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顾名思义就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和血液与组织间实现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人体除了心脏、主静、动脉的大循环以外,其他机能代谢主要依靠微循环来进行完成,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中心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等因素,很容易致使身体中的微血管受损,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渗出、血管内膜增厚,引起管腔狭窄闭塞、微血栓形成等,引发微循环障碍。

因为人体的微循环遍布全身,一旦出现问题,其供养的组织或者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不仅可直接导致以微血管病变为主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还在由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共同参与的糖尿病足部病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等的发生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肾病
微循环障碍可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高灌注、高内压和高滤过以及肾小球功能丧失,最终引发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网膜病变
微循环障碍可堵塞视网膜毛细血管,并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基底膜的增厚,血视网膜屏障受到破坏,引发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等,导致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神经病变
微循环障碍可致使神经血流减少与血液粘滞度增加,引发神经元、神经元附属物与支持细胞的凋亡,可导致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等,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蚁爬感、疼痛,累及胃肠道和生殖系统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泻、阳痿、不育等。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
微循环障碍会影响心脑血管的血液循环,损害心肌功能,由此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常见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无力,以及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等。

总之,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并参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进展的全过程。因此,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预防、延缓、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中心临床中,我院多采用以国家医药发明专利《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认为,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产生与患者久病体虚、气血亏损、经络瘀阻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常见于中老年糖友。中医讲,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无力推动或气滞不行,导致血、津液输布障碍,血滞成瘀、津凝为痰,阻滞于心络,发为微循环障碍。我院在《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基础处方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减用药,利用仙鹤草、人参、黄芪、丹参、红花等中药,发挥益气生津、理血化瘀,活血通络、降脂降糖等功效,可有效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滞度,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全面改善人体血液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