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来临前一天,南京气温陡然升高,扑面的热浪,未能挡住市民从四面八方涌向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夏家村路上的初见书房。5月19日下午,来自燕赵大地的“文人书画”代表人物杜建奇、潘海波、李浩,在这里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人行”书画展,引发了南京书画界人士和观众的浓厚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书画家宋国凌已是72岁的年纪,她居住在城东迈皋桥,来西善初见书屋观展,既坐地铁又转公交,穿越整个南京城。大热天“长途跋涉”,是艺术的纽带让她乐此不疲。

开幕式剪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剪彩

书画展开幕式上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宋老师是看客们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善桥街道“理想教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与教育生态。初见书房根植于居民生活区,书房宽大的展厅一年四季都有展览。3位河北艺术家的作品来到西善下沉社区展出,体现了艺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交融。

当天开幕的“三人行”书画展,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学艺术工作委员会、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西善桥街道办事处主办,南京西善街道文旅中心、初见书房、南京止一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徐晓亮策展,杜建奇题写展名,王春林、徐则臣分别作序,陈福民、张瑞田、付聪撰写跋语。

杜建奇、潘海波、李浩3人身份各异,书法与绘画是他们共有的喜好,且勤于钻研,颇有建树。这次,3人结伴而行,来到国内书画艺术重镇和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办展,是一次以艺会友、相互交流的艺术之旅。

开幕式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尹石,《中国文艺家》杂志社总编辑向阳、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学文、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学艺术委员会会长沙克、江苏省文联原副主席陈国欢、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雁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毛贵民、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苏金海、江苏省书法院创作部主任李双阳、西善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如铁等领导莅临活动。

燕赵之风”刮到了金陵

知名主持人徐丹主持开幕式。她向观众介绍了杜建奇、潘海波、李浩3人的艺术成就和展出的作品。在繁花似锦的初夏时节,“燕赵之风”拂动金陵,让人啧啧称奇。

知名主持人徐丹主持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名主持人徐丹主持开幕式。

杜建奇系河北承德市人,当代美术家。多次在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美术展览会。现任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河北省雕塑研究会副会长,美国纽约哈德逊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高考教育联盟会长。

主持人徐丹与潘海波(右一)杜建奇(右三)李浩(左一)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持人徐丹与潘海波(右一)杜建奇(右三)李浩(左一)互动。

潘海波是河北南皮人。现任河北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编辑;河北出版集团首席编辑;河北经贸大学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浩是70后代表作家,诗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北作协副主席。著有小说集《蓝试纸》《将军的部队》,长篇小说《如归旅店》《镜子里的父亲》等。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意、韩文等10多种语言。

张如铁代表主办方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如铁代表主办方致辞。

开幕式上,张如铁代表主办方、杜建奇代表参展艺术家、向阳代表到展文艺家、尹石代表江苏书画界分别致辞、讲话。张如铁说:“近些年来,西善不遗余力地打造‘理想教育小镇’,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办展览、读名著,促进居民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精神境界。书画作为艺术的载体,源自人民的生活需求,艺术家又通过作品展出的方式,回到人民中去,这种互动和循环的过程,不仅促进了文化与生活的互动,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杜建奇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建奇致辞

杜建奇谦逊地说:“我们3人一不留神行到了人杰地灵的南京,向观众献上自己的书画作品,是一次求教学习的机会。”他认为,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燕赵美术焕发新的活力,艺术家的作品无不从多种角度寄托着对民族复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笔墨当随时代,用艺术作品记录时代变迁、描绘讴歌时代的风物人情、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向阳说:“‘燕赵三杰’能够在世界文学之都举办联展,既是文学文艺事业当中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展览,也是世界文学之都真正地融入世界文艺符号的一次文学实践。西善桥街道一向以向善文化为核心,‘三人行’展览选择在西善具有文学和诗意的初见书屋举办,可谓‘人生若只初相见,人生必然有再见’。展览强调‘文人书画’的概念,我个人一直有一种文艺观点,中国真正的文人从来就没有和书画割裂,真正的文人标志一定是文学内容和艺术符号的兼容,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融文艺’,只有‘融文艺’才具有真正的文人标志。”

向阳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阳致辞

尹石在讲话中强调,西善桥街道精心策划这个展览的初衷,是将书与画的结合、中与外的交融、古与今的对话、南与北的交流,以艺术语言呈现在人们面前。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的魅力,为美好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领导和嘉宾致辞后,尹石、向阳、胡学文、沙克、陈国欢、雁西、潘海波、毛贵民、苏金海、张如铁登台,共同为“三人行——杜建奇、潘海波、李浩书画作品展”开幕剪彩。

“文人书画”的时代风貌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是一座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敞开怀抱迎来“三人行”书画展,便是一个佐证。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资深评委王春林,为“三人行”书画展写下了《“石门三雄”印象》的序文。他说:“致贺小说家李浩的国画、书法家潘海波的书法、画家杜建奇的素描开展。我与3位素有渊源,略陈我对‘石门三雄’其人其作的一点粗浅感受。

