坚持热爱与长期主义的技术极客

周信静在职高时期的幡然醒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而在之后漫长的求学过程中,是他对热爱和长期主义的坚持,让他行至今日。

NO.1

从职高到大专,发现热爱

初三的时候,有职高到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周信静做出了一个冲动的决定——放弃中考读职高。

2009年至2012年,周信静在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就读计算机职专班。

在职高读到第三年里,他幡然顿悟,发奋学习,考上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的资源不够好,他就在网上到处观看优质公开课;学校“专升本”的名额难得,他就积极参与国家级竞赛。这期间,周信静被老师带着参加省内的编程竞赛,受到了启蒙。在大专二年级时,他写的项目就体现出了很高的代码水平,用c++实现了一个raft core。

在就读大三时,raft协议的文章刚出来不久,他对于系统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此继续深耕。

最终,周信静凭借在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此时的周信静已经初露锋芒,虽然脚下的平台仍然不算高,他却已经将目光看向更加巍峨的群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2

从杭电到浙大,保持专注

周信静在读本科的两年岁月中也丝毫没有松懈。这期间,他继续保持了在大专时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研读全英文的专业书籍。

在四个学期里,以89.36的综合加权平均分稳居专业第一,在600多人的计算机学院中脱颖而出,两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摘得国家奖学金的桂冠。

大三的暑假周信静就开始了自己的考研生活,从早8点到晚9点,除去休息和吃饭的时间,总复习时间为11个小时。这样的作息时间,周信静持续了6个月。

在当年考研初试中,周信静取得了372分的高分,复试时凭借机试和面试的优异表现,以综合成绩第48的名次,获得了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术硕士研究生录取资格。

对于熟悉周信静的人来说,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丝毫不令人感到意外。

“可以说,信静是我熟悉的人中最为勤奋的一位。”周信静读研时期的室友回忆道,“信静除了每天的锻炼身体以外,几乎很少做学习、工作以外的事情,他最大的热爱就是在数据库与计算机系统上,几乎将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投注于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3

从大厂到麻省理工,坚持热爱

学业之外,周信静还加入知名数据库公司DolphinDB实习。

在面试时,展现出的对raft协议原理和实现细节的熟悉程度,惊艳了一众面试官:

在30分钟的对话过程中,基本上捋了一遍如何使用raft协议实现一个分布式数据库,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框架设计。

于是在入职之后,便直接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到了DolphinDB分布式时序数据库的内核研发当中。

硕士毕业后,他入职腾讯,即便工作忙碌,同届的几位朋友基本上都因工作忙得焦头烂额,挣扎于厂子里日复一日的搬砖之中,他始终坚持在晚上和周末挤时间做科研,科研工作SpitFire最终发在SIGMOD2021上(SIGMOD是数据库领域最顶级的两个会议之一)。

2020年年底,周信静开始申请去美国读博,凭借着过硬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最终成功申请到了MIT的计算机博士。

现在,周信静不仅已经有5篇论文被各大顶会、顶刊接收,还曾担任数据库顶会SIGMOD 2021、VLDB 2021和VLDBJ 2022的外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乎上一位名为@Davis的答主说道,作为多年的朋友与合作伙伴,他对周信静取得的这些成就并不感到诧异或惊叹,因为周信静身上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就是“志存高远”。

周信静的同学也曾分享,刚认识时,“我们在校园里边逛边聊。我一开始试图找一些共同话题,如动漫、电影之类的聊聊,但信静面对任何话题都是只说三两句。

无奈之下,我只能问他最近在干嘛。谁料这一下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开始脸色微红、语气略有些急促地开始讲那些数据库技术,手指不停地笔划,这与刚刚羞赧的、不善言辞的他判若两人。”

11年,职高-大专-专升本-考研到浙大-MIT,这条求学路上你能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学历不断提升的所谓逆袭过程,更是一个年轻人发现热爱、保持专注、长期坚持热爱,抬头仰望星空、低头脚踏实地的过程。

2

柳冰倩,“我成为了自己的沙耶加”

“终于,我成为了自己的‘沙耶加’(励志电影《垫底辣妹》主人公),从一个垫底女孩找到了一个自己擅长的方向,未来我也会发着自己的光!”

这是柳冰倩对自己说的话,从高考307分到211硕士,求学路她同样走得不易。

NO.1

为理想走上提升学历道路

柳冰倩17年参加高考时只考了307分,比本科线差了一百多分。虽然走的是艺考,却也只能读一个专科。

柳冰倩就读的高中是县里最好的,每年未达本科线一般不超过10个,所以在高考成绩下来之前,她从来没有想过会去读大专。

由于在网络上经常看到别人对专科群体的嘲笑,再加上现实生活里隐约感受到的学历歧视,柳冰倩感受到了强烈的自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自卑的情绪里,柳冰倩萌生了摆脱专科学历的想法,并最终通过了专升本的考试。

然而在读了3年专科,2年本科后,柳冰倩毕业后的出路仍然不明朗——在就业市场上,一所民办二本高校的本科生与专科生的竞争力,并没有太大区别。

好在柳冰倩在本、专科期间参加过很多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这让她对自身的评价非常积极,她坚信无论自己在哪里都可以发光。

怀揣着成为一名村官、为老百姓服务的理想,柳冰倩决定走选调生这条路。

但现实问题是,报考选调生需要具有统招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她目前的学历显然是不满足要求的。于是,柳冰倩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为之后的人生打破学历的桎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2

熬过考研路上的“至暗时刻”

自从决定考研后,柳冰倩每天6:30起床,12点睡觉,是宿舍里起的最早、睡得最晚的。

“当时,还有同学还会说风凉话,觉得我太卷了,我就每天10:30上床,在窗帘里打个灯偷偷学。就这样坚持了4个月。”

柳冰倩报考的学校专业竞争非常激烈,报录比高达15:1。而她作为零基础的跨专业考生,学习的过程也并不算顺利。

第一次考研失利的结果在柳冰倩的意料之中,但她的总分超过了国家线40多分,只是英语没有过国家线,因此她决定“二战”。

第二次备战考研,柳冰倩将自家的车库加装了厕所和楼梯,只在楼梯上布置出一个很小的睡觉的地方。

除此以外,整个车库里就只剩下一张书桌,一个小书柜,一张小沙发。这个小小的“自习室”里也没有窗户,卷帘门一拉就黑乎乎的一片,柳冰倩只能一直开着灯学习,根本不知道外面是下雨还是出太阳。

“每一次没有动力、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喜欢找一些可以打鸡血的电影或者视频来看,《垫底辣妹》便是其中之一。”

而当考上211硕士,离当村官、为老百姓服务的理想越来越近后,她感谢了考研搭子,感谢了陪伴自己的家人,最感谢的,还是那个在无数次崩溃后仍然没有放弃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周信静和柳冰倩,还有很多走出自己人生道路的专科生们。

像来自山东滕州的田素坤,在职业学院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对科研更感兴趣,用15年的不懈努力进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被聘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他们的经历或许很难复制,充满着诸多偶然性,但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中,这种经历其实也具备某种共性价值,也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社会大环境难以改变,但人生的诸多可能性依然可能被个体主观能动性驱动。

我们人生可以不被种种外界的标签所绑架,一份并不光鲜的学历,并不能阻拦我们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参考资料:

[1]极目新闻-职高生一路逆袭成麻省理工博士,室友:早年他对读书没任何兴趣

[2]央广新闻-奋斗11年!职高生“逆袭”成麻省理工博士,周信静是谁?

[3]湖南日报-专科上岸211研究生:热搜上,高考307分女孩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