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碍”更“有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

“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今年5月19日是

第34个全国助残日

全面保护残疾人权益

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致力于以检察公益诉讼汇聚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近年来,共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12件,制发检察建议10份,督促修复盲道25处、消除无障碍设施隐患9处、完善无障碍标志13处、改造提升老旧设施3处,推动建设视力障碍阅览室1处,督促主管部门对辖区2家企业发布歧视残疾人招聘信息问题进行整改,依法保护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

从“硬环境”到“软环境”

助力迭代多维场景无障碍建设

从“硬环境”无障碍设施入手,逐步向信息无障碍、社会服务无障碍等“软环境”扩展深化。

针对城市道路、广场、大型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盲道、电梯、无障碍标志等重要设施被占用、缺失等不规范问题,开展重点监督,规范14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日常养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群众反映新吴区部分公共图书馆未设置视力障碍阅览室、未配备提供盲文、语音读屏等设备和软件,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属地街道增设视力障碍阅览室,配置盲文读物、读屏软件、盲文点显器等设备。

对全区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设施进行重点摸排,针对重点服务场所已建成无障碍设施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要求主管部门及实际管理人对3处无障碍设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改造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精准回应残疾人群体现实需求

以残疾人客观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围绕无障碍设施的集中需求点开展检察履职。

与市、区残联密切沟通,就全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残疾人群体实际困难与现实需求、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上门走访残疾人群体,实际了解在出行、就医、就业、旅游、维权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系统梳理各类问题建议16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改造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改造后

城市公共道路无障碍设施由住建部门或城管部门监督管理,但城市主干道至残疾人集中工作地点无障碍设施的缺失,却直接影响残疾人出行的“家门口”安全。积极与属地街道、物业公司座谈交流,确定由街道履行建设责任,物业公司负责日常维护管理,督促打通3处残疾人上下班出行密集区域的“最后50米”无障碍设施建设。

针对辖区部分用人单位在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发布歧视残疾人就业的招聘信息,与人社部门召开磋商会议,督促2家用人单位规范招聘工作,删除含有歧视残疾人的岗位内容要求,在面试、入职等环节对残疾人权益予以平等保障,确保残疾人群体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个体化”到“合力化”

激活聚合效应推动多元化治理

以检察公益履职为圆点,切实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着力构建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共治工作格局。

强化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和检察建议书的双向移送,梳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4份无障碍环境建设提案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3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改造提升老旧无障碍设施,加快2个小区无障碍设施和旧住宅加装电梯等建设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募江苏省道德模范严三媛、无锡市政协委员韩庆东等2名残疾人作为“益心为公”志愿者,并向视障人士严三媛颁发全省首份盲文志愿者聘书。针对志愿者提供的残疾人权益保护领域5条问题线索,办理案件2件,邀请志愿者提出整改评估意见并及时反馈办案效果,切实保障监督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邀请城管、民政、街道、物业等单位20余人进行视障人士生活体验,通过听觉、触觉感知完成完全黑暗环境下的出行、吃饭等日常活动,以更好理解视障人士的生活需求,争取社会对残疾人利益保障的更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步,无锡市检察机关将继续探索“检察机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的新型协作机制,以“我管”促“都管”,推动形成多元化、系统化保护残疾人权益的社会治理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无锡高新区检察院

【第2219期】

忠诚 崇法 守正 为民

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 为法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