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海岛林哥】咨询更多海南落户、购房、上学、高考政策

落户到海南,孩子怎么样才能正常高考呢?
1、家长户口本必须在孩子中考前拿到手,孩子的户口本也是,需要同时拿到手。
2、孩子的学籍要在中考前转到海南这边,并被海南当地的学校接收。
3、接收孩子的学校,必须有空余的学位能够安排孩子正常上学和中考。
最迟最迟,在孩子初三那年的3月之前要完成以上步骤,不然赶不上体育考试和物理化的实验了,这样对中考极为不利,甚至无法中考。

海南人才落户政策又一次放开年龄限制

1、全日制大专的年龄由原来的40岁,放宽到了现在的50周岁;

2、全是本科、脱产本科的年龄,也由原来的40周岁放宽到了现在的50周岁;

3、985/211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从原来的55周岁放宽到了现在的60周岁;

4、中级职称及二级技师的年龄由原来的40周岁,放宽到了现在的50周岁以内;高级职称及一级技的年龄,由原来的55周岁,放宽到了现在的60周岁。

简单归纳就是,海南人才落户年龄方面有7点变化:

1.全日制专科50岁以内;

2.全日制、脱产本科50岁内;

3.985/211本科以上学历60岁内;

4.国外学历本科50岁内;

5.国外学历硕士以上60岁内;

6.中级职称50内,高级职称60内;

7.一级技师60内,二级技师50内。

2018年海南岛限购以后,海南落户政策不断地调整。这次为了更快地推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海南人才引进落户放宽年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普通落户需要什么材料?普通落户,我们需要准备三样东西:

1、居住证

来海南住半年就可以办理;

2、租赁证或者房产证

租的,或者是买的都可以;

3、社保

这个社保是一般账户,不能是临时的社保。社保一般账户,是指女士年龄在40岁以下、男士50周岁以下,在海南开的社保账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人才落户政策:

1、学历落户: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或脱产本科年龄要求在50岁以下【含50周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年龄在60岁以下【含60周岁】。

2、职称落户:拥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国网可查年龄在50岁以下【含50周岁】;若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年龄在60岁以下【含60周岁】。

3、技能落户:国家职业等级二级以上证书,年龄在50岁以下【含50周岁】国家职业等级一级以上证书,年龄在60岁以下【含60周岁】。*(此项需要两本证书,其一是二级证书和三级证书:或者一级证书和二级证书;如果你是跳级考的请出具相关证件证明你是跳级考试的即可)

4、企业投资落户:首先实际投资150万以上,且有行业相关部门出具的同意书以及符合扶持的12项产业。

5、个税落户:年收入在30万以上,个税缴纳5万。以上除了企业投资落户之外都需要和海南本地公司签订3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才能落户海南并享受人才引进的补贴,如:购房租房补贴等。

海南普通落户需要什么材料?普通落户,我们需要准备三样东西:

1、居住证

来海南住半年就可以办理;

2、租赁证或者房产证

租的,或者是买的都可以;

3、社保

这个社保是一般账户,不能是临时的社保。社保一般账户,是指女士年龄在40岁以下、男士50周岁以下,在海南开的社保账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人才落户具体流程

那么,要人才落户海南,具体流程是什么呢?

第一、当然是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签署一份3年的劳动合同,缴纳社保

第二、携带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劳动合同前往办证中心挂号办理。

第三、办证中心会根据材料,给出准予迁入证明(简称准迁证)

第四、携带准迁证、身份证和户口本前往户籍所在地办理迁出证明,颜色同准迁证一样。

第五、迁出证明和准迁证在此带到办证中心即可办理户口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群山连绵、巨树参天的海南岛中部,万物以最原始又最复杂的方式,交织构筑起一座4269平方公里的奇幻王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这里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是海南长臂猿、桫椤等28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自2019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监测监管平台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科研支撑,抓紧抓实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安全保障,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海南样本”。

科技助力 打造“智慧雨林”

“咔嚓”,阵雨过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护林员符惠全随即上山巡逻,路遇罕见的草木,随手打开巡护App拍照上传。几乎同一时间,图片以及拍摄地点等信息被详细记录在了“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

与智慧雨林联通的,还有一双双“秘境之眼”。来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一块硕大的LED显示屏上正实时播放着大自然的一举一动——树枝摇晃,海南长臂猿从画面的一端荡出来摘取果实;草木葳蕤,灵巧的海南坡鹿群聚嬉耍……这些画面由架设在栖息地的“天眼”——实时监测摄像头自动抓取、实时传送。

“针对外来入侵,我们也布下了‘天罗地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称,过去几年,该局在国家公园的关键点位架设了卡口监控相机,铺设了振动光纤与传感器,通过多种技术交叉应用拉起了公园的“电子围栏”,逐渐实现对“白名单”以外的人、车24小时监控。

如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启动了“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项目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为雨林生态保护注入新的活力。

护林种树 建设生态廊道

“别看现在密密麻麻全是树,我刚来时可是光秃秃的。”近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生态保护科工作人员刘季进山察看次生林长势归来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随着栽种的乔木日渐高大繁茂,靠近地面的蕨类和藤草有了庇护,扎根蔓延开来,“这说明次生林的生态系统正逐渐变得复杂,向天然林演化。”

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以来,我省开展生态搬迁等矛盾调处工作,为动植物腾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并启动生态修复工作——

用园外国有土地置换园内集体土地,开展人工林处置和小水电退出,打出生态保护组合拳;联合科研团队探索采用人工干预措施对处置后的人工林进行“近自然”改造修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修复面积达4600多亩,为海南长臂猿种群扩展提供了更多空间……

频传的捷报意味着一个美好的开端,保护的步履仍未停歇。今年,我省将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廊道通道修复与建设试点。2023年发布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则提出,到2030年,破解热带雨林碎片化问题,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

科研支撑 守护雨林物种

5月20日拂晓,霸王岭腹地传来海南长臂猿清亮的啼叫。先是雄猿,接着引来雌猿和幼猿一同“合奏”。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最受瞩目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他们的生存既依赖于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运用。近年来,我省依托国家林草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制定并发布《海南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框架》,推进多项海南长臂猿科学研究和保护项目稳步实施,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逐年上升,从最少时的7至9只,增长至2022年底的6群37只。

近年来,科研力量的加入,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自试点建设以来,国家公园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至少发现新物种54种,其中真菌35种、植物16种、动物3种。圆鼻巨蜥、中华穿山甲等多年未被发现的珍稀濒危物种重现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