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说起数字化转型,就不得不提“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这几个概念。

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大方面。指的是利用AI、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去发展新的产业,或者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数字产业化,就是直接销售数字技术本身,说白了就是“创造搞钱的机会”,包括基础信息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产业,指的是“技术的‘钞能力’”。

比如说ChatGPT火了之后,它的开发公司OpenAI就推出了 Chat Plus 服务,让会员优先体验“快速回应”新功能,订阅费是每月20美金。

产业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去改造传统行业,提高生产率,说人话就是“提升搞钱的效率”。它涵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应用场景。

我们常说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往往指的是“传统行业进行产业数字化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

数字化转型,简单理解,就是传统企业围绕业务问题,用数字技术(比如现在火得一塌糊涂的 AI )和工具,去解决业务问题。

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从“业务需求”出发,最终回归到解决“业务问题”——是通过将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AI 等数字化技术与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各环节相结合,利用客观规律及软件技术,去改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模式、流程和价值创造方式的过程。

从工作开展角度看,数字化转型涉及战略调整、能力建设、技术创新、管理变革、模式转变等一系列转型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把“自动化+信息化+数据化”三个维度打通,从而实现数据和业务一体化。业务产生数据,数据的洞见再反过来指导业务。

作为打通数字化建设的最后一步,应用软件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软件主要包括工业软件、基础办公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和流程优化软件四类。

举个例子:

传统的固定资产盘点,需要财务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安排工作人员,拿着纸质表格,对固定资产逐一打钩核对。盘点时,如果发现资产信息变动,就要在表格上手动修改,最后誊抄到电子表格里。

而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技术和工具去改进业务流程,将物理世界的资产管理搬到数字世界,重塑产品、服务、盈利模式和客户体验。

再说回固定资产盘点,在数字时代,我们可以采用资产管理系统,将之前“数码化”了的数据同步到系统里。在盘点时,工作人员只需用手机或者PDA 根据盘点范围创建盘点单,进行扫码盘点。如果有需要修改信息的,扫码后直接修改,盘点结束后,再导出盘点结果,或者直接提交到云端。

美络科技资产管理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络科技资产管理系统

又比如企业采用协同办公软件,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应对流程审批、报销、合同、人事、会议、文档、档案、采购等各类场景的需求,重塑沟通和协作模式,提升经营管理的效能。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用到哪些协同办公、企业管理软件和流程优化软件?

首先,是“业务转型”。

首先,是“业务转型”。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新兴数字技术、高端数字人才和充足资金储备的支撑。

不同行业不同体量的企业,由于发展基础、转型认知、资金、技术、人才等不同,企业间的数字化程度也必定不同。

中小企业规模相对小,通常缺乏以上因素,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其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诉求,更多停留在管理层面比如:怎样把财务管理系统、值班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用起来,将线下流程管理搬到线上,形成数据,进而连接各个系统,实现数据互通。

大型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储备雄厚,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单一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比如传统的制造企业需要ERP+OA,而服务型行业需要CRM+OA。

因此,数字化转型需要“因企制宜”,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整体策略,沿着“从无到有”“从有到‘融’”“从‘融’到控”的数字化建设路线,有序实施推进,同时在功能搭建方面做到“从有到优”。

第一阶段:实现数字化“从无到有”,有序搭建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数字化底座。

围绕基础办公场景,通过构建综合协同办公平台,打造信息门户、人事管理、督办管理、会议管理、财务管理、公文管理、综合行政、值班管理、移动办公等应用系统,连接人员和组织,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快速协同、信息的精准触达,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完善资源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阶段:实现“从有到‘融’”,稳步融合业务运营与管理,拓展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应用。

搭建办公平台,将所有业务数字化,实现业务和财务的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阶段:实现“从‘融’到控”,深挖数据价值,助力科学决策。

打造数字化生态体系,拓展出更多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如内控合规、绩效管理等等,实现企业核心数据量化分析,同时集成各业务系统,实现数据的统一调用、分析与价值挖掘,以更低的运营成本、更到位的管控提升工作效率,助力科学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数字化自主能力建设”。

其次,是“数字化自主能力建设”。

未来,企业会采购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但通用化的系统很难满足企业的综合需求,如果企业同时购买多个系统,就会容易出现信息孤岛问题。

而且通用型的软件,功能单一,同质化严重,企业的特定需求难以实现,过多的二次开发,更会影响使用体验。

而根据具体要求去定制开发软件,企业通常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提需求、走审批、选择开发团队、讲解需求、制定解决方案……

一步步对接下来,必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此外,由于IT人员和业务人员知识面不同、专业侧重方向不同,沟通起来可能存在鸿沟,容易出现应用“货不对板”的情况。

针对以上难题,低代码开发平台恰好可以派上用场。

低代码开发平台,助力各类业务场景数字化

低代码开发平台,助力各类业务场景数字化

作为广受欢迎的数字化工具之一,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轻松实现数字化应用的全栈式开发与管理:从构建数字化应用到应用部署,再到更新迭代,企业的各种即时个性化需求,都能在平台上快速得到满足。

美络低代码统一应用开发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络低代码统一应用开发平台

具体而言,低代码开发平台通常具有以下几种能力:

其一,是开发及管理能力。开发人员无需编码,便能生成企业应用的常见功能,开发包括含有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工作流和数据服务的完整应用程序。

其二,是集成与拓展能力。凭借“可视化、组件化、框架化”这三大特点,开发人员使用少量代码,就能开发出更多的扩展功能。

其三,是系统对接能力。平台内置API接口功能,使企业级应用可集成或对接其它系统,打通数据连接,避免信息孤岛。

其四,是数据处理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处理高并发和对复杂报表的处理能力上。

从实现数字化办公,到业务数字化、营造“数据大陆”,再到数字化自主能力建设,这是一条无限延伸的数字化能力进化之路。希望更多的企业在探索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顺、走得更远,更快实现降本增效的转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