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深入,我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为国际友好和人类进步做出众多积极贡献。其中,因由我国在农业领域的不断努力,我国农业水平大幅上涨,众多现代化高水平研究成果投产并取得诸多优异成绩,我国也从世界粮食救援的接受者转变成为国际粮食安全的保卫者。

而这样的转变背后,离不开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顶尖高水平农业高校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最近,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国际项目又一次登上热搜,引得多国人民连连称赞。它就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坦合作的“小豆子 大营养”项目。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陈明健在接受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大国外交》独家专访时介绍了中坦合作中的亮点成果,其中点赞了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在坦桑尼亚开展的该项目。据悉,该项目旨在将中国的农业和减贫发展经验带给当地农民,帮助当地农户提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改善营养水平,推动当地减贫。更有趣的是,坦桑当地农户将农大专家教他们制作的豆浆称为“China Drink”(中国饮料),广受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未来,农大李小云教授团队将继续尝试通过提升坦桑尼亚农村地区的大豆种植技术水平,推动大豆价值链的发展,以改善当地农民营养水平,加快形成基于中国经验、适用当地的“贫困-农业-营养健康”复合技术与管理体系。

其实上述这类项目还有很多,这不仅是全球化特征在国际间日趋显著的今天,我国大国担当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农业大学持续奉行的“解民生之多艰”校训的无声表达。与此同时,这也不仅仅是该校单方面的输出,在这类项目实践的进程中,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小编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该校共有25个一级学科上榜。其中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以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等9个学科获评A级学科。同时,据最新ESI学科排名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1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要极为注意的是,该校所有学科论文总引量进入全球前1%,在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的总引量更是保持在全球前千分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在这一数据上可谓是万里挑一高校,学科论文被引量保持在全球前列这一现象是很能够说明问题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论文质量在相关科研领域乃至于整个行业都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无论是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还是其他研究议题的推导论证都倾向于参考和学习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论证。

这是该校科研水平的强有力证明,而这种多次被引现象也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农业大学学科研究在国际间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农业大学正式一所有担当、有实力的高校。这样的高校在考生高考志愿选择过程中的价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