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影像·价值——评人文纪录片《濠河桥上看风景》的艺术特色

文/梁天明

“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这条河,是南通城静静流淌了千年的母亲河——濠河。漫步濠河之滨,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桥梁,诗意扑面而来。走过这些长长短短的桥,仿佛吟诵着平平仄仄的诗。自明代以来,二百多年内濠河上建成的大小桥梁有几十座。大型人文纪录片濠河桥上看风景》以创新的叙事结构、唯美的影像美学和强烈的人文价值,讲述了濠河之上的这些桥的故事。

在凝神观看《濠河桥上看风景》的过程中,我常常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我为南通千年流不停的悠悠古濠河之秀美而感动;我为濠河之上形态各异的桥梁伴随着濠河水脉脉流淌的诗情画意而骄傲;我更为能用精湛的艺术将濠河上的桥与历史、桥与人物活生生搬上银屏感召当代观众的编导而自豪。《濠河桥上看风景》共八集,由江苏大雅文化公司出品。南通市政府原副市长朱晋总策划,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著名导演郭晓伟执导,媒体人、作家张坚撰稿。本片采访了30多位文史专家、文化名人,是挖掘地域历史、盘点通城文化的一次突破,体现了较为深刻的人文与艺术内涵。

一、叙事创新:以人为本,勾连桥与人的故事

《濠河桥上看风景》以“人”作为叙事突破口,以生活在濠河边人物的生活作为叙事逻辑,用厚重的历史感勾连桥与人故事。第一集《千年虹影》,悠悠濠河,回响古今。十里古濠河,曲曲折折,迂回激荡,濠河千百年的发展,留下了许多桥梁古迹。影片带着我们怀着访古探幽的心情,去踏寻濠河上的桥,那些千年遗韵、近代风情和崭新风貌,去体会它特有的文化意蕴。《千年虹影》将镜头从桥转向了人,聚焦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由他一手擘画的“中国近代第一城”蓝图上,新增的一批跨越濠河的桥梁。“六桥之内”那片旧时繁华之地,那是这座城市最初的框架,是通城人文根脉所在,是一代代南通人守望了千年的精神家园。

接着,全片沿袭“一座桥发掘一文化,一座桥讲述一故事”的线索,将濠河上的桥融入城市历史、文化的叙事当中,分别展开这些桥的故事。第六集《翰墨溢彩》,“长桥不长”,一代代南通人心目中的长桥是分量极重的一座桥,它桥身不长,故事却源远流长。因为通城人不会忘记一个人——明代的外科名医陈实功,正是他造福桑梓,为长桥的修建倾注了心血。在南濠河边,还有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南通图书馆、翰墨林印书局、伶工学社、南通体育场、育婴堂、养老院、残废院、贫民工场、栖流所、济良所等一系列文化教育和社会慈善机构。与濠阳小筑一街之隔的西南营,住着张謇先生的异国老友金沧江。濠阳小筑往西,就是当年的南通女红传习所旧址,留下了一代“针神”沈寿的艺术人生和她仿真绣精品。在濠南别业东侧严家巷,是张謇在1919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现代戏剧学校伶工学社,邀请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就任伶工学社首任校长。

在纪录片中,每一座桥的故事都与每个人物的出场相关,譬如第四集《文脉悠悠》,在讲述友谊桥时,站在友谊桥上看风景,除了能看到东濠河上的不同景致——桥南的清幽、桥北的畅达,还能看到隐逸于闹市的千年南通文化景观——文庙。它是昔日读书人心目中的殿堂,更是南通悠悠文脉的历史见证。创新的叙事充分发挥了纪录片视觉功能的传播特性,使纪录片突破了单纯的纪实范畴,凝聚着较为深刻的人文与艺术内涵,大大拓展了纪录片叙事层面的表意功能。

《濠河桥上看风景》以桥与人的故事入手,每座桥的历史线索不同、核心情感也不同,从而勾连出桥与人不同的故事。

二、影像美学:视听结合,呈现桥与城的影像志

《濠河桥上看风景》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数字化动画技术“再造”已消失的历史场景、视听结合的综艺式拍摄手法、散文诗化优美的解说语言,以翔实的资料引出每一座桥的历史,是南通城市与桥的影像志。

