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滴灌通内部发布了一封由李小加(前港交所行政总裁)、张高波(东英金融创办人)署名的裁员全员信。据信件内容显示,此次裁员涉及不同区域办公室100多位员工,占比约1/4,包括调岗和裁员。裁员提供上至"N+3"的补偿,试用期的员工也会得到优于法定N+1的离职补偿。

此外,滴灌通还在信件中解释了裁员的主要原因:没有管理好自有资金的投放速度,以及提前招了太多人。滴灌通所募集到的前6亿美金中,为打造样板的直接投资,占比已经达到40%,达到原定配置上限。年初开启的平台化战略,目前还需要自有资金直接投资来引领,但是速度已经大为下降。因此前期为了直投储备的人员就成本过高了。作为持牌交易所,必须留足长期战略储备资本,严格控制运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从此前滴灌通发布的“领头羊计划”已经能看到裁员的苗头。据新浪财经报道,滴灌通于4月底上线一个新政策,让员工进行独立创业,由员工出资100万,公司配资900万,共同成立SPV,SPV再反向雇佣该员工(大致是1.2万/月)。

根据网传内部草案,计划由员工自愿报名,并且成立的SPV需向滴灌通提供“净收入”分成,在滴灌通回本前SPV需分出70%,而滴灌通回本后降为35%。完成回本后,公司会返还员工的100万业务运营资金;但如果不幸SPV清算了,员工要一起承担损失。

此消息一处,有媒体爆料称:“不报名的员工会被调岗或离职”。对此,滴灌通也从侧面进行了回应:“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我们必须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对公司的管理产生的阵痛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公司组织架构也需要跟着调整,相应地,不得不取消或调整部分岗位。”

据公开信息显示,滴灌通在2021年11月完成5000万美元A轮融资后成立;并于2022年3月完成7000万美元B轮融资、2023年8月宣布完成4.58亿美元C轮融资,并在当月滴灌通澳交所正式运营。

此后,滴灌通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快,争议愈加激烈。其融资模式和法律监管上临着诸多难以解释的地方,关于滴灌通如何定义自己;靠什么盈利、覆盖损失;如何应对风险;是否是监管套利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最为轰动的一场质疑来自加华资本创始人宋向前,彼时他在各个平台发文,质疑滴灌通及其运营模式:

“很遗憾我看不到滴灌通的任何公益属性,也没看出他有任何创新之处,本质上还是个高利贷,是个升级版的P2P。”

此事一度掀起金融圈论战。后来,滴灌通联合创始人及主席李小加以及行政总裁张高波专门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公开回应相关质疑,解释称滴灌通的投资者都是机构投资者,而非个人投资者,也没有借贷行为发生,所以不是P2P。

据滴灌通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4月15日,超过1.2万家小微企业已在滴灌通澳交所挂牌,累计融资金额超44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