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拿着扫把,看了看小院里的落叶,笑着对老吴说:“这个秋天咱们的院子可真够忙的,又是一地的落叶。”老吴拄着拐杖,慢慢走来,用他那沙哑的声音回答:“谢谢你了,老伴,总是辛苦你了。”李桂英摆了摆手,“这有啥,咱俩相互照应,也算是乐趣。”

自从儿子李明工作那么忙,她跟老吴的互相支持成了日常。成天忙忙碌碌的,两个人也不多言语,但眼神中总有说不尽的话。老吴总是喜欢坐在楼下的长椅上,看着小区里来来往往的人,感慨时光的流逝。李桂英则更愿意忙里偷闲,泡上一壶热茶,给老吴吹吹凉。

那天,老吴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李桂英慌忙叫邻居帮忙,将他送到了医院。看着急救室外跳动的灯光,李桂英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她试图拨打儿子的电话,似乎总是忙线。同村的王大妈走过来安慰她:“桂英啊,别太担心,现在的医生技术好,老吴肯定能挺过来。”李桂英点点头,“可是钱呢,王大妈,我和老吴省吃俭用的钱啊,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往常一样,那段时间,儿子李明总是忙到看不到人影。家里有事,他总是姗姗来迟。当老吴最需要人关心的时候,李桂英又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可是,生活总得继续,老吴住院的这些天,李桂英除了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就是在家里翻找着能变现的东西。日子一天天过去,医院里的账单也在一天天涨。每一次交费时,她总是战战兢兢,因为银行存折上的数字在不断缩水。

周末的一个午后,天气格外晴好,院子里的小花照常开得灿烂。李桂英却没有心情去欣赏。她拿出那本旧存折,本来以为会支撑一阵子,却发现里面的余额不多了。她轻轻摇头,苦笑中透出无奈和坚强。她想,或许,该让李明知道些什么,该让他来承担一些责任了。

她拿起电话,这一次她要说的,不再只是日常的家长里短,她要为这个家做出一些改变,也为她自己,为老吴,还有李明,都做出一些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看着医院账单上的数字不断上涨,李桂英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样。到这个年纪,她早已经习惯了生活的不易,却没想到会因为老伴老吴的病,让她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困境。医院的长廊里,她静静地坐着,回想起当初她和老吴商量着将一生的积蓄用来养老,那份安心的感觉如今已是遥不可及。

她尝试去和老吴的子女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分担这突如其来的经济重担,电话那头总是冷冷的拒绝,“老爸平时怎么没跟我们亲近,现在生病了,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责任?”老吴的孩子的话如同冰冷的箭,直刺李桂英的心。她强忍着泪水,她知道争吵并不能解决问题,叹了口气挂断了电话。

独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病,李桂英只能陆陆续续地卖掉一些家里的杂物,甚至将自己唯一的金戒指拿到当铺换了点钱。当看到那个已经磨损的存折余额只剩下八百时,她的心几乎要碎了,那原本是她和老伴晚年生活的全部依靠。

她打电话给儿子李明,希望他能在这个困难的时刻伸出援手。但她的话语始终是温和的,“明儿,你妈我这边有点困难,你爸爸他..."电话那头李明却打断了她的话,“妈,公司这边事情太多,我最近手头也紧,你看先这样吧。”挂了电话,李桂英的手微微颤抖,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和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深了,医院的灯光显得格外昏黄。李桂英坐在病床边看着老吴苍白的脸,不由自主地抚摸着他的手,“老伴,你要坚强,我会想办法的。”她对着老吴做出承诺,尽管心中充满了不确定。

回到家里,李桂英环视这个曾经充满温馨而现在显得空荡的房间,她知道自己不能再依赖任何人,唯有靠自己。她决定将那些曾经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用于老吴的救治。老伴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尽管道路艰难,她也要走下去。

