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读·开卷有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爱,有边界。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最爱我的人,往往也是伤害我最深的人。”这句话道出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与复杂。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爱人和亲人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边界。

资深心理咨询师吉祥老师在其新书《好的爱,有边界》中,基于多年的家庭咨询经验,为那些在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及亲子关系困境中挣扎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同时,也为追求更健康人际关系的读者指明方向。

真正的爱需要智慧的引导,合理的边界不仅不会损害关系,反而会让彼此更加亲密与和谐。

“你想清楚了,有她没我,有我没她!”

砰的一声,晓兰

(化名)

摔上门,头也不回地走了。

“她是我妈!你神经病吧!”王健拉开门,朝着远去的妻子大吼。

他不明白,晓兰的性格一向温润柔和,很好沟通,今天为什么如此反常。听说王健要接自己的母亲来家里住,晓兰竟然原地爆炸,坚决反对这件事。

然而,无论如何,王健心意已决,他一定要把妈妈接到家里来。小时候,王健的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在他12岁那一年,爸爸去世了。他妈妈咬紧牙关,受尽了委屈,万分艰难地把他们兄妹三人抚养大。好在兄妹三人都争气,考上了好大学,毕业后也都找到了好工作,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王健现在是一家大企业的总工程师,每年年薪加分红有近百万元,是最让妈妈骄傲的孩子。她经常对王健说:“妈妈这辈子什么都没有,只有你们,我一辈子都奉献给你们了。还好你们三个都争气,特别是你,让妈妈老有所依,面上有光。我前半辈子辛苦,现在总算要跟着儿子享福了。”

王健对此深以为然。作为大哥,他懂事最早,心里最清楚妈妈一路抚养他们经历过多少艰难。他早就暗暗发誓:将来我出人头地了,一定要好好补偿妈妈!所以,三年前他和晓兰在市区买了一套大平层,第一时间就把妈妈请过来住了。

那个时候,妻子晓兰是欢迎婆婆来住的。她听王健说过,婆婆当年如何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拉扯大,她也很心疼婆婆的不容易。婆婆住进来的第一天,晓兰就暗暗决定,要把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和孝敬。

王健的妈妈住进小两口的家里,也不想当个闲人。她心疼儿子和儿媳妇每天早出晚归,于是自告奋勇,主动帮忙打理家务。每天她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做出热腾腾的饭菜,把小两口的衣服洗干净,还叠得整整齐齐。王健怕她太累,还特意找了个保姆,但是当天就被她辞退了。她说自己苦了一辈子,做这点事有什么辛苦的,何必浪费钱请保姆。

一开始,一切都很和谐。王健很享受妈妈的照顾,妈妈也有事可做,觉得自己没吃闲饭,是个有用的人。但是,渐渐地,矛盾开始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最开始是晓兰发现,婆婆总是趁他们上班时进他们的卧室,把她和王健的衣服,包括内衣、内裤都拿去洗。她跟婆婆说过好几次,不要到他们卧室拿衣服,要洗的衣服她会放到洗衣机旁的篮子里,但是婆婆每次都是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实际上依然我行我素。在晓兰的心中,卧室是非常私密的地方,她不希望别人随便进入。这让她感觉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

其次出现的问题是,晓兰的生活方式跟婆婆有很大差异。晓兰希望王健能时不时地陪她出去吃个饭,可是自从婆婆住进来以后,他们每顿饭都得在家里吃。对晓兰而言,婆婆做的饭太淡,又总是那几个菜,偶尔她想出去吃换个口味,婆婆就会不高兴,一是心疼钱,二是觉得外面的饭菜不卫生也没营养。这样一来,晓兰就觉得压力很大,每天吃着不对胃口的饭菜,却不能花自己的钱出去打打牙祭,心里总觉得有点憋屈。

每天早上7点,婆婆做的早餐会准时上桌,因此她要求王健每天这个时间就已经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准备好吃早饭了。用她的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吃得早点,中午才能到点儿就饿,这样三餐才能准时、规律。

可是晓兰和王健都是夜猫子,他们的工作要求晚上加班,但白天不用那么早上班,所以早起对他们而言无比痛苦。王健还能硬撑着爬起来吃早饭,毕竟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晓兰可就不愿意了,她宁愿不吃早饭也要睡饱觉。

有一天,王健进屋叫醒晓兰说:“晓兰,你连续几天都没起来吃早饭,我妈不高兴了。”

“为什么?”晓兰没明白婆婆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她说,她辛辛苦苦做早饭,你不起床吃,是给她甩脸子。”

晓兰听了这话很诧异,她对王健说:“你没有跟她说我每天晚上很晚睡,早上起不来吗?”