第二集《半城风华》,2002年濠河上的和平桥改造扩建,在桥东水下挖出一段古城墙根,这里就是宋代通州西城门外瓮城遗址。当年和平桥一带是南通最早的商业繁华地段,沿河商家、民居鳞次栉比,铺陈出一幅江北的“清明上河图”。和平桥往东,就是南通的城市地标——钟楼和谯楼,它们静静伫立在老城区的中轴线上。漫步寺街,你可以追忆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作画会友的梅花楼,也可以寻访南通城内第一位状元胡长龄的状元府第,或探秘连续出了十三代诗人的范氏诗书世家。还有陈师曾、王个簃、赵无极、曹用平、袁运甫、袁运生、范曾、顾洛夫、范扬、冷冰川等杰出画家……纪录片以强烈的视觉吸引力的画面,借助高科技电影手段创造出来的影像美学和数字化动画技术产生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发掘出了历史时空中的各种碎片化文化信息。

纪录片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的。《濠河桥上看风景》的优势不仅在于画面的写实记录,更兼具其写意性,体现出一定的美学意蕴。第五集《苑囿缤纷》,从1905年算起,博物苑桥至今不过110多年,它现在叫,公园桥,它是张謇开创师范教育和文博事业的重要见证。公园桥是一座景观桥。桥的颜色和造型,吸取了濠河两岸濠南别业、城南别业的元素,兼具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风格,甚至还增添了阳台式的观景台,看上去别具民国风情。全片将桥塑造得十分生动有趣,主持人向观众娓娓道来着它们的故事,受访者则阐发着桥与城市的真正内涵,力求做到写实记录与写意表达兼备,丰富着纪录片的影像美学。

三、人文价值:民俗群像,刻画通城的精神图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通城人杰地灵,濠河边人文荟萃。《濠河桥上看风景》的创作者深入考察,生动表现了濠河上跨越千年的不凡人物和不凡桥梁,令人眼界大开,感怀不已。

第三集《在水一方》在资料征引、人物访谈、画面撷取,都是精益求精,孜孜以求。漫步北濠河畔,水面宽阔,烟波浩渺。杨柳岸边,一座上书着“十分潋滟”的石牌坊,道出了北濠风光的明快与壮观。北濠桥畔的北极阁城墙遗址,有一幅石雕的通州古城地图,清晰地标注着南通人熟悉的地名,还有菁菁校园的通中和古朴秀丽的光孝塔。北濠桥东侧的南通市实验中学原名为崇敬中学,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顾而已、朱今明、钱千里就是崇敬中学的校友,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纪念碑上。

第七集《五园竞秀》的叙述独具匠心,它将西南濠河的文化宫桥生动而具体的经历,同通城历史文化事件的全貌交替展现,相互印证和补充,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更为深刻的记忆。全片视听上,背景音多为轻盈愉悦的纯音乐,画面展现大量明媚优美的濠河风光,取景多横向延展式构图,航拍等各种拍摄角度兼有,观之宽阔、宁静、心旷神怡,体现出人与桥、城市与文化的平衡。第八集《六桥之外》,讲述了新乐桥、新城桥、三元桥、西被闸桥的传奇故事,分别引出了发现骆宾王、濠河第七桥、醉美三元桥、追忆特莱克四段城市往事,让人久久回荡在濠河历史、文化的浓烈氛围中……仿佛是一部桥梁与信史结合,科学、严谨,兼具诗意美学与人文关怀的南通文化学,刻画了千年濠河的民俗群像,呈现了通城的精神图谱,使得观众在沉浸式视听体验中获得丰富的人文价值与强烈的情感共鸣。

结语

纪录片作为反映社会时代的一面镜子,记录和反映着社会变迁。一部纪录片,如果能做到忠实地还原历史,这就达到了纪录片的一重境界;如果能对历史做出客观评价,这就已经达到了纪录片的二重境界;如果这种评价具有独特的有别于前人的见解,那就达到了纪录片的第三重境界。《濠河桥上看风景》就是能达到三重境界的纪录片。本片制片人朱汉斌是一位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化人,他的初衷就是要将南通的历史、文化、城市风貌,用影像抢救记录下来,并为南通文旅推介发声。据介绍,《濠河桥上看风景》在南通电视台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在南通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久将在江苏电视台等其它各大媒体播出。

水韵看南通,有水皆有桥。濠河之上现存的29座桥,尽管形态各异,修建年代不同,但每一座都有它的故事。濠河桥上的故事,从古讲到今,依然说不完,还有一些桥未能顾及。比如铁星桥、木行桥、南园桥、易家桥、猫儿桥,都是南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望仙桥、端平桥、起凤桥、涧桥、跃龙桥、察院桥、平济桥、拱宸桥、泮宫桥、玉带桥、凤凰桥……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它们的名字依然在南通百姓中口口相传。

《濠河桥上看风景》在叙事创新、影像美学、人文价值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符合新时代受众的审美趋势,作为一部讲述南通“桥”的纪录片,将南通历史、文化融入其中,“桥”的丰碑鲜活而永久地树立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堪称同类纪录片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