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北约针对南斯拉夫发动空袭。

我国大使馆记者许杏虎与其夫人,以及武官任宝凯在爆炸中不幸遇难,而美国政府竟然无耻地将这起致命袭击称为"不幸的误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驻美大使李肇星的坚持下,克林顿亲笔写下了道歉信,哀悼遇难者并向全体中国人民诚恳致歉,但即便如此,真相依旧被掩盖在了重重迷雾之后。

直到2009年,事件“元凶”CIA雇员威廉·班尼特的惨遭杀害,当年炸馆事件的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

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这背后又有怎样的阴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色五月·——»

1999年5月7日,贝尔格莱德的夜色笼罩着一片祥和。

然而,就在这一刻,一声震耳欲聋的炸响如雷贯耳!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武装力量疯狂轰炸,顷刻间化为废墟。

整座五层楼的建筑在两波猛烈袭击下土崩瓦解,浓烟滚滚,潘占林大使从梦中惊醒,只见门窗炸开一片狼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先是以为附近设施遭袭,哪知真相远比想象骇人——轰炸目标正是大使馆!

一时间,大使馆内外一片混乱。

由于当晚多数人员都待在地下"俱乐部"区,因此伤亡尤为惨重,第一时间仅有7、8人逃出生天,其余同胞被活活掩埋在废墟之下,眼见同事被压在血淋淋的瓦砾中惨嚎,潘大使无能为力,悲愤交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防队和平民迅速赶到救援,但形势艰难,内忧外患间,连同祖国的联系也一度中断。最终全靠驻地记者拨通生命线,借助《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方与中央建立了联系。

次日清晨,全体人员终于陆续获救。但为时已晚,记者许杏虎夫妇已惨遭不测。

当滚滚硝烟散去,一个让全中国人扼腕长叹的惨剧残酷地呈现在眼前:3名中国公民遇难,4人重伤。这究竟是谁导演的罪行?愤怒中的炎黄子孙群情激奋,哀思凄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使馆惨遭轰炸·——»

中国政府斩钉截铁地向美国和北约单位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彻底调查并合理说明导致如此惨剧的缘由,但美方当初的反应却是罔顾人理,视而不见。

作为负责人,时任驻美国大使李肇星肩负重任,他要让美国无理的罪行昭曝光天日!面对主流媒体蓄意回避不报,国内民众的愤怒更是熊熊燃烧。于是,大使决心在有利舆论阵地突破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8日一早,他应邀出席美国广播公司(ABC)名嘴"铁嘴"山姆·唐纳德的脱口秀节目,将话锋一往无前地指向对方。

"我很奇怪,"李大使当众逼问,"你为什么不从中国大使馆开始问起?为什么不问问那三位遇难的中国公民?为什么不从他们的死讲起?"唐纳德哑口无言,一时竟被呛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内中国驻美大使馆全体人员都在为遇难者悲伤!其中甚至包括一对新婚夫妇......"李肇星有意将背景人性化,唤起美国民众的同理心。

他强硬地反诘,并无情地拆穿了主持人之前那番自说自话的伪善做派,经此一役,舆论战的天平终于向中方倾斜。

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克林顿不得不亲自跳出来对中国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3日,李大使在白宫与总统会面。

"总统先生,向他们家属道歉远远不够。"李肇星直白地驳斥,"这三名中国公民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同胞,您应该向全中国人民道歉!"

面对如此决绝的强硬态度,克林顿只得认怂。但当他终于打算在纸上写下歉意时,李大使又出其不意地提出了新要求:总统亲笔写就道歉信,以传达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林顿一时竟然难做决定,迟疑不定。直到李肇星以个人名义保证不外泄,克林顿这才放下身段,但口中仍坚称轰炸属"误射"。

然而,这枚外交重拳已将美方打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克林顿后来在回忆录中坦承,中方当时对此根本不予理睬,彻底不信"误射"说辞,相反中方怀疑是美国政府私下别有阴谋。

接下来的一连串离奇事件,让"误射说"更加无法自圆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林顿亲述惊天阴谋·——»

这场援华事件似乎就此陷入永恒的谜团,直到2004年克林顿卸任后出版自传,方才将一个惊天内幕大白于天下。

原来早在当年,作为美国最高领导人的克林顿,对此事情全然不知情,直到大使馆被炸的消息传来,他内心也是何等的慌张失措。

被告知原因的时候,政府部门的说辞仍然是"地图出错,导致误击",可克林顿显然看出了这其中的猫腻,因而下定决心全力调查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的细查令他大跌眼镜:轰炸中国大使馆根本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其目的竟是为了制造一个发动战争的理由。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幕后黑手并非克林顿一人所能掌控,当时的美国政权分裂于两派:亲和派与鹰派,鹰派势力在国会和军方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渴望借助此事点燃战争的火种。

而作为总统的克林顿,权力在这方面甚至都被架空了,他忧心忡忡地解释道,当时的决策环境令他无计可施,只能目睹阴谋酝酿而无力阻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随后的调查中,CIA竟称是一名叫"威廉·班尼特"的雇员,在地图上将大使馆位置错当成其他机构导致的,说来也怪,作为情报部门头号人物,班尼特在此之前已任职15年,岂能犯如此低级错误?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CIA接连三次开会研究此处疑点,却无一人提出异议。整个军方发射系统竟也对如此离奇的决策毫无质疑,视而不见。

最终,这枚导弹精确命中大使馆,而非他方目标,这显而易见是蓄意而为的阴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多的疑点让人这不由地质疑,是否另有其人在幕后操纵,不出所料,班尼特很快便遭到了不明真凶的暗杀,对这起案件,美国方面却是三缄其口,不作深究。

2009年3月,一伙蒙面劫匪在清晨时分,突然闯入弗吉尼亚州劳登郡的一处社区,对散步中的班尼特夫妇连番开枪,老班尼特当场死亡,妻子身受重伤。

尽管邻居们纷纷报警,但凶手们很快便将他们包围,使其无法靠近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警方未做任何勘查,就匆匆将现场掩盖,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起离奇案件唯独国防部未派员参与调查。

真相自此埋藏于黑暗之中,恐怕也将永世无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正是北约某些势力蓄意为之,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出兵南斯拉夫的借口,而这一切阴谋的发源地,正是美国政府内部。

每当我们回顾这段屈辱历史,心中就泛起浓浓的悲愤。我们再次向遇难者们的英灵鞠躬,向所有为此事奔走呼吁的人们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可歌可泣的经历给了我们宝贵的教训:我们的祖国虽在逐步走向富强,但决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面对强权欺凌,我们永远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和坚韧不拔的斗志。当然,和平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和平的前提是力量!

我们这代人一定要学习先辈们吃尽苦头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更需要我们朝阳一代奉献青春热血、奋发图强、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只要团结一致,风雨无阻,我们就一定能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热泪盈眶,一腔爱国激情在涌动:此仇不共戴天,决不能就这样忘记!我们虽然已成为世界强国,但绝不会被蛊惑人心,被金钱所累,更不会忘记屈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