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提问:

“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上学没有人接送,十、五六岁就出去打工,一走就是一年,一年就回家一次,而现在的孩子都上五六年级,读初中,读高中了,学校门口还站满了接送的家长呢?”

评论区最高点赞的一句话是:“因为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下雨了妈妈能拿着伞去接我,可是从来没有,所以我的孩子一定不让他淋雨,现在对孩子的所有好,也是在弥补小时候的自己,不想自己吃过的苦让孩子再吃一遍”

是呀,淋过雨的人,都希望为淋雨的人撑起一把伞

当初那批没有被接送过,淋过雨、孤独过、也受过欺负的人,他们长大有了孩子后,自然是不愿意让孩子再孤零零地一个人走在放学的路上

因此,现在很多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父母,其实就是在养“小时候”的自己

而现在很多孩子读高中了还要接送的原因,基本上也在于以下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安全

车多人多,孩子的安全隐患也多

孩子安全是头等大事,对于父母们来说,在这世间也没有什么是比孩子安全还要重要的

女儿刚开始读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必须家长到校门口接孩子,孩子见到家长才能离开学校

那段时间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

“学校离家里就那么点远,孩子自己都知道路回家,就是学校不见家长不放孩子,我们也没办法,只好天天接送”

后来,学校门口经历了多次摩托车相撞事件后,很多家长都不再抱怨连连,每天默默地陪伴孩子上下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心有余悸的事情,还曾发生在兰妈身上

那一次,我左手拉着大女儿、右手拉着小女儿,匀速地往学校的路上正走着

突然,一辆摩托车嗖地一下开过来,后视镜正好和小女儿的肩膀相撞

最让人气恼的是,摩托车车主当时直接扬长而去,剩下我愣在原地忍不住骂了几句

蹲下身仔细检查,好在冲击力度不大,女儿也没有受伤

把大女儿目送进了学校后,越想越气不过,直接拉着小女儿到交警叔叔每天指挥的路口告状

当时,交警叔叔也无奈地说:“我们每天都在这个路口拦着,就是不让摩托车过去,可有些人不劝阻,非要见空就扎”

看着他们顶着烈日炎炎在指挥交通,再看看路上人挤人、车挤车,甚至都走不动的拥堵,我才真正意识到孩子每天上下学路上的危机

还有一次,街上出现了一个精神男,每天就喜欢找那些小朋友玩

可孩子们不知情,看到男子上来就搭肩、在后面追着跑,纷纷都吓得不行

有些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有些直接吓得不敢去学校了

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该男子为精神问题,也被家人接回看管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作为家长,没有几个能真正放下心,大家能做的就是在孩子身边守护着安全,亲眼看着孩子走进学校、再亲自接回家,才能真正心安

所以,至今为止,哪怕大女儿已经读三年级,哪怕她再三要求“不让接送,自己可以去上学”,我也坚持每天早上把她送到校门口

毕竟,孩子的安全无小事,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尽量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也让孩子在没有自我防护能力之前得到充足的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弥补

受过的苦,不愿意孩子再吃一遍

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网友提问说:

“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人手一个水壶,书包都那么重了,明明中午会回家吃饭,也明明背了水壶都不喝,干嘛还要带上这个累赘”

有人说:每天出门背一个水壶,里面的水喝没喝不知道,反正如果哪天忘记背了,那回到家的第一句话就是:“渴死了,渴死了”

也有人说:水壶是日需品,即便是现在不渴,不代表到了学校也不渴,更何况,多喝些水对身体也有好处呀

还有一个网友分享了她儿时的一段经历

从小身体就不是很好,爸爸妈妈也常年在外打工

她记忆中每天早上起床天还没亮,担心会迟到,也没有时间做饭,一直都是饿着肚子去学校

每次到了中午、和下午肚子都饿得咕咕叫,特别是到了放学后,走在路上都要十步两歇,实在是饿得发慌了,就直接跑到河里用手盛水喝

喝水能充饥,也是从那个时候就形成了潜意识习惯

后来,长大后尽管没有再挨过饿,可包包里永远都装着一个水杯,就连为人母之后,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女儿上学、出门前,给水杯装上水就是永远不会忘的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典型的“淋过雨的人,会习惯为别人撑伞”

接送孩子上下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曾经吃过的苦都不会让自己孩子再吃一遍

亲戚家有个女儿,正在读高一,每天都是车接车送

也有人劝说:“孩子都那么大了,没必要再接送了吧”

亲戚却坚持说:

