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持续深化“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聚焦“一老一小”,探索实施集“爱心食堂”“公益讲堂”等于一体的“幸福同堂”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关键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爷,您稍坐一下,早餐马上就好。”每天早上七点,泗阳县各小区的“爱心食堂”就忙碌起来,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大家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唠着家常,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爱心食堂”是泗阳县推行的一项党建惠民举措,通过政府补贴一点、社区集体经济支持一点、慈善组织捐助一点、爱心人士帮助一点等方式,有效解决了社区老年人的就餐问题。

一粥一饭,饱的是胃,暖的是心。2023年以来,泗阳县持续深化“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探索实施集“爱心食堂”“公益讲堂”“周末学堂”“健康诊堂”“议事会堂”等于一体的“幸福同堂”工程,大力推行小区助餐、助学及服务、议事新模式,着力解决群众的“关键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社区、小区一线倾斜,泗阳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 10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小区结对共建,组织7000余名在职党员报到服务进小区,采取单独组建或联合组建方式,通过整合社区“两房”、配置移动厢房等,对146个小区党支部阵地进行提档升级,实现小区“党群微家”在城区全覆盖。同时,积极构建“街道统筹、社区负责、小区实施”联动机制,推动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建立“三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将三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以前小区人少事多,工作很难做深做细,现在建立了联动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小区事大家议,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很大改善。”众兴街道圣地名门小区党支部书记郑芳明说道。

依托“街道—社区—小区网格—楼栋微网格”四级服务体系,泗阳县聚焦社区老年人就餐难、课后学生托管难等问题,投入500余万元,打造了67个“爱心食堂”点位,形成“一刻钟就餐服务圈”,同时开设“周末学堂”,动员2000余名教师、志愿者、在职党员参与服务,满足儿童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需求。结合“泗水先锋”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开展社区义诊活动300余场次,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5800余件。

“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通过大力推进小区‘幸福同堂’工程,我们逐步建立起区域统筹、多方联动、多元融合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支部建进小区里、服务送到家门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泗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大伟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蒋铭 姬金山

编辑:毛丹丹

制作:李梦苇

审核:王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