老吴的情况没有太大的起色,医生说需要继续治疗,可能还要动手术。手术费用对于李桂英来说更是天文数字。她面对这样的挑战,坚强却也无助。身旁的老伴不知道家中的经济压力,还安慰她说,“咱们以前不是也过过难关吗?这次也一样。”李桂英强笑着,心里却在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夜晚李桂英独自一人坐在屋檐下,望着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哭了。泪水带走了多少的辛苦与无奈,也带不走眼前的现实。她想到了儿子,那个曾经让她满怀希望的孩子。现实告诉她,除了自己,谁都不能指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滴滴的盐水缓缓滴落,每一声“滴答”都像是在提醒李桂英,时间在流逝,积蓄也在减少。她坐在医院的病房里,看着窗外忙碌的人群,心里却荒凉如同雪野。存折上仅剩的八百元,比起庞大的医药费,就像一叶扁舟在汹涌的大海上漂浮。

“妈,怎么了?”电话那头,李明听出了李桂英沉重的呼吸。他知道,每当母亲这样沉默,总是有什么大事。

李桂英深吸了一口气,咬牙切齿:“明儿,是时候为家里做点事了,你爸爸这病,咱们家的积蓄快要用完了。”她的声音尽量保持冷静,但李明还是感到了母亲话语中隐藏的绝望。

“妈,我这边确实...”李明试图解释现实的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还小吗?”李桂英打断了儿子的话,“你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是不是应该担当点什么?你爸不是你爸吗?”

李明的沉默像一块巨石压在李桂英心上,她不明白,这个她倾注了所有爱的儿子,何时变得如此疏远。

老吴在病床上翻身,发出低微的呻吟。李桂英收回了目光,柔声安慰着:“老吴,别急,咱们会好起来的。”

电话那头的李明,却是件事业奋斗中的强者,母亲的话让他长久的沉默后也有了冲动。“妈,我会回来的,我会想办法的。”李明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电话挂断,李桂英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她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她尽到了作为母亲的责任,至少她尝试去改变了什么。对于李桂英来说,这已经足够。

窗外,夕阳余晖洒在医院的走廊上,走廊里往来匆忙的人们脸上带着慌张或平静,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在继续着。李桂英静静坐着,她知道,自己的故事也还没有结束,而她,依旧会为家人守候、奋斗。

渐渐地,李明在医院呆的时间越来越多,工作的事由他的合伙人暂代。他开始亲自为父亲老吴做饭,陪同医生咨询,甚至学会了按摩帮助老吴缓解疼痛。李桂英在儿子的身边默默支持,她看到了李明从一个事业至上的商人慢慢变回了那个懂事的孩子。

在一个清晨,初升的阳光洒在了病房的床头,老吴睁开了眼。“桂英,明儿,我感觉好多了。”老吴的声音虽然依旧虚弱,但眼中的神光却让李桂英和李明都看到了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伴,这都是咱儿子日夜操劳的结果。”李桂英搭着李明的手,感激地说,而李明则有稍许不好意思,“妈,都是我以前不懂事,没有做到一个儿子的责任。”

随后的日子里,老吴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李明也想通了许多。他开始重视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不再像之前那样忽视身边人的感受。

家庭的氛围也随之变化。以前只有李桂英一人忙碌的家,现在多了李明的身影。两人一起煮饭,一起看电视,讨论着关于医疗和保健的节目,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那个关于“让你儿子管你”的嘲笑,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李明真的“管”起了这个家,也“管”起了对父亲的责任。老吴直言不讳地说,“这次真是多亏了咱儿子,让老头子我有了再次活下去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疾病是残酷的,它能带走一个家庭的笑容,但同时也能在经历苦难后,让人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羁绊。一场疾病,仿佛一场深刻的家庭课程,让李桂英明白了什么是抗击命运的坚强,也让李明学会了责任和关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居住场所,而是情感的港湾,是无数个“努力”、“坚持”与“爱”的综合体。李桂英,这个曾被生活打磨得如此坚强的女人,她从这段经历中学会了释怀与接纳,她明白,生活的路还很长,她会和家人一起,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