“先不谈孩子起早贪黑去学校的安全问题,光是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就能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车接车送省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多休息一会,像我们小时候翻山越岭去学校读书,回到家就晚上了,根本就没有读好书的精力和环境”

确实,比起以前散养的不管、不操心,如今育儿更注重家庭环境建设

而现在家长之所以有如此觉悟,主要原因也是这批家长就是之前那批被散养的孩子

他们明白孩童期最需要什么,也知道渴望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以至于这批人长大成为家长后,会潜意识按照以前缺失来弥补现在的孩子

所以,养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养”小时候的自己

小时候吃过的苦不会让孩子再吃一遍,小时候渴望拥有的东西,现在也会尽量都弥补在孩子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重视

别人有的,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少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比起以前多儿多女的顾不过来,现在的孩子都是捧在手心里的掌上明珠

物以稀为贵,大家对独生子女的孩子也自然是更加上心了

幼儿园里,每天都有家长早早排队,希望争个第一、第二、或第三

这是着急要接孩子回家吗?并不是

因为站在前排的不是能排在第几,而是体现出我们重视孩子的态度

大女儿上幼儿园时,每天早上都希望第一个到学校,上学的路上也经常撒娇说:“妈妈,你能不能早点排队,第一个来接我”

刚开始的时候我有些犹豫,担心失言会让女儿失望,就跟她解释说:“妈妈尽量,好不好,因为班上有几个爷爷奶奶,他们总是提前半小时就排队,妈妈还带着妹妹,根本争不过他们呀”

大女儿当时有些低落地走进学校,但还是忍不住回头提醒说:“下午早点来接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后来,大女儿读小学、小女儿读幼儿园,有了充足时间可以早早排队后,两个孩子的队伍我都排过第一

而她们看到我站在第一排时也都兴奋地原地跳几下,看得出,小朋友们都希望被爸爸妈妈第一个接回家

这不是攀比,而是渴望见到爸爸妈妈的那颗思念心,而爸爸妈妈能如愿第一个接到孩子,这恰恰也是在向孩子表达我们的重视和思念

孩子上学后日日接送,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管是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但凡是学校有孩子被家长接送,那其他孩子见了也同样会渴望有如此待遇

所以,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不需要的时候退到身后随时保护

只要孩子心中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乐观开朗、对未来也充满期待与美好,那这便是成长里最好的营养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陪伴

长大很快,一不留神孩子就离开家

父母和孩子,本身就是一场分离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不再整天围在父母身边,能陪伴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好

就像幼儿园和小学还能天天回家,初中一周回家一次,到了高中就是一个月回家一次了…

外婆的侄女,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去年高三毕业,小儿子今年读高二

从两个孩子出生开始,她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两个孩子上学了也是一样,接完大女儿、再去接小儿子

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大女儿毕业后,小儿子读高中,她就找了一份卖水果的工作

每天晚上下班先回家做饭,然后再蹲着点去接儿子回家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心疼她,就提议说:“我可以自己骑自行车回家”

可妈妈哪里舍得,直接回应说:“傻儿子,你现在读高二了,下半年就要读高三,妈妈还能接你放学的次数也剩不了多少,再看看那些往学校送吃的、喝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住在学校,基本上一个月回家一次,妈妈还是幸运的,至少每天还能做顿饭让你吃…”

听到这里,我直接泪奔,再看看身边的两个女儿,似乎也明白了“接送”的意义:除了放在第一位的安全之外,接送孩子也是一种陪伴

说到这里,思绪又回到儿时的一段记忆

那个时候,班里有个新转来的女学生,每天都被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学校也深受老师的喜欢

最重要的是她有一个每天骑着自行车接她的爸爸,每天放学都能看到学校门口早早等候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看到那一幕,班上的同学都露出羡慕表情,大家也把他们称作:“国王来接公主回家了”

而聊起自己的爸爸时,很多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能,我爸呀,不骂我就好了”

于是,当初那批在羡慕和嫉妒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都怀着深深的自卑心,和自己父母的感情也通常是隔着远远的距离

以前的老同学,有些甚至还心怀余悸地说:“只要和父母待在一起,全身上下都不舒服”,唯独那个被父亲骑摩托车接送的女同学,朋友圈都是和父母幸福的足迹

所以,好的亲子关系是从小开始的,能接送孩子的情况下就尽量陪孩子走一程吧

这是我们和孩子培养感情的机会,也是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的最直接表白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关于现在孩子读高中还要接送的原因,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