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越来越多地能接受周期思维了,但也会因此陷入到一个误区中,会将周期误认为是一个精准的时间,比如说猪周期,会觉得是不是应该涨多久跌多久,甚至精确到天;包括美联储降息周期受益品种,也会觉得是不是某一天开始就涨,然后一路反弹,类似很多这样关于时间周期的一些误区。其实,周期真正的核心并不是每次都如同钟表一样精准地进行,而是理解相关规律,明确周期必然实现,但每一次细节不同,依托的是稳定的体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有关周期的规律误区
万物皆周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市场牛熊,经济的衰退与增长,通胀与通缩,都是周期性呈现的,且必然发生的,只不过是每次细节不同,会让投资者感觉到差异。此外,周期的发展不是直线,而是一条起伏的曲线。大跌与大涨总是相生相伴,大涨的过程中为下跌埋下因,并最终导致大跌;大跌过程中却为上涨积蓄着能量,最终带来大涨。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如图,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大跌之后总是伴随着大涨,所以,周期思维并不是被悲观,而是消化了风险之后,去博弈可能的活跃周期。博弈利润之后,也会规避风险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要理解宏观与微观的周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体制等,宏观是大格局,大视野,这样的好处是惯性强,规律清晰。微观,就是具体的企业,局部的因素,这个就是谁都能聊几句,但问题是谁都无法预测,因为太难了,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大,比如说外部传闻的制裁可能就让一个企业卧倒了。哪怕是茅台、腾讯等万亿元级别企业,也会有业绩的断层,就算是恒大、碧桂园这样级别的地产企业,说危机就危机了,万科喊了活下去几年,结果还是出了危机,这就是周期必然呈现的因素,地产不可能只是繁荣,也会有对应的泡沫和出清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期不会简单重演过去的细节,重复的相似的原理和所经历的阶段。每个时代必然有自己的因素,或许指数看上去都是3000点,但热点绝对不一样。同样道理,科技、医药、消费等也都有自己的周期,每一次或许都有时代因素,不过经历的周期差不多,比如说资金周期,降息周期的刺激,加息周期的收紧等都是典型。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高度、低点都无法预知,但周期大概率经历的因素却是可以知晓的。不要尝试去预测细节,而是应该储备策略,熬到大周期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关键的一点,周期从来不是温顺和简单的,而往往周期是以极端形式呈现的,即《认知市场利润产出永远是极端斯坦》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63527696973958中介绍过的,看上去价值投资是应该稳定的,结果价值回归和实现的路径往往是非常极端的,包括茅台也是如此,以一种小盘股、妖股的模式实现主升,离开主升周期后利润也非常有限,甚至跑输市场的。很多时候,股民会觉得行情是不是和自己做对啊,就看着自己那点股份。其实这里面一个核心就是极端因素。A股更是偏好这种极端,涨,必过头,跌,必过度。说白了,市场情绪容易蹦极,这是值得思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价值投资,最核心的理念,一个是锚定价值,价值投资,是锚定企业价值,企业发展业绩成长,是相对价格变动慢,并且企业价值可以通过调研,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跟踪。另一个是长期。而长期看,价值回归,市场是称重器。但国内的因素,长期是最难的,政策变化快,这也是值得思考的。跨周期投资,超过三五年的时间,几乎是必然有巨变的,地产从三根红线,到全面放开限购;从鼓励创新,到全面集采,医药反腐,乃至鼓励创新药,因此这也决定了不可能有线性和稳定产出,必然是要经历巨震周期的。那么,究竟该如何把握择时周期呢?接下来结合行业方面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