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7月18日,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第四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在上博拉开帷幕。这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在昨日举行的推介会上,介绍了本次展览的整体情况,其中汇集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这些文物精选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七家埃及重点博物馆和萨卡拉地区的最新考古发现,其中超过95%以上的文物是首次来到亚洲。与此同时,上海博物馆也将提供几十件馆藏埃及相关文物参与此次展览,与古埃及文物形成跨文化对话。这批上博馆藏文物也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由于展品数量众多、尺寸较大,“金字塔之巅”展品运输采用了特批航线专机,文物由专机从开罗直接运输到上海。本次展览亦是上海博物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特展,为配合展览举办,上海博物馆改造了人民广场馆一楼的三个展厅,展陈空间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

褚晓波以“一部通史,两个专题”形容本次展览的结构。展览通过“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和“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板块展开独立叙事,带领观众回顾3000年古埃及文明。“法老的国度”将是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该板块将展出300余件文物,聚焦古埃及人的宇宙观念、社会秩序、文字书写、工匠技艺、墓葬习俗等,涵盖从社会制度、日常生活到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

 重点展出文物:石灰岩彩绘碑(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点展出文物:石灰岩彩绘