“说了,但老人家嘛,做都做了,你好歹赏个脸,爬起来吃几口再回去睡,成吗?”

晓兰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为什么你给我做早饭,我就一定得接受?又不是我要求你做的。但是,看着丈夫为难的脸,她一边气他什么都顺着他妈妈不能替自己挡着,一边又心疼他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只好忍着一肚子的憋屈出去吃饭。

除了这些生活琐事,晓兰发现,还有一个很大的不便:婆婆在家,两口子都不能痛痛快快地吵架了。有时候还没有到吵架的地步,只是观点不同,两人有些争执,王健的妈妈就会出来说:“别吵别吵,家和万事兴,好端端的日子你们吵什么呢!”

两人明明可以通过这样的争执、分辩过程来沟通,从而更加了解对方的想法,却因为婆婆的劝阻变得不能沟通,更不敢吵架。久而久之,两人心里都积累了不少情绪,经常一碰就炸。

其实晓兰很纠结,婆婆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而且她在家里还真帮了他们夫妻不少忙。晓兰无数次怀疑:是不是我太自私,太矫情,太作了?这么好的婆婆,我还不知足,还觉得人家不好?

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地选择隐忍,选择沉默,选择自我安慰和自我开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与此同时,王健这边也不好受。他明显感觉到了老婆的不满。

老婆觉得他是“妈宝男”,不像以前那样尊重他了。同时,他也感觉到,因为妈妈的入住,他们无法随心所欲地享受二人世界,感情明显疏远了很多。

晓兰催了他好几次,让他劝婆婆搬出去,要么回老家,要么给她在同一小区租个房子。可王健每次跟妈妈提及在隔壁租房子的事,他妈妈就开始流泪,摆出一副被抛弃、生无可恋的样子,还会说“妈老了,没用了。你长大了,不再像当年那样需要我了”,类似这样的话,让王健只能就此作罢。

而王健妈妈的心里也不好受。

她原本期待的是,住进儿子家里,就像住进自己家里一样,她还是那个什么都说了算的妈妈,继续照顾两个孩子。可现实是,在这个家里,她像个“第三者”。做了饭,儿媳妇不喜欢吃;想帮她洗衣服、打扫卫生,卧室还不让进。

看着儿媳妇日渐阴沉的脸和儿子努力掩盖的不安,她想:我当初牺牲一切养大的儿子,怎么结了婚就不愿意和我一起住了呢?我是哪里得罪了儿媳妇,她为什么非得把我赶走呢?我在家里干那么多活,他们都不领情吗?好像我做得越多,错得就越多,难道儿子是个“白眼狼”,娶了媳妇忘了娘吗?

这个家庭里的三个人,起初都对彼此充满了爱,却因为缺乏边界感而让彼此越来越痛苦。他们都试图用压抑、掩盖、隐忍、自我开解等方式来维系关系,结果却让彼此的关系渐行渐远。

这就是为什么爱得越深、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需要设立边界。

如果把爱比喻成能让我们休憩心灵的房子,那么界限就是房子的大门,任何住在房子里的人,只有知道这扇门是好的,随时可以关起来,才会感到安全。

在夫妻关系中如此,在亲子关系中如此,在和父母的关系中如此,在和朋友的关系中也是如此。在任何一段关系中,一旦界限被侵犯,我们大脑里的杏仁核便会立刻拉响警报,让我们感觉“不舒服”,或者心里“堵”得慌。

