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年第4期发表了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的《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早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围产儿及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孕妇增加,妊娠间隔改变,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发生率增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早产率呈上升趋势。该《指南》是在《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基础上的更新版,更新内容主要包括早产定义的讨论、识别早产高危人群的方法、预防策略新的循证证据及治疗方法,共形成了18条推荐意见,以期降低我国早产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降低早产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指南》建议,对有早产或晚期流产史的孕妇,妊娠16~24周使用标准方法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长度(CL),CL≤25 mm可诊断为子宫颈缩短。第1次产前检查时即应详细了解早产高危因素,以便尽可能针对性预防;宣教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体重管理,使妊娠期体重增加合理。在早产高发地区,妊娠12周后可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预防早产。对有早产或晚期流产史者,推荐妊娠16周开始阴道用微粒化孕酮200 mg/d,或阴道用孕酮凝胶90 mg/d,至妊娠36周。对于无早产史,但妊娠24周前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缩短(CL≤25 mm)者,推荐阴道用微粒化孕酮200 mg/d,或阴道用孕酮凝胶90 mg/d,至妊娠36周。对晚期流产或早产史≥3次者,妊娠早期(颈部透明层厚度检查后)可行预防性子宫颈环扎术。实施子宫颈环扎术前需要排除手术禁忌证,包括绒毛膜羊膜炎、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窘迫、胎儿严重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死胎等。对于先兆早产或早产临产,需行促胎肺成熟治疗,需宫内转运至有早产儿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者,或需用硫酸镁保护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者,推荐应用宫缩抑制剂,但疗程不超过48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