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中小消费金融公司和民营银行对助贷业务的依赖程度较高,部分机构的助贷业务占比甚至超过 90%。尽管监管部门多次出台文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自主风控、降低贷款利率、确保增信业务合法合规,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中小金融机构自营业务难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1.高昂的获客成本与有限的渠道资源

中小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客户基础,这意味着它们在获客上面临着高昂的成本。与大型银行和互联网巨头相比,中小机构在流量获取上处于劣势,往往需要支付高额的营销费用吸引新客户。此外,传统线下渠道的局限性和线上流量的集中化,也使得中小机构在客户获取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2.“依赖心理”和自主能力的缺失

监管要求金融机构掌握核心风控,意味着必须具备独立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能力。然而,许多中小机构在这些核心能力建设上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研发的风控系统和数据分析能力,更倾向于依赖外部合作伙伴完成贷款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长此以往对于助贷业务“轻模式”的依赖心理,不仅限制了自营业务的发展潜力,也使得机构在面对监管要求自主风控时显得力不从心。

3.对于领导来讲:助贷模式更易完成KPI

对于中小机构的领导来说,助贷模式更容易完成 KPI 考核指标。许多金融机构领导可能只关注短期业绩和 KPI 指标,而助贷业务模式可以通过较低的初期投入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这对于追求短期业绩的管理层来说更具吸引力。相比之下,自营模式需要中小机构承担更高的运营成本,包括风险管理、IT 技术开发、客户服务等,这些投入并不总能立即转化为相应的利润增长。

4.成本效益考量与盈利模式挑战

随着市场饱和度的提高,新增优质客户的难度加大,而大多数剩余未被覆盖的客户群体往往信用资质较差,违约风险较高。中小金融机构若选择自营,不仅要与拥有更低贷款利率的大型银行争夺有限的优质客户,还要在下沉市场与灵活多变的助贷平台正面竞争,这要求它们建立针对下沉市场的独特风控体系,而这无疑是一项高难度任务。

监管对利率上限的设定进一步压缩了自营贷款的利润空间,使得中小机构在与低成本资金来源的大行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将贷款利率降至 IRR24%及以下,旨在减轻借款人的负担,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中小机构在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风险补偿上的压力巨大,降低利率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在生存与合规之间,部分机构或选择隐性规避,通过其他费用形式弥补,而非真正意义上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自营效率。

5.监管环境和合规成本

相较于助贷平台,持牌金融机构需遵循更为严格的监管标准,这不仅增加了合规成本,也限制了其业务灵活性。特别是在联合贷和助贷业务中,尽管合作看似能够带来双赢,但实际操作中对中小机构的风控能力和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且合作模式的合规性始终是监管关注的重点,稍有不慎即可能面临整改风险。如果担保增信业务由持牌机构承担,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但对中小机构而言,这意味着更高的合作门槛和合规成本。在缺乏自有增信能力的情况下,寻找合规合作方不仅耗时费力,也可能因增信成本转嫁至借款人,间接推高贷款综合成本,与监管初衷背道而驰。

6.中小机构的灰色地带

监管要求助贷业务比例不能超过50%,资本金游戏成为了中小金融机构扩张规模的灰色地带。面对监管对助贷业务占比的限制,一些机构选择增加资本金来绕过规则,表面合规下实则继续扩大助贷规模。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暴露了监管执行层面的漏洞,也说明了中小机构在自营转型面前的消极态度和创新乏力。

中小金融机构如何突破?

在当下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中,中小金融机构自营业务正面临复杂多变的挑战与潜在的发展契机。随着助贷行业增长势头减缓,众多助贷平台纷纷转向,致力于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集成式信贷解决方案,以此开辟新的增长路径,诸如美团、度小满、京东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及奇富科技等,正通过向银行业输送风控技术与数字化能力,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新航道。

为了在这场变革中占据先机,中小金融机构亟需采取精细且高效的策略组合,以破解获客难题、加速能力建设、优化成本结构,并妥善应对监管要求。同时,把握与合规助贷平台合作的窗口期,借力其流量和技术优势,成为驱动自身数字化进程与业务模式创新的关键。以下是几项核心优化策略建议:

一、科技风控与创新能力强化

•科技引领风控革新:加大对大数据、AI等尖端技术的投资力度,自主开发智能风控体系,实现风险预警与处理能力的飞跃。

•人才引擎驱动发展:组建跨领域金融科技专家团队,注重高端人才引进与内部培养,激发自主研发与创新潜力。

二、多维获客与精益运营策略

•全渠道融合营销:结合数字营销工具与线上线下场景融合,深化与电商、社交平台合作,拓宽获客边界。

•客户洞察与定制服务:依托数据分析细化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金融方案,增强客户忠诚度与市场渗透力。

三、成本效率优化与灵活定价

•自动化提升效能:应用RPA、AI技术于审批、催收流程,减少人力依赖,提高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

•动态定价策略:依据风险评估灵活调整利率结构,平衡风险收益比,吸引高质量客户群。

四、产品创新与品牌差异化

•特色产品线布局:聚焦绿色金融、场景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领域,打造特色产品矩阵,抢占细分市场。

•强化品牌价值:明确差异化品牌定位,强化社会担当与客户信任,构建品牌壁垒与市场影响力。

五、合规基石与消费者权益保障

•合规为先:紧跟监管趋势,确保业务操作合法性,维护市场公平与透明。

•提升服务体验:简化流程,增强服务透明度,建立完善的消费者保护机制,提升用户满意度。

六、智慧合作与模式创新

•优选助贷伙伴:审慎选择具有稳定流量、科技实力及合规背景的助贷平台,协同拓展业务版图。

•灵活合作模式探索: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联合贷、分润模式等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风险共担。

七、战略远见与组织文化塑造

•持续迭代与敏捷响应:构建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机制,不断迭代产品与服务,保持市场竞争力。

•文化驱动与团队建设:培育开放创新、持续学习的企业文化,打造具备前瞻性与实战力的人才梯队。

总之,中小金融机构欲在自营领域取得显著成就,需内修外联,双轮驱动。不仅要深度强化风控与数字化能力,还需在产品创新、市场定位上寻求差异化突破。同时,有效利用合规助贷平台的资源作为过渡策略,但根本上需构建自身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确保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