当界限长时间被侵犯,我们在潜意识中便会反感这种关系,甚至想要摆脱这种关系。

关系中没有界限,就像房子没有大门

想象一下,房子如果没有大门会怎样?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从心理上说也是如此,没有界限意味着别人可以随意干涉你的私人空间、打乱你的个人选择。比如,你的父母可以干涉你的婚姻,可以任意指责你教养孩子的方式;你的朋友可以不顾你的安排让你陪她去逛街,改变你原有的计划;你的男朋友可以告诉你,你身材不够好,穿衣服很难看……

你是否相信,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对你,很可能是你自己造成的呢?你可能会说,你从来没有要他们这样对你。

然而,如果你的房子是没有大门的,这就是在告诉他们:可以随意进出,我没有任何的方法防御你。

再来想象一下另外一个场景:你们家来了一个客人,可能是你的闺蜜或者父母,她(他们)一进门就说你的沙发摆在这里不好看,要换一个位置,或者说你们家这个画不好,要把它换掉。你会不会高兴?你会不会害怕?

如果你发现自己好像特别容易招惹这样的人,身边很多朋友好像都会这样对你,却不敢这么对别人,那你就要特别反思一下自己的界限问题。

前面我提到的晓兰,她婆婆每次来她家,都会趁她去上班的时候把她衣橱里所有的衣服翻出来,重新摆放一遍。很多人说这无关紧要,但这其实是非常侵犯界限的一件事。如果有人来你家里自作主张地这样做,你觉得舒服吗?

又比如,有的婆婆到儿子儿媳妇家就会霸占整个厨房,然后把厨房的各种用品全部重新摆放。你想,这样的婆媳关系会好吗?如果你的婆婆是这样的,你觉得没问题,那你要非常警觉和小心,因为这意味着你的界限感非常弱,你的婚姻关系很容易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我们再来想象一个场景:假设你被邀请去参观宇宙飞船,这是件很不得了的事。你走进去以后,看见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这时你被告知:飞船中有很多按钮,有些看得见有些看不见,而且飞船地板上都有,所以走路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碰任何的按钮,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该怎么做?

你一定会站在原地,动都不敢动,对不对?

这个场景就好像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界限,这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当我们处于一段没有界限的关系中时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跟孩子、父母、配偶,甚至跟我们自己都要设立界限,否则人生将变得很混乱,什么时候踩雷都不知道。

而界限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指示:这个按钮你不可以按,那个按钮可以按。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高压电缆附近都会有醒目的标识,它告诉你这里不可以碰。同样的道理,我们也需要明确的界限。这些界限不但让我们清楚要怎么做,而且还会告诉我们,如果不照着做,后果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界限在哪里,安全感就在哪里

房子有了牢固的大门,就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界限亦是如此。

首先,界限可以给人安全感,因为它让人知道安全的范围在哪里。

跟一个人交往时,如果我不太了解这个人的脾气,我就不知道什么话可以讲、什么话不能讲。在交往过程中,我心里会紧张,因为我不太确定我是安全的,并且不太确定我和他的关系能维系多久。

比如,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你知道该怎么对他,一定是因为你知道他的界限在哪里,你们相处起来就会有安全感。

这就好比一条海边的公路,靠海的一边有铁围栏。其实,从铁围栏到海还有一段距离,中间是很多的石头、杂草之类。为什么在离海这么远的地方要设铁围栏呢?当你撞上围栏后,你会觉得:我离海还很远,为什么要设这个东西?可是,如果没有这个围栏,你会在不自知中冲出去,也许会直接冲进海里。而围栏能及时地把你挡住,即便撞上去也比冲进海里安全。

关系中的界限也是一样的。我们觉得好朋友之间不需要界限,但到最后我们的“友谊之车”就容易冲进海里。我们会因为没有界限感而一直忍耐某个朋友,即便心里很不高兴也不敢说“不”,反过来还会给对方找理由,认为他今天可能心情不好,所以才会对我那么冲……但是忍到一定程度,终将忍无可忍,就会决定断绝这种关系,老死不相往来。这就像车最后冲进海里一样,救都没得救。

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本来两个很好的朋友后来闹翻了,或者是,公司合伙人最开始都是好兄弟,后来一拍两散。这些很多都是因为最开始没有立好界限。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绝对不要跟朋友一起做生意,因为之后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

