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彭德怀去世的消息传到朱德的耳中,他当时扶着拐杖,面色沉重,沉思良久之后才重重叹息。

朱德问身旁的人,说:“他离去前有说什么吗?”

彭德怀老总去世前一直念叨您的名字,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你们为啥不告诉我?”朱德怒了,他用拐杖敲击地面,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周围人沉默,因为当时朱德老总的身体情况也不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的病情怕会更加恶化。

悲伤之后,朱德又恢复沉默,他走到窗边,眺望彭德怀所在医院的方向,内心百感交集,又心如死灰。

彭德怀老总在离世前究竟说了什么呢?朱德和彭德怀的关系有多好呢?

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殊途同归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上,彭德怀与朱德两位将军都是德高望重,深受崇敬的人物,他们被下面的士兵与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总”。

他们曾在战场上奋力厮杀、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

虽然两人都曾在战场上结为生死兄弟,共同出生入死,但他们的前半生却有着不同的经历,可谓是殊途同归。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在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佃农家庭里出生,地主的压迫,贫穷的家庭,让朱德从小便有一颗上进的心。

他不甘心像他父母那样一辈子做佃农,所以他刻苦读书,于1909年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进行学习,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的日子里,他接触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这股先进思想的引导下,他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推翻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里,朱德也身处其中。

虽然当时的朱德仅仅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他的一生也从辛亥革命开始,正式踏上革命的征程。

“马克思主义我看行,可以搞。”朱德在经历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对着自己的朋友说。

1922年,朱德为更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他来到德国寻求革命真理,在这里他遇到另一个对他影响深厚的人物,那就是周恩来。

“异国他乡,能遇到国人,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周恩来伸出手,微笑着对朱德说。

“幸会!”朱德也伸出手,大方地握紧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周恩来的介绍下,朱德和周恩来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还在德国格丁根市的一所大学进行留学。因为在德国屡次进行革命运动,朱德被德国政府驱逐。

万般无奈之下,朱德又辗转来到苏联,在这里进行军事学习。

朱德虽然出身贫困,但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是学有所成的,是见识过大世面的。

在外留学、独自拼搏的时光,给他的性格带来很大影响,他越发坚韧,隐忍,睿智。

这些性格上的闪光点也在战场上给他带来莫大助力,使他成为近代中国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反观彭德怀,他的前半辈子就过得更为艰辛一些。

1898年10月24日,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迎来一个新生命,那就是彭德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的家庭十分贫穷,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即使是这样,彭德怀的父母依旧希望他能去读书,去学习知识,所以供彭德怀去上了两年学。

彭德怀去上学,家中不仅少了一个劳动力,还要支付他的学费,所以彭德怀的父亲便说:“儿,咱实在没有多的钱去上学,不如回来吧。咱当农民,地地道道,老老实实,也没有什么不好。”

彭德怀很懂事,他明白家里的苦楚,所以第二天便不再去学堂,而是穿上草鞋,戴着草帽,跟着父母下地务农去了。

但是接连几年收成都十分糟糕,光靠种地已经养活不了一家人。

彭德怀就脱去草帽,草鞋,穿上布鞋,拿起外套,对着父母说:“这几年收成实在太坏,这样下去不行。我决定去下煤窑做工,这样赚的钱多,我已经决定,请原谅儿不能在父母膝前尽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这句话,彭德怀便离开家门来到村庄旁边的煤窑做了一名煤矿工人,天天早出晚归,灰头土面,在煤窑、煤洞里面穿梭。

虽然他已经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他很有当年陈胜、吴广之志,他常常对身旁的工友说:“老百姓过得贫穷、糟糕,这不仅是天的错,更是人的错!”

