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枝梅下致青春

■刘睿一娃 郭天

进入5月,北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红格尔雷达站才迎来些许暖意。

红格尔,蒙语意为“一个温柔的地方”,但这里的无霜期每年仅有3个月。在这个看似与“温柔”无关的地方,四季生长着一种植物——干枝梅

在红格尔雷达站,常年盛开、永不凋零的干枝梅是精神的象征。

天气暖了,漫山遍野的干枝梅开得更加绚烂,灿若繁星。战士李天赐特意采撷了一小束干枝梅,养在花瓶里,并给母亲打去电话:“妈,快看我们这的干枝梅,多漂亮!”来部队后,干枝梅一直是李天赐心中别样的生命,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2年前,李天赐主动申请前往边防一线服役,来到了红格尔雷达站。

到站没多久,李天赐听说了一个“18名党员打井”的故事。

1972年秋天,雷达站仅有的一眼水井即将枯竭。时任副站长刁学政召集骨干们商议后决定,请地方老乡在连队附近打一口井。然而,连队周边多为沙石地质,老乡们花费了3个月只打出了两口枯井,只得无奈离去。

眼见着大家快要喝不上水,刁副站长一声令下:“我们自己动手打井!”反复论证确定打井位置后,18名党员组成的打井突击队开始动工。

他们风餐露宿、昼夜不停,奋战一个多月,凭借双手、铁锹和镐头,硬是挖出了一口深16米的渗水井,成功解决了官兵用水的问题。大家兴奋得像过年一样,集体唱起站歌《干枝梅》:“什么花敢于凌霜傲雪,风雨难以摧毁?干枝梅,你甘愿忍受饥渴默默地奉献却永远不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整理一束干枝梅。阳叶松 摄

知晓了这件事的李天赐第一次感到,这里的人,活得像干枝梅——扎根边疆,凌霜傲雪,只开不败,勇争第一。

很快,李天赐被定岗为连队的雷达操纵员。面对繁重的战备任务,他看到所有战勤人员日夜轮流值班,没有丝毫懈怠。一次任务来临,二级上士、操纵班长杨松在方舱里打地铺,醒来就爬上战位,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月。

战友们的拼搏精神感染着李天赐,雷达方舱的战位上,他同样抱着勇争第一的想法奋斗着,希望早日与战友们同速前进。

一天晚上,营区万籁俱静,雷达阵地却一片火热气氛,官兵正在进行模拟空情处置演练。“目标偏离航线”“目标无应答信号”……作为此次演练的“总导演”,杨松毫不留情地给参演人员出难题、设险局。

李天赐虽然提前做足了功课,却仍被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扰乱了思绪,在操作中出现了几次失误。

演练结束后,杨松看出李天赐的失落,带着他在营院里散心。“‘只开不败、勇争第一’,是咱们红格尔雷达站的站训。但永不言败首先要做到永不言弃。不要放弃你心中的信念,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那夜,天空刮起了白毛风,星星点点绽放的干枝梅,依旧是原野上怒放的生命。李天赐不断回忆自己在演练任务中的表现,琢磨着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雷达兵,成为一枝在红格尔“怒放的干枝梅”。

自那以后,李天赐每日提前1小时起床,早早在图书室钻研专业书籍,学习雷达原理。几平方米的雷达舱,也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每次杨松紧盯雷达屏幕操作,李天赐都会在一旁认真观察,详细记录。有时到临睡前他还在琢磨着雷达图像,在半夜突然坐起,提笔记下一闪而过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兵重温雷达站历史。阳叶松 摄

数月后,又一次模拟演练,李天赐再次走上雷达操纵员的战位。键盘上,李天赐十指翻飞,一个米粒般大小的目标刚一出现,就被他紧紧锁住。操作娴熟的李天赐,神情流露着自信。短短3分钟,他已来回切换10余种操作手段,并对该目标进行查证。

训练任务结束,第一次登上连队“龙虎榜”榜首的李天赐,爬上营区外的山坡,遥望着片片干枝梅,大吼了几嗓子,开心地手舞足蹈。

李天赐觉得,青春有很多种“打开方式”,他的青春伴着干枝梅,守着祖国边防,很值。未来的军旅路还很长,他憧憬着生命“怒放”的每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刊于5月20日解放军报11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号:skdjwz】

主 办:北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

刊 期:1854

制:张 虎 赵 越

本期编审:刘汉宝

责任编辑:李俊林

投稿邮箱:skwxgzh@163.com

立即关注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支持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