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立好界限,正如海边的铁围栏,别人就会知道:哦,到这个地方就可以了,我不要碰它。而且,现在有些地方,在你快要撞围栏的时候导航就会提醒你。为什么这样一层一层地预警?所有这些都是界限,表明你正在被提醒。

一段关系只有有了界限的保护,才是安全的,可以长久维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其次,界限可以建立人的自我认知。

相信很多人前两年都听过这样一个新闻:北大法律系的一个女生,被男朋友PUA,最终因极度痛苦而自杀。当自我认知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只能靠他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好坏(这也叫作他我认知)。

个人认知和界限是一对彼此促进的概念,个人认知让一个人更有界限意识,而一个更有界限意识的人,他的个人认知也会更加明确,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很多年以前,我也认识一个会PUA的男性,他是某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英语说得非常好,人也长得不错,从英国留学回来,风度翩翩。那时他追求我,我就试探性地和他接触了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这个人不对劲。为什么?

比如,他会跟我说:“你的脸上长了两颗痘痘,下次约会的时候能不能用点心,好好地化一下妆,把你自己的脸弄干净?”那时我就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样嫌弃地跟我讲话,好像我很丑一样。”

当然,他是很不喜欢我这样立界限的,因为界限能攻克一切PUA的陷阱。他一次又一次地试着冲破我的界限。知道这样说我会不高兴后,他就从其他的方面攻击我。比如说,他会问:“你几天没洗头了?”碰到这种情况,我不会回答他,我只会再次重复:“你这样跟我讲话,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有一次,我就自己走了。最后他也不再约我。

为什么我不喜欢别人这样说我呢?因为我的自我认知是,我不是一个很糟糕的人。所以,你为什么要嫌弃我?

当我拒绝别人PUA我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认知更积极了,这就是界限带给我的。而我的自我认知反过来又帮助我设立一个非常好的界限,所以我会阻止别人对我有任何的暴力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再次,界限可以让人感知愉悦和快乐。

每个人都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美好。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在很危险的地方感受到美好。你可能会举出反例,比如去蹦极,你可能觉得很好玩,但这其实是因为你知道一切设施装备是安全的,你不会有危险。假如一个人身处未知的恐惧当中,他是没有办法感知愉悦的。只有在温暖安全的环境中,人才会放松和享受。

前面我把界限比作房子的大门。如果你的家没有入户门,你敢在里面只穿睡衣吗?敢泡在浴缸里喝杯小酒吗?肯定不敢。甚至你会连衣服都不敢脱,觉也不敢睡。

如果你跟一个人出去约会,你很喜欢他,但是他对你非常没有界限,你不知道下一秒他会说什么、做什么来伤害你,那么你无论怎么喜欢这个人,你也没有办法感知到愉悦。

这里说的愉悦是真正的快乐,而不是那种病态的快乐。有的人在恋爱中会觉得只要跟这个人在一起,给他舔皮鞋都可以,这是病态的快乐。真正健康的关系、健康的愉悦感不会这样。

无论是与别人相处,还是独处,如果我们知道自己能够立界限,而且能够守住界限,也知道自己的界限能够被别人尊重,我们就可以很放松,并且感到身心愉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最后,界限可以带给我们力量。

如果你总是吸引糟糕的异性,或者总是招来没有界限感的朋友,那很大程度是因为你在无意中允许他人这样来对待你。你可能会很痛苦地问:为什么每一个男朋友都要用我的钱?为什么他们都会来找我借钱?为什么他们最后都会讽刺我,都会肆无忌惮地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最终,你会发现,因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无界限所致。

一个有界限感的人,会在最开始跟他人交往的时候,就告知对方:哪些事情可以对我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对我做。

而一个没有界限感的人,可能会讨好别人,因为没有界限会令人感到失控,而讨好是一种控制的手段——当我讨好你的时候,我是在控制你对我的印象,当我能控制你,让你喜欢我,我就获得了安全感。

这种想要获取控制感的欲望也会导致完美主义——为了控制别人对我的印象,我要成为更优秀的人。很多人尽管已经很优秀了,却还要追求更优秀,没完没了。最后不管多优秀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所以非常无力。这也是为什么没有界限感的人一般都非常焦虑。

如果一个人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别人按照他想要的方式来对待他自己,并拒绝别人用他不喜欢的方式来和自己交往,主动权就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了,他对这段关系也就更加有把握、更加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健康的界限是怎样的?

