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众所周知,当下的开发商普遍处于高杠杆负债的状况,动辄负债率都是80-90%,若不能及时回笼资金,众多开发商的资金链便会面临断裂的风险。每天巨额的利息还有各种办公支出费用都让开发商头痛。当开发商因顶不住资金压力而选择降价以回笼资金时,相关部门却立刻出面制止。这可真让开发商欲哭无泪,房子卖不出去,资金链濒临断裂,这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呢?难道是要相关部门来接盘吗?哟,似乎还真被猜对了,不是有说国家队要下场收购一些开发商卖不出去的房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且看下面这样一则通知,预售备案均价为 19123 元/平方,而最高售价却为 16128.79 元/平方,实在令人费解。此外,这还是 2020 年 7 月的备案,可如今已是2024年5月份了,20年的市场环境与现在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市场实际情况已然完全改变,而有些部门的思维却依然故步自封,刻舟求剑,这样真的可行吗?这就如同拿着当年计划生育的条文来规范如今生两胎的人群一样荒谬。出台这样的措施,简直就是让开发商眼睁睁地等死啊。这还是我们所熟知的商品房吗?这还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吗?开发商太难了,只能在限降价与资金链间的苦苦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就提出疑问,为什么银行拍卖可以根据市场最低价进行!而为什么不按照指导价来拍卖呢?还有网友认为,如果房子降价了,地皮就难以卖出去,那么相关部门就可能发不出工资。不管怎么说这种只一味限制开发商降价的做法,显然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本应由市场供需关系来决定,过度的行政干预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市场规律我们应该尊重,要给予开发商一定的自主调节空间,同时也应积极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让市场却决定价格才是遵循经济运行规律,干预只能影响短期的走势,撑得了一时撑不了一世。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才能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不出去,又不让降价,那开发商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