在煤矿里打工的彭德怀还不满15岁,但他一身正气,壮志满怀,疾恶如仇。

有一年闹大饥荒,路面上随处可见吃不饱的孩子,他们手里拿着一块观音土,肚子胀得像个皮球一样。

吃过观音土的人,虽然能暂时感觉饱腹,但其实命不久矣。

彭德怀忍受不了这样的人间悲剧,他加入浩浩荡荡的饥民闹粜的队伍中去,大声疾呼,出头逞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没曾想,彭德怀却因此被官府通缉,煤矿那里也不再收他做工,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来到洞庭湖,当一名更为劳苦的堤工。

似乎是上天故意抛出的契机,湘军路过洞庭湖,彭德怀远远便看到这一群身着军装,手拿枪炮的部队,他心生向往。

“手里没枪,兜里没弹,这怎能翻身立命?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是看不惯这鸟世道了!”彭德怀往地上啐了一口,丢掉堤工的装备,转头加入了湘军。

但在湘军内部混得越久,彭德怀越发现这支部队的致命缺陷。

它的宗族气息太过浓厚,一点儿也不像一支现代军队。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曾经朝气蓬勃的军队也在慢慢腐败堕落。

彭德怀对于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感到深深的无能为力,他几度愤怒,又几度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要做点什么,才像一个男子汉!”彭德怀说道。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在连队里秘密组织“救贫会”,希望能够依靠这个组织劫富救贫,帮助百姓。

他将目标放在惩治恶霸,救扶弱小之上,所以当时的一个恶霸成为彭德怀的眼中钉。一番安排之后,他派会员杀死那个恶霸。

但消息却无意间走漏,官府立马派人来抓捕彭德怀,他还来不及反应,便被一群人扭送着上路。

一路上彭德怀一言不发,他在默默等待一个机会。

终于,看守他的官兵跑去树林里小解,他立刻挣脱开束缚他的绳索,转身逃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江湖中隐姓埋名几年后,1922年在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出现彭德怀的身影,他来到讲武堂成为一名学生,梦想同样是当一名军人。

二、革命友情

彭德怀与朱德的革命友情是在井冈山时期建立下的。

1927年国共合作破灭,大革命面临失败,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之下,彭德怀毅然决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平江起义,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声势。

在党的号召下,彭德怀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在这里他与朱德,毛泽东顺利会师。

在当时看来,这只是几支不同部队的会师而已。但从现在看,这将是一次史诗性的见面,朱德,彭德怀与毛泽东三人汇聚在一起。

犹如鱼入大海,龙腾青天,他们三人注定会精诚合作,一起携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毛、彭、黄是当时中国红军的杰出领导人,是让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的优秀首领。

在井冈山拼搏的日子里,他们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于井冈山的围剿,另一个任务就是尽量扩大根据地。

而朱德与彭德怀更是在此期间配合密切,他们常常一人外出打仗,一人留守根据地。

为着战绩、政绩他们不知道多少次“暗自较劲”,都想着在成绩上压对方一头。

但其实两人见面之后,又从心底佩服对方。

在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下棋,练拳,谈话。

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步步维艰,彭德怀与朱德等人极尽全力,排除万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个小土坡、几千号人的小势力变成横跨两省、坐拥十几万军队的优秀革命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打下如此优秀的成绩,朱德与彭德怀二人功不可没。

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朱德与彭德怀的合作更加密切,他们二人的名字常常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之中。

1937年9月,八路军向着晋西北出发,路过太原市,整个部队已经疲惫不堪,难以前行,朱德和彭德怀便决定在太原下榻。

但是这个决定是充满危险的,因为当时太原城内不仅充斥着敌军特务和奸细,还有国民党反动派的暗潮汹涌。

彭德怀放心不下,他担心在这里入住会使朱德的安全受到威胁。

所以到了晚上,他专门召开保卫会议,要求各位同志严加防守,务必保证朱德将军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完会议过后,彭德怀仍然不放心,他亲自来到朱德的休息处,仔细观察,排查任何一处可疑点。

“彭老总,你回去休息吧,你这样,我怎么过意得去?”朱德打开房门,脸上带着一些歉意。

“没事,这些都是我想做的,那我现在回去了!”彭德怀哈哈大笑几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回到房间后,彭德怀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又披上军装来到院子里左右巡逻。

他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要醒过来。

其他同志劝彭德怀回去休息,彭德怀却摆摆手,看着深夜里的黑暗,忧心忡忡地说:“朱老总坐火车长途跋涉,路途遥远,已经十分辛苦,只要能够保证朱老总和军委机关的安全,我累一点也没有什么,明天早上还可以在马背上睡觉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等朱老总明早醒来时,才发现彭德怀眼睛下挂着两个黑眼圈和两个烟草袋,他打趣彭德怀,说:“在床上睡不好觉,偏要到马背上才能睡得好,是吧?”