界限分为三种:

硬界限、软界限

,以及我们着重要讲的

健康的界限

1. 什么是硬界限?

简单来说,采用这种界限模式的人会避免和人有太过亲密的关系。你会发现他们平时就不怎么去参加同事的饭局,而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他们有可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十分出色,但不会跟你有太多交往。他们做事的风格是“丁是丁,卯是卯”。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霸道总裁就是这种类型——不和任何人亲近,总摆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但是业务能力非常强。

对这类人,我们会认为他们的界限感好像很强。任何试图侵犯其界限的人、事、物,他们都能够挡回去。他们不太愿意寻求帮助,甚至避免建立亲密关系。所以,这种“人设”放在电视剧里就有很多发挥空间,剧中往往都有一个温柔、美丽、可爱、单纯的女主人公,霸道总裁不要她的帮助,可她非要去帮助他。如果你常看韩剧,你可能会发现韩剧中的这类角色总会有一个跟班式的密友,不过这种情况也只出现在剧中。现实生活当中,这类人一般不太吐露自己的真实情况,也很难有亲密的朋友。他们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非常强,会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起来、藏起来。

我曾经认识一个朋友,他是个天才,二十来岁就读完了博士,但是他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我们认识他大概有十年之久,但都没有人知道他是否恋爱、结婚了,对他的个人情况几乎不了解。我们只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开什么车,他把个人信息保护得非常严密,与他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听我们说,自己却不怎么讲话。

这类人在恋爱关系当中一般会与伴侣非常疏离,甚至在更亲密的婚姻关系中,也会让配偶产生一种“与对方好像总隔了一层纱”的感觉。还有,这类人可能好胜心特别强,为了避免被拒绝,他们会选择先下手为强,拒人于千里之外。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他对别人的请求可以非常斩钉截铁地拒绝,让人感觉他好像很有边界感似的,

请注意,这其实不是健康界限的榜样。

因为拥有健康界限的人是能够在考虑自己的需要的同时,也考虑他人的需要。当他愿意帮助别人的时候,是可以协调也愿意妥协的。采用硬界限模式的人,在关系中却不可能这样有“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2.软界限

与硬界限相对的另外一种界限是

软界限

。所谓软界限,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没有界限。相比有软界限的人,我们更容易认为有硬界限的人是有界限的。但事实上,软界限和硬界限都是不健康的界限。

有软界限的人容易过度分享私人信息。

这类情况常发生在初高中生当中。他们可能会和一个人见了两面,就把对方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什么都可以跟他说,钱也可以给他用,东西也可以给他买。

有软界限的人时常会被过多地卷入别人的问题里。

比如,你的朋友A和B吵架了,不关你的事,但最后你也被卷了进去。A对你不高兴,B也对你不高兴,让你“两面不是人”。原本你不过是想要协调、帮助这两个朋友,结果却把自己搞得很尴尬。

又比如,你父母吵架时总是要你回去调解他们之间的事情。谭青就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她父母只要一吵架就给她打电话,平时她很怕接到她父母电话。因为每当接到他们的电话,就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又吵架了,需要她回去主持公道。对此她很无奈,虽然知道不关她的事,可最后还是成了她的事。这就是软界限的表现。

有软界限的人非常依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因为他们自己心里没有定数,任何人只要说一句话,就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有软界限的人会允许别人不尊重自己,甚至侮辱自己。

有时候我看到一些案例会很疑惑:到底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些人忍耐,并继续留在这样糟糕的关系中?我觉得没有任何力量能让我允许一个人这样对我,爱情也不能。但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在有软界限的人身上。

有硬界限的人绝对不允许别人对他有任何一丝的不尊重或侮辱,哪怕你开个玩笑也不行。有软界限的人却处于另一个极端,不仅容忍别人的不尊重和侮辱,甚至还会替别人的错误行为找借口。

