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一群探险爱好者组队来到了寸草不生的新疆罗布泊的南部边界。他们看到光怪陆离的雅丹地貌,年轻的探险家们兴奋地拿出了相机,咔嚓咔嚓不停地拍照。突然,一声惊呼传来,原来有人在沙地里发现了一具干尸。只见这具干尸大约长170公分,身上衣物一看就是40年前的装束,上身是一件的确良衬衫,手腕上还戴着一块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牌手表。探险家们沉默片刻,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一个名字:彭加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的案件,可以说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最神秘的案件之一。彭加木失踪的地点罗布泊是个谜,他如何失踪的也是个谜,他肩负的科考项目同样是个谜。那么,这具干尸是不是彭加木的遗体呢?答案会在后面揭晓,我们先从第一个谜说起。

在20世纪初,有一个瑞典地质学家兼探险家名叫斯文·赫定。他第三次到亚洲考察之后,写下了一本轰动世界的游记,叫《亚洲腹地探险八年》。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湖就像一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像神仙一样。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这一段听上去很仙气的湖,就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罗布泊。

罗布泊是一个咸水湖,全盛时期有大约两万多平方公里。到赫定看到罗布泊的时候,它已经缩小到只有大约1900平方公里,不过也还算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但到了60年代后就完全枯竭了,仅仅30年时间,它就从生命绿洲变成了死亡之海,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夏季的温度高达71度,地上没有草,天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走兽敢穿越这个死亡沙漠。

更惊悚的是,从卫星地图上看,这里就像是人的一只耳朵,连耳廓、耳垂都清清楚楚,于是得了一个名字叫“地球之耳”。罗布泊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会四处移动,是个会隐身的湖。在彻底干涸之前,没有人能预测罗布泊到底会出现在哪里。它时而在北纬39至40度出现,时而在40度至41度出现,大小也不一样。比如这是罗布泊在清朝时的位置,但到赫定时,罗布泊已经往南移动了。

罗布泊会神秘消失,与之关联的一个古国也神秘消失了,那就是楼兰古国。大名鼎鼎的楼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中转站。从这里向东可以到敦煌,向西可以到玉林,向西南可以到若羌、居延。汉朝的丝绸、希腊文化圈的珠宝和艺术品,还有西域的马都在这里热火朝天地交易。《汉书》说它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直至东汉。楼兰的繁荣程度不亚于97年以前的香港。就是这样一座国际型都市,却突然在公元4世纪前后消失了,而且在史书上没有任何交代,以至于后来的史学家都很怀疑楼兰古国到底是真的存在还是编出来的。

突然间史书失载,意味着它很可能是突然消失的,居民来不及迁往别处,以至于别的地方都来不及留下它毁灭的故事。直到1900年,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面发现了一座古城废墟,有精致的建筑、佛像、宫殿,出土的文字中赫然有“楼兰”二字,于是大家才知道楼兰是真的存在过。

神秘消失的湖泊,神秘消失的古城,再讲彭加木在这里神秘失踪的故事,就很顺理成章了吧。彭加木绝不是唯一在罗布泊失踪的人,仅仅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不下4起失踪报告,十多人失踪。不过彭加木是所有失踪人群当中最瞩目的一个,而且猜测也最多。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彭加木失踪的案件本身。时间拨回到1980年5月,彭加木带着一支十人的科考队,准备从北向南贯穿罗布泊。彭加木当时是中科院新疆分院的院长,也是科考队的队长,他是生物化学和植物病毒专家。当时的小组成员还包括水文专家、植物学家、化学家以及三位司机。但彭加木一行科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直是个谜。官方的说法是为了探测罗布泊的生态环境,但这是真是假,我们后面再讨论。

总之,这个11人的科考队开着三辆车,带着电台以及各种装备,从新疆军区的马兰基地出发,一头扎进了罗布泊。三辆车在干涸的湖床上深一脚浅一脚开了450公里,终于在6月5日成功走出罗布泊,抵达了南面的米兰农场。每个队员都瘦了一大圈,因为缺水嘴唇干裂,脸被晒爆了皮。而且过去的每一天,大家都提心吊胆,担心能不能活着走出罗布泊。现在任务结束,大家别提多高兴了,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队员嘴角的笑容都还没消失,彭加木又立刻提议再次进入罗布泊,因为他觉得这次科考的任务还没完成,他想去罗布泊的东面。

大家一看地图,新路线更长,一共有九百多公里,而且都是没走过的路。自然,这个提议遭到了全组队员的反对。不过,彭加木的队长身份摆在那儿,队员们最终也不得不服从。不过,队员们提出了条件:如果探险的路还没走到一半,但水或者油已经消耗了一半,那就要立即原路返回。彭加木点头同意,于是科考队重新上路。

这一趟果然一路不顺,一连三天下来,只走出去不到200公里,但水和油已经消耗了一半。彭加木就带着团队四处寻找水源,可运气实在太背。地图上原本标志有水井的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按照原先的约定,队员们提出原路返回,可彭加木这犟脾气,上来又给否了。到6月16日,水和油都全部用完,也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团队只好安营扎寨,向马兰基地求救。

16日,彭加木向马兰基地发了求援电报。第二天早晨,团队得到了基地的回复,原地等待救援。第二天,队员们安下心来。这时,彭加木又提出要出去找水源,所有队员都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我们只要坐等救援上门就行了,何必折腾自己呢。于是,没人听从队长的指挥。

17日中午,基地再发来电报,让科考队原地待命。可这时,队员们发现队长不见了,只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日期落款是17日,带有明显的涂改痕迹。从此,彭加木就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