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真相,在被官媒辟谣前都不要轻易相信。

我看到人民日报微博账号的一则评论:

【人民微评:#我们别成了流量的猎物#]#比流量更重要的是真相#胖猫事件真相大白!警方通报专业而翔实,不仅还原了真相,解答了疑问,也还被网暴者以公道。同时,也让众多网友感慨:一个年轻生命逝去,大家出于朴素真诚的同情,却被网上不实信息欺骗,被裹挟进舆论漩涡,网络时代,海量信息,出于自身利益目的释放虚假信息,欺骗网友情感,煽动网友情绪的事不断出现。对此,我们都应当警醒:比流量重要的是真相,是基于事实本身的善恶是非判断。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假者应当付出他们应付的代价。我们要给相关平台提个醒,追逐流量不可脱离事实,一旦被流量裹挟,不仅“淹没"真相,更会贻害不浅。

我很少引用官媒,这次加量不加价地复制,是因为上面一段话,也可以代表官媒对肥猫之死的盖棺论定。

四舍五入,概括为一句话:

群众的眼睛并不都是雪亮的;

警方通报一如既往地“专业而翔实”;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亟需严管。

我相信,重庆南岸区警方的通报所披露的事实,都是真的。

问题是,事实不等于真相,尤其是不完整的事实。

警方通报似乎在引导群众相信两点:

肥猫给谭某的转账=肥猫为谭某花掉的钱;

约过会见过家长=双方都真心谈恋爱。

警方遵循所谓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不认定谭某涉嫌诈骗,目前看问题不大。但以上两点逻辑,却在试图淆乱逻辑——也确实达到了目的。

一个细节暴露了“试图”:

警方通报称,谭某向肥猫及其亲属转账179次共计46.3万余元。这个数额比肥猫向谭某转账79.9万余元,少33.6万元。

这意味着,谭某在这场关系中的获利,与肥猫姐姐说的超过50万元相去甚远。

然而,谭某转账给肥猫一家的46.3万余元中,有16.6万元是在肥猫投江后,谭某应他父姐要求退赔的。

假如警方这次认定谭某有诈骗嫌疑的话,估计就不会如此算账了吧。诈骗嫌犯在受害人死亡后退赔,只可能减轻罪责,并不影响案件的定性。

在肥猫事件的通报中,那16.6万余元却被计入了影响案件定性的金额中。

我并不支持刑责谭某,我支持警方通报应该诚实,担得起人民日报的信任。

至于人民,不明真相惯了,义愤填膺惯了,惊呼“反转”惯了。这样的人民,不能太娇惯了。

5月17日上午,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

肥猫之死,不下五个读者想让我写,但声讨一个捞女未免太简单了,我就一直没评,索性思考了PUA这个话题。

在肥猫和谭竹的关系中,PUA的双方泾渭分明,但对于更多的人和人群,划分并不是这么简单。尤其是男女关系,很多都在互相PUA。回归我们自身的人格,也往往是肥猫和谭竹的综合体。

人不断寻找猎物,并会随时沦为猎物。本不是猎人,遇到弱鸡见猎心喜就会亮出獠牙;本是猎人,踏入别人的陷阱便成了猎物。

PUA最可怕的,不是故意和恶意的操控,而是反操控太难。很多操控者在有毒关系之外,都不是传统意义的坏人,甚至还会是可怜人,一直被欺压,被各种负面情绪折磨。

所以,被操控者很容易被激发出善意和同理心,而试图将对方的行为合理化,低估对方的邪恶,误以为自己可以救风尘。

无一例外,这些人都会赔得精光。

如何识别PUA,又如何反制,以后有机会好好谈。今天可以给几个建议:

仅仅为了讨好对方的事,一件也别做;仅仅为了讨好对方的话,一句也不说。

有事说事,再激烈都可以,但不接受任何情绪勒索。耍冷暴力给你脸色看的,就是坏人。

坚持对等原则,无论金钱还是情绪,可以主动付出,绝不接受单方面索取。

评判即权力,吹毛求疵差评你,或当众贬低你的能力和价值——经常包装为开玩笑的人,几乎没有为你好的,他们只是利用你的善意忍让,以零成本抢夺他们不该有的话语权。

在警方通报两天后,我仍然不改上述看法。

肥猫之死,又掀起了一场男女论战。不少男人声讨捞女,而一些自诩女权的博主则嘲讽肥猫性价值过于低下,不花钱就找不来女友。

很多时候,恶很平庸,不需要创意,甚至不需要力量。

只要承受它的人,足够弱。——最好是死人,不能还嘴的那种。

让欣慰的是,撕扯叫骂的男女们都会从肥猫的遭遇里,学到一些提升安全感和获得感的东西。

然后,披坚执锐,在东莞早已草完的年代,划算地买,畅快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