彭德怀扣扣后脑勺,满不在意地哈哈大笑。

其实不只是彭德怀关心朱德的安全,朱德也十分照顾彭德怀,关心他的日常生活。

知道彭德怀有胃病,所以在八路军来到五台县南茹村时,朱德就告诉炊事员,让他把彭德怀的饭做得软一点,粗盐要炒一炒,再加进菜里,这样彭德怀的胃病就不会再犯。

彭德怀知道这件事情后,连忙跑到朱德的房间里,说:“连朱老总你都是吃的家常饭,我又怎么敢搞特殊呢?”

朱德回答说:“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你的胃病你自己也要在意,要照顾好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那么粗盐还是炒一炒,再放进碗里,但是饭菜还是和大家一起吃!”

因为行军打仗,大家吃的伙食一般都很随便,如果遇到敌人封锁,那么情况就更加糟糕,大家只能吃一些高粱糊糊和黑豆汤来填饱肚子。

所以彭德怀的胃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越来越严重。

有一次朱德的朋友从远方给他捎来一包茶叶,看着透着清香的茶叶袋子,朱德第一时间就想起彭德怀。

“他出生于茶乡,从小就有喝茶的习惯,在外面奔波,没有茶喝,确实苦了他。”朱德转手将这包茶叶送给彭德怀。

彭德怀也没有推让,他看着茶叶,闻着清香,嘴巴里早就感到口渴难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懂我者,朱老总也!”彭德怀一边泡茶一边说。

这包茶叶彭德怀喝了很久,因为十分珍贵,每次他都只拿出一点点来泡水,通常还要泡七八遍,才舍得倒掉。

“抗日那段时间,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回想起来却也是充实的,快乐的,因为身边有珍贵的战友。”朱德和彭德怀在年老时,也常常促膝长谈,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他们的感受是相同的。

三、远去朝鲜

1950年,朝鲜战争的火花飘到中国边界。朝鲜与中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朝鲜国门被打破,中国的安全也岌岌可危。

虽然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国贫民困,急需恢复与发展。但是毛主席再三思索后仍然叫来各位将军,说:“援助朝鲜是必要的,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派谁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了这句话,彭德怀率先站起身来,他大声地说:“如果真让美军陈兵鸭绿江口,那么想要谈发展,想要谈恢复,那都是空谈,我要去,请派我去吧!”

经过再三讨论,最终决定派彭德怀前往朝鲜。

彭德怀剑锋一指,美军节节败退。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越过三八线,彻底将美军的狂妄气焰浇灭。

1951年4月22日,第5次战役由彭德怀领导,这场交战歼灭敌军28000多人,给予美军沉重的一击。迫不得已之下,美军提出和谈要求。

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上自己的名字,他放下笔,沉重地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在朝鲜战争接近尾声时,彭德怀就已经回到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来到故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连忙脱下军装,甩掉皮鞋,匆匆忙忙来到招待所的浴室里洗澡。

“小李,有没有换洗衣服?”彭德怀在进入浴室前一刻,冲着门外喊道。

“老总,我们回来得匆忙。你的衣服都还在朝鲜,没来得及带回来。”门外的声音有些尴尬。

彭德怀行军在外有一个习惯,就是尽量将行装精简,不让沉重的包裹拖慢自己的脚步,所以常常只带一套换洗衣服。

“行吧,那就只洗澡,不换衣服!”彭德怀无奈地说。

可谁知等彭德怀洗好澡后,便看到门外堆着一套新衣服,旁边还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朱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怎么来了?”彭德怀有些惊喜,他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就赤条条地冲出浴室。

“我就知道你的习惯,肯定没有带换洗衣服吧!这不,就给你送来了。这些是我的衣服,也不知道你穿着合不合身。”朱德将衣服往前推了推。

他们两人行军作战,互相陪伴许多年,对方的习惯、性格都已经了如指掌。

不用多说,就知道对方需要什么。

但人总有离别,1974年,彭德怀去世,只能留下一句话:“多想再和朱老总一起下盘棋。”

可惜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彭德怀便撒手人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7月6日,朱德因为感冒住院,但是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在最后一次昏迷后便悄然离世。

两位战友可能已经在天的另一边相聚,他们现在是在下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