有一次我约一群朋友一起吃饭,其中一个朋友穿了一件不合身的衣服,另外两个朋友就一直批评她的审美能力,并批评她舍不得花钱买适合自己的衣服。我听久了都觉得心烦,人家又没花她们的钱买衣服,哪里轮得到她们一直这样评头论足?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位朋友却替那两个人辩护,说她们其实是因为爱自己、真心把自己当好朋友、替自己操心,才会这样批评她。所以,当她们终于停止批评她时,她又主动请她们喝奶茶来讨好她们。

有软界限的人害怕自己如果不顺着他人,就会被拒绝,所以很多时候他不敢说“不”。如果你发现你有“拒绝困难症”,很有可能你设立的界限就是软界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3.健康的界限

硬界限和软界限都不是我们提倡的健康的界限。

拥有健康界限的人,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对事情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同时,他也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会委曲求全。如果他想开口说话,而你不仅不让他说,还说“走开,你懂什么”,他不会允许你这样做。

社会上有些现象说明我们整体缺乏健康的界限意识。比如,当我们赞扬一个女人的时候,我们会称赞她的委曲求全,好像委曲求全是一种美好的品格。我不认为“委曲求全”是一个褒义词。一般来说,有硬界限的人会咄咄逼人,有软界限的人会委曲求全。而在一段有着健康界限的关系中,我们既不会委曲求全,也不会咄咄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图中这个房子,它有好几道边界:陌生人只能站在草坪外,稍微熟一些的邻居可以进入草坪,朋友可以进到客厅,亲人可以进入厨房,爱人、孩子和闺密可以进到卧室。

这个房子就像我们的生活,我们对不同关系的人,能够敞开的部分应当是不一样的。

有软界限的人会把那些应该站在草坪或院子门口的客人直接请到卧室,这就叫“过度分享私人信息”。有硬界限的人的行为常常是明明可以请客人到客厅来坐坐,但他会站在草坪中跟客人打招呼,甚至隔着一条街跟客人说话。

拥有健康界限的人,他能够判断双方的关系到了什么地步,会根据亲密程度随时做出调整,比如我可以先邀请你到客厅,然后到厨房……随着关系的增进,敞开度也会增加。

拥有健康界限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能够表达出来。

比如,和朋友相聚的时候,大家都在说自己的,没有人在听我说什么,这时,我能够清晰地知道现在我需要大家听我说话,那么我就可以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听我说。

有一次,我跟我先生回公公婆婆家,我们吃饭的时候聊到洗碗机的事,公婆就说我不应该买洗碗机,还带有一点嘲讽的口气。我先生跟着他们一起笑我。我当时就看着他说:“可是你在用洗碗机的时候,不是现在这样的态度,你为什么变成这样呢?”我表达了我的看法,他也很识趣,没有再接话。

吃完饭后,我就把他拉到旁边,告诉他,如果以后他再这样跟他的家人一起嘲笑我,那么我就不再跟他回家了。因为当他那样做的时候,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我让他清楚地知道,他不可以跟着他父母一起来嘲笑我。我也会清楚地告诉他,如果他下次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这就是健康的界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很多人会担心,这会不会让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呢?

其实,

如果你们已经建立了健康的界限,这反而会让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更自由

——你们可以很自由地拒绝对方,同时,当对方拒绝你的时候,你也不会感到不自在。

就拿我们家来说,我有一个习惯,在我和我先生快要吵起来的时候,我心里知道不能再说了,但是嘴巴常常停不下来。这时候我很喜欢翻白眼。我先生就会跟我说:“如果你再翻白眼,我立刻走人,我不喜欢你这样。”

我并不会因此觉得不舒服,我会觉得他这么表达是对的,既然我的动作让他感到不舒服,我就要做一个选择:是要继续翻白眼,让他结束跟我的谈话;还是停止翻白眼,好继续和他沟通。

再比如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轻松。我约朋友出去玩,朋友说她今天太累了,想在家里休息。这时候她不会找一个借口拒绝我,而是可以直接表达“我今天太累了,不想出门”。我听了也不会生气,我们还可以继续做朋友。这样的关系是不是很自在、很健康、很自然?