尹石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尹石讲话

“3位中,我最早结识的,是素以现代主义先锋立场和笔触称道于中国文坛的小说家李浩。难能可贵处在于,现代知识分子李浩的身上,竟然还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传统文人情结。无论是那一笔看似天真拙朴,实则内蕴精神风骨的小楷,抑或他那意象空灵,独出机杼的文人画作,皆可被看作其传统文人一面的性情呈现。

“我与‘总泰斗’潘海波,结识于青岛的一次王蒙作品研讨会上。单只是初识时那一场酣畅淋漓的斗酒大醉,便足以看出斯人的豪迈与洒脱。‘总泰斗’既是石门各种文人雅集的热心策划与组织者,也是功力深厚个性十足的书法家。我曾有幸现场观摩他的挥毫泼墨情形,那肆意挥洒的浓墨重彩中所洋溢出的,正是他的某种放浪无拘与桀骜不羁。

“数十年倾心专注于绘画创作的画家杜建奇,曾经给我作过一幅最见个人风神的素描。我们的结缘,便是因为这幅素描的缘故。虽然涉略甚多,但最能代表杜建奇绘画成就的,当属他那总是能捕捉到对象独特貌相与精神气质的素描作品。”

观展者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展者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茅盾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也在序文中说:“李浩写小说,认识20年了,开始我们只聊文学,记不清从哪一年起,书法和绘画成了话题,文学竟渐至退后到末位,写小说的李浩俨然转型成了书画家。也好,我恭喜他的这个转型,行走江湖,暗器藏身,多栖是种大本领。中国文人本就诗(文)书画同体,李浩在写小说的同时,也是在把自己打造成了纯正的‘中国故事’。

“因为李浩认识了潘海波兄。潘兄为人豪侠,有燕赵遗风,朋友美其名之‘总泰斗’。我以为这个称谓好,海波兄挥动如椽巨笔时,如大风横扫落叶,那气派,非‘总泰斗’不能也。海波兄专业出版,回想一下,除第一次见面我们聊了文学出版,此后再见或网上联络,所论者似乎都是书法。

“我也有幸欣赏过杜老师多幅肖像画作,惊而异之。惊的是人像逼肖,赏画如晤其人;异的是画风独特,为我先前所未见。就算是外行,我也明白太阳底下无新事,想要画得无前,何其难也。更有幸,杜老师也曾为我肖像一幅。见到画作时,我的感觉如同在照镜子,当然,那是一面独属杜氏的艺术之镜。”

“审美情趣”的充分展示

“三人行”书画展在西善举行,对参展者李浩而言是“梅开二度”。

背后的故事是,在西善桥街道主办的“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活动,迄今已举办至第二十六回。其中李浩曾经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的身份,在此开过文学讲座。当天他又以书画家身份故地重游,感受诸多。

观展者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展者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浩说,一个街道可以坚持举办面向全国的高端文学活动、举办外省市书画家的展览,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体现了西善人追寻文化的价值信仰的多元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补充和文化价值建构的重要资源。

说回到展览本身,“三人行”印证了近代艺术大家陈衡恪的观点,即“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杜建奇、潘海波、李浩3人数十年倾心于书法与绘画创作,学问上有的放矢,艺术上精益求精。

纵观杜建奇的素描作品《陈忠实》《莫言》《贾平凹》等,形神精妙,默而活脱;潘海波的书法《书道风雅》《松泉》等,于变化中见姿致,又平和坦然;李浩的国画《师古》、书法《古诗》等,画中有“四僧”意蕴,书法深得魏晋三昧。很多观众感叹,无论时代的特点有怎样的变化,美术家深入生活来观察、感受、思考和表现当下生活的特点,发掘时代生活所孕育的审美情趣,用美术作品展现人们寻梦的理想和追梦的奋斗,这是不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诗人海马、长三角城市网主编高翔、《安徽文学》诗歌版主编应文浩、南京海事学院研究员愚木、《收藏与投资》杂志主编刘鉴、杭州西湖区古荡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胜、浙江赢坤电力公司董事长郭璀、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旗袍艺委会会长何莉、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研究员冯伟民、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副理事长李海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阮礼荣、南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王立庆、原前线文工团影视表演艺术家崔根栓、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沈月池、大贺艺术创始人贺超兵、歌唱家赵斌•曲美央金、江苏格冠美术馆馆长王长才、百家湖艺术研究院院长黄炳良、雕塑家陈建华、书法家黄学江、歌唱家马礼强等出席开幕式。

领导与嘉宾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导与嘉宾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场的书画、文学、医疗、学术、出版等界别人士还有张军、张斯萍、蔡震、施露、丹珍多吉、苏振双、戚晶萍、秦坤章、李勇、王希凌、胡校军、朱胜利、胡艺源、曹丽华、邹凌、陶咏、赵小平、孔繁静、郝希洋、闻琴、沙先好、刘越胜、尚金强、张大明等,以及西善桥街道的书画爱好者、社区居民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活动。

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