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给大家介绍,志愿军使用的西方机枪。

通用机枪篇

首先介绍一个大家都不怎么熟悉的家伙。

丹麦的麦德森通用机枪,这种枪的口径多变,中国为了后勤方便引进的为7.92mm。

其实细看抗战前民国引进的这些机枪,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是以欧洲小国的产品为主,不知道这是不是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为避免资敌而刻意这么选择。

麦德森机枪算是通用机枪的鼻祖,图中国军士兵背着的就是它的三脚架。麦德森机枪装在三脚架上,就能作为防空机枪和重机枪使用。这个三脚架设计后来被德国抄去,成了MG通用机枪的标配。

不过麦德森机枪别看一副机枪的外表,其实跟前面介绍过的很像自动步枪的瑞士启拉利机枪正好相反,它本来是作为一款半自动步枪设计的!因此麦德森机枪虽配备了三脚架号称通用机枪,但是它一般还是更多地被视为轻机枪。

这张照片拍摄时间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解放战争,有的说是新中国民兵训练,从装束看码字的怀疑这就是志愿军。这么多挺七九勃然轻机枪,以及装在三脚架上的麦德森机枪,显然这是一个防空阵地。

不过志愿军使用的最多的通用机枪,还是这款美制M1919A4式勃朗宁通用机枪(7.62mm),毕竟朝鲜战场上缴获了一大堆。这枪一般都称为重机枪,但是它可以被单兵携带使用,所以实际上应该是通用机枪。

前面介绍日械武器时,码字的犯了一个错,将这张图片里的机枪当成了12.7mm机关铳了。仔细对比了下,这挺八路军战士脚边的机枪应该是,M1919A4式勃朗宁通用机枪的空用型。这款机枪应该也是日本仿制的,飞机被八路军击落后从飞机上拆了下来。

所以这款枪,也是人民军队的老熟人了。

志愿军这个在对缴获的武器进行测试,趴着的志愿军在测试缴获的M1919A4,而后面站着的志愿军似乎在测试斯登冲锋枪。

在河岸边由两挺M1919A4构筑的机枪阵地,志愿军的服装和河岸背景十分契合。

志愿军使用缴获的M1919A4向美军简易机场发起攻击。

志愿军的七九勃然射手使用曳光弹,为M1919A4射手指示目标。

重机枪篇

哈奇开斯(哈齐开斯、霍奇克斯都是它)重机枪(7.92mm),这款一战就已经参战的老爷枪,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引入中国,并按民国要求改为了7.92mm口径。

在抗战时期,国军一共拥有2792挺哈奇开斯重机枪,可以装备465个重机枪连,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这种老爷枪依旧在发挥着余热。

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就是仿制的该枪,不过日本那奇葩的弹板供弹,使得该枪引以为傲的高射速,完全在九二式重机枪这个后辈身上看不到了。

说到重机枪,民国的军工有一点蛮有趣的,马克沁重机枪在民国时期基本实现了国产化。然而轻机枪这块所谓的仿制,其实就是用进口零件进行拼装,实际上国产化率极其低下。

不过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7.62mm),大多还是用进口的美国零件拼装而成,它的国产化率非常低。

这种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是马克沁机枪的美国仿制品,可它在中国出场的时间很早,基本上与清朝时北洋诞生的时间重合。民国仿制品称为卅节式重机枪,因为它的水冷套是用黄铜打造的,所以被士兵们戏称为‘老黄牛’。

勃朗宁重机枪与马克沁重机枪最大的区别在于,马克沁使用的转柄,而勃朗宁拉柄是直列的。这张红军照片中,红军使用的是马克沁还是勃朗宁,大家一起来鉴别下吧。

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在防御阵地上无疑是作为核心存在的,但是这种重机枪在面对拥有火力优势的日军时生存率都堪忧,因此像是这样在开阔地上布置用以对战美军,应该并不常见。

像是这样在山头作为阻击敌军的火力中枢,应该才是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在志愿军手中的日常用法。

志愿军用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对高地进行抛射掩护步兵进攻。

前面介绍的M1919A4通用机枪,其实就是取消了水筒的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的轻量化版。

美制M2重机枪(12.7mm),这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家伙了。被它的12.7mm子弹击中,打在胳膊和腿上立马就把你胳膊和腿卸下来,打在躯干位置上那更是中者无救,会直接把人给撕碎。

M2HB重机枪的遥控版就是M3航空机枪,照片中的就是一挺M3航空机枪,显然这是志愿军战士从被击落的美军飞机上拆下来的,直接被志愿军当作防空机枪使用。

没想到就是说一个机枪竟然都打了这么多字,下一篇再继续介绍志愿军使用的西方火炮了。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