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8日入馆人数7.5万人次,19日入馆8.5万人次,20日展馆内已热闹得像假日景区……各类消费品展区,试吃、试用、试穿的场景随处可见。推着购物车、拿着导览图的公众,品尝、试用和购买,让一些原本主打展示样品的日常消费品参展商,“被迫”拿到了日销过万元的“营业额”。

展会热度持续攀升,为各展位带来了人气、增加了现场收益,更扩大了参展商的品牌知名度、拓展了销售渠道。

一“签”在手品美食,消费助力品牌拓展知名度

“芒果很甜,来尝尝”“海带凉拌好吃,你试一下”“这烤肠是纯猪肉的,煎烤都好吃,来一块”……进入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C馆,摩肩接踵的逛展市民,让各个食品企业铆足了劲推销自家产品。其中,不乏第一次参展的品牌,通过近距离与客户接触,收集到了一手反馈,拓展了知名度,也收获了合作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嘉一香食品的展位前,前来试吃的公众一直不断,工作人员不停将烤好的肉肠切成小块,供人们品尝并听取意见。“我们推出的有肉质零食、猪肉肠等产品,现在平均每天提供的试吃品在200斤左右。”第一次参展的嘉一香食品展位负责人宋凯告诉记者,作为黑龙江本土企业,公司是以饲料、养殖和屠宰加工起家。今年,企业推出了用高品质猪肉制成的纯肉肠、肉脯以及肉质零食等产品,希望通过展会被更多消费者熟悉。“在展会上市民的反馈很好,日均销售额过万,也收到不少经销商和企业的合作意向。”宋凯说,下一步,企业将在立足本地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全国线上线下市场。

在泰国素可贸易有限公司的展台,工作人员忙着向过往的市民推介泰国的青草膏。“对于蚊虫叮咬、烧伤烫伤、提神醒脑很有效”,市民刘先生在手腕上抹了一点,闻了下味道,立即下单买了两支。他说“跟我在泰国旅游时买的一样”。展位负责人梁达告诉记者,他们第一次来参加展会,带了上千款产品想要寻求合作机会,没想到产品卖火了。“通过展会,我们也对接了六七个合作的机会,很满意。”

逛展市民消费热情高,商家日销售额过万

不论是新品牌谋求推广,还是老品牌拓展市场,在冰城消费者眼里,“遇到好东西,买就对了”。哈尔滨市民的消费热情,让不少商家“感觉自己在馆里开了个销售门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芬芳园的展位上,负责人徐欢忙着向过往的市民推销自家的海带。“放水里泡一会就发起来了,你看这一盆海带是一袋产品发出来的。”工作人员还不断向过往市民提供试吃,很快就有不少市民扫码购买。徐欢告诉记者,他们是第四次参加哈展会,也有了一些回头客。“昨天有个阿姨到我这儿回购了10袋海带,她说去年就在我这买的产品,觉得很好,这次自家再买一些,还要给姐姐家买一份。”徐欢表示,今年来到展会的市民比去年多,企业的销售额也比去年提升了近20%,平均日销售额过万。

不仅是食品销量增加,哈尔滨消费者对家居用品、家具、工艺品也很感兴趣。

在泰国金顺泰乳胶制品有限公司的展台,身穿泰国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向过往市民展示橡胶枕等产品。负责人暴女士说,企业参加过很多次展会,今年的销量要比往年明显增多。几百元一个的橡胶枕,很多都被市民成对儿买走。“我们是工厂店,这些年参加展会已经积累了不少回头客。加上进入5月后也是结婚旺季,销售额日均超过万元。”暴女士告诉记者,参加博览会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带动了产品销售,是企业连续参加博览会的动力。

购物车、旅行箱进场,市民展会扫货忙

今年展会共有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习惯将每年展会当作一次消费盛宴的冰城市民,在逛展前就做了充足准备——背包、购物车甚至行李箱,成了逛展“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日上午10点,几乎年年来看展的刘先生带着妻子和小孙子来到C馆,俩人分工明确,妻子负责抱着孩子和挑选商品,刘先生则拖着购物车紧跟在一旁。“每回来展会都能买不少东西,购物车是必备的。”刘先生说他比较有逛展经验,“早上第一波来,不要着急买东西,先逛一圈试吃,对比之后再买。”刘先生打开自己的购物车,里面有不少奶粉和小零食。他说这些都是给小孙子买的,他听说展馆里还有儿童玩具,准备一会去给孩子看看。

记者遇到市民赵女士时,她正拖着一个行李箱在逛展。“我前几天从深圳回来,听说有展会,就想来看看,我女儿提醒我要带个大行李箱。”赵女士告诉记者,她刚刚买了两条项链,准备再去买一些大列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是准备买一些工艺品,看看玉石、蜜蜡和手工首饰盒。家里正在装修,正想买点摆件。用箱子装,比较不容易磕碰。”市民胡先生也是推着大行李箱逛展的市民之一。他告诉记者,现在看好的几个摆件已经把箱子装满,“一会要是还有看好的,准备再买一个旅行箱装”。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李木双

编辑:王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