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看过86年的《西游记》,在当时仅有一台摄像机,几乎不懂特效的情况下,能拍出如此精彩的剧集,可谓难得。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它刚一播出,便受到追捧,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喜爱。

电视剧中,凡人或者小妖见到孙悟空,往往会说“外面有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有个雷公嘴和尚来了”。有些人或者小妖更有趣,直接说孙悟空是“雷公”或者“雷公爷爷”。

小妖急急跑到里面,报道:“大王!佛衣会做不成了!门外有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来讨袈裟哩!”
众僧有胆量大的,捻着拳头,悄悄的叫声“齐天大圣!”只见一个雷公站在面前,手执铁棒,就是千军万马,也不能近身。

为什么描述孙悟空时,大家都说他是“雷公”或者说“毛脸雷公嘴”呢?

其实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最初叫石猴儿。但孙悟空毕竟是个猴子,加上作者有意隐去了“石”字,把他当成正常的猴子来看。所以,悟空有个毛脸很正常,关键是雷公嘴怎么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对自然天象不理解,所以对大自然有着原始的崇拜和敬畏之心,比如太阳、月亮、流星、洪水、大火、雷电等。中国神话传说中就有雷公,也就是负责雷电的雷神。

《楚辞》中“有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等句子,提到了雷公和雨师。

《山海经》中还提到了雷神的形象: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也。

可见,最初的雷神是龙身人头,只要打自己的肚子,就成了雷声。

东汉时,王充在《论衡》中说: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叩击之意也。

至此可以发现,到汉代时,雷神就变成了人,不再是人头龙身,也不要用敲肚子来打雷了,而是直接敲鼓打雷。

(娄睿墓中雷神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魏晋时期,雷公尽管还是人形,但是容貌看起来像猴子。

干宝的《搜神记》记载的雷神“色如丹,目如镜,毛长三尺,状如六畜,似猕猴。

经过不断演变,到宋明之时,雷神的形象就定下来。

《中国民神》一书提及了明朝时雷神形象: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双翅,额具三目,脸如赤猴,下额长而锐,足如鹰鹯,而爪更厉。左手持楔,右手持槌,作欲击状……称曰雷公江天君。

背上有翅膀,三只眼,脸像猴子,一手椎一手楔,像极了雷震子。不过,雷震子是明朝中后期的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所创作的人物,应当是模仿雷公而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故宫太和殿的屋脊上,有一个脊兽叫行什,就是雷公。当时还没有避雷针,把雷公放屋脊上,是希望房屋避免被雷劈。

综上可以发现,雷神在明朝时,是猴子形象,嘴巴尖尖的,长长的,十分突出;而孙悟空也是猴子,也是尖嘴猴腮。所以,悟空和雷神形象特别像。然而,大家都知道雷公,却不一定知道孙悟空。

所以《西游记》中,一些凡人或者没见识的小妖见到孙悟空,就会说他是毛脸雷公嘴的和尚。他们就是把孙悟空误认为雷公了。

在高老庄时,高小姐的父亲高老甚至把孙悟空误认为雷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