然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小就没有经历过这种关系模式,我们不知道有健康界限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这样立界限是对还是错,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误以为立界限的人都是些“狠角色”。

有一个案例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健康的界限会对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有一个人,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因车祸去世,母亲独自把他拉扯大。正因为这样,这位母亲的控制欲非常强,常常骂她的孩子。而这个孩子因为父亲出车祸受了刺激,不愿意好好学习,所以经常被母亲打骂。

他一方面看到母亲的辛苦,很心疼她,另一方面心里又非常恨母亲。因为母亲经常说“你这个没用的东西,以后去餐厅做服务员”之类的话,所以长大以后,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向他母亲证明“我可以”,想要推翻母亲对他的评价。与此同时,他又非常叛逆,因为他母亲经常刺伤他,所以他也像一只刺猬一样去刺伤他的母亲。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如果你有孩子,在孩子还小、没有反抗能力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动不动就打他。你觉得孩子会忘记,其实他不会。你现在怎么对待他,长大以后他就会怎么对待你。上述那个案例里的孩子就是如此。他很叛逆,经常跟他母亲激烈争吵。后来,他有一个机会接触到界限的概念,他发现自己需要跟母亲立界限。

此后,当他做错事时,他的母亲会条件反射般地开口讽刺他,他就回应说:“你现在说的这些话对我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我不想听。如果你要继续说,我就挂电话了。”当然,他的母亲根本不信,她还继续说,于是他就把电话挂掉。第二次打电话时又是这样。几次以后,当他再次表明他不要听的时候,他母亲会先把电话挂掉,因为她想在被拒绝之前先下手为强。渐渐地,他母亲习惯了,就不再这样做,而是学会了停下来,不再说刺痛儿子的话。

这个案例的主人公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设立健康的界限来保护他自己。当他做错了什么事或者遭遇失败的时候,如果母亲要讽刺他,他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不受她的攻击。

猜猜看,这对母子的关系是因此变得更疏远了还是更亲密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摄图网

本文开头的王健和晓兰这对夫妇,后来学习了我的两门课程。他们终于明白,之前让他们痛苦不堪的争吵,并不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期待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为这些期待设立界限。以至于一方的期待在另一方的眼中成了威胁,结果让双方对立起来,无法享受幸福的生活。

痛定思痛,这对夫妻终于坐到一起,为他们的婚姻以及与父母的关系等一一设立界限。其间他们有过很多次争吵,一次次讨论,一次次修改,最终立好了他们家庭的界限。

更难得的是,他们一起跟王健的妈妈立好了界限。他们首先感谢妈妈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帮助,然后说明了为什么要跟她立界限。当天晚上,王健的妈妈号啕大哭,感觉备受伤害。第二天她就执意离开了他们的家。夫妻二人已经预料到她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些信息,所以他们尽可能地向她表达善意,并把她送上了回老家的高铁。

接下来的半年里,他们仍然时常给妈妈打电话,买礼物给她,对她嘘寒问暖。刚开始,王健妈妈每次接起电话就不停地诉说自己的委屈,痛斥儿子“没良心”,试图让儿子承认他做错了。她也用了常见的道德绑架、情绪勒索等方法,希望可以迫使儿子儿媳让步。

但是,王健夫妻二人都温柔而坚定地守住了界限,并持续地向妈妈传递善意。渐渐地,王健妈妈的反应不再那么激烈,也不再那么感到受伤,她甚至反过来开始给夫妻俩立界限。

两年后,王健妈妈因为意外骨折,需要住进儿子家里疗养。妈妈搬进来的前一夜,王健问晓兰:“你有什么担心的地方,需要我注意的吗?”

晓兰笑了笑,说:“我们不是以前的我们,你妈也不是以前的妈了,放心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爱,有边界》一书是针对中国式关系的边界设立指南。资深心理咨询师吉祥诚意之作,让你拥有说“不”的勇气,和说“好”的智慧。真正健康的边界,不会伤害彼此,会让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更亲密。

《好的爱,有边界 吉祥作品 边界设立指南 界限 亲密关系 蒋佩蓉、廖智、十点读书雅君推荐 中信出版社》(吉祥)【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