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心理疾病,它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剖析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催眠疗法,并通过我们成功助力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案例,展示了其显著的疗效。同时,我们将探讨了家庭环境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佳佳(化名)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独生女,母亲是小学老师。自2019年10月开始,就出现了双相障碍的一些躯体症状,如早上起床非常困难,而且整天无精打采,对人生感到迷茫,隔一段时间后又异常兴奋,对于学习和人生的目标又极度自信。

一开始以为只是正常的青春期现象,但直到症状加重、病情严重后才去医院就诊,在医院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通过药物治疗,佳佳的躯体症状得到了控制,但心脏仍感到不适,行动受限。尽管医院体检未发现器质性问题,后来复查时医生指出可能是药量不足,需要调整。

由于害怕女儿年纪轻轻就过度依赖药物,佳佳母亲在网上了解到双相情感障碍的一些信息后,偶然了解到荣新奇教授的催眠疗法,于是在2020年1月驱车到长沙进行为期两周的催眠疗愈尝试。经过连续两周的催眠疗愈后,发现效果明显,能很好地解决药物对心脏不适的问题。在后续的心理咨询中,用催眠疗法来回溯其内在的心结和认知上的一些偏差,并进行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佳佳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家庭环境对她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小经历了多次家庭冲突和心理创伤。比如一次的春游事件,佳佳在小学二年级时,因为母亲未按她的意愿准备零食而感到委屈。母亲的反应是严厉的,要求佳佳表示感谢而不是表达不满,这种沟通方式导致了佳佳的压抑感和无力感。

还有一次是高中的一次自残事件,在高一下学期,佳佳因家庭出游计划未能实现而感到极度失望,最终导致自残行为。母亲的反应是愤怒而非关心,这进一步加剧了佳佳的绝望感。尽管后来母亲带佳佳去看心理医生,但她对医生的表述似乎并不真诚,这可能影响了佳佳对治疗的态度和效果。

经过荣教授的几次催眠回溯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佳佳逐渐接受其家庭过去的一些负面影响,现在也能较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两年下来也没有再复发,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次催眠疗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双相情感障碍不仅需药物和心理的双重治疗,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中有效的沟通和情感表达,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佳佳的案例中,药物治疗帮助她控制了躯体症状,但心理治疗的效果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支持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理解和支持的环境,更是患者战胜双相情感障碍的强大后盾。当家庭成员能够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时,这种支持会变得更加有力。

另外,她母亲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她不仅主动去了解催眠疗法,并带佳佳来长沙接受治疗,还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佳佳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这种支持让佳佳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帮助她更好地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因此,我们强调家庭支持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重要性。家庭成员应该努力了解患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理解和支持的环境,并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就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