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前一天,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台湾地区及欧、美、日的共聚聚甲醛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据台湾《中国时报》20日报道,中国商务部19日表示,4月22日收到陆企代表大陆共聚聚甲醛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经初步审查,申请人符合大陆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决定自今年5月19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期限通常为一年,即应在2025年5月19日前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大陆企业在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点名台塑企业及长春集团与日本合资的台湾宝理塑料公司,另有日本3家、欧美各1家生产商。申请书还称,初步估算2023年的倾销幅度,美国为45.07%、台湾地区32.67%、日本31.45%、欧盟23.8%;自四地的进口价格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023年比2022年下降15.03%,这些厂商以低价打击大陆共聚聚甲醛产业的意图和效果明显。

大陆所说的“共聚聚甲醛”,在岛内被称为“聚甲醛”,为热塑性的工程塑料,主要用于小齿轮、刀柄、紧固件等工程零件,也被应用于汽车和消费电子产业。据台媒报道,台湾聚甲醛在2023年出口至大陆约4.7万吨,约7900万美元。针对大陆的反倾销调查,台“经济部”19日称,台湾聚甲醛出口厂商集中性高,未来将协助业者进行贸易救济,并拓展市场。台“经济部”还称,台湾出口大陆的聚甲醛占总出口市场的六成,其他市场还包括越南、土耳其、印度。以2021年至2023年的统计来看,占大陆聚甲醛总进口值约12.7%至14.1%,为大陆第四大进口来源。

被点名的台塑称,该企业年产4.5万吨共聚聚甲醛,主要销往大陆、印度、东南亚,被调查的项目属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销往大陆免关税,未来若要征反倾销税,势必造成影响,台塑会配合调查。台石化公会称,反倾销的谈判主要针对公司,台塑及台湾宝理塑料必须向大陆提出没有反倾销的证据,包括成本价格等。现在的台当局和大陆缺乏交流,之前是聚碳酸酯,现在是聚甲醛,虽然不是大宗商品,但是价值高,“近期大陆都对这种量小、价高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警告的态度浓厚,如果当局重视台湾石化业市场萎缩,就应该正面去谈”。台石化业界人士表示,有ECFA给予零关税优惠,台商进入大陆巿场至少有竞争的机会,若没有ECFA则要被征2%至6.5%的关税,跟竞争对手韩国与大陆当地业者相比,将失去竞争力。

事实上,这并非大陆首次对境外进口石化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及采取措施。台媒20日称,大陆自去年4月对台发起贸易壁垒调查后,持续对台出招。例如去年12月15日,大陆宣布台湾构成贸易壁垒,并于同月21日中止部分ECFA产品对台关税减让,涉及丙烯、对二甲苯等12个石化行业税目产品。今年4月19日,中国商务部又认定台湾的聚碳酸酯存在倾销,4月20日起征收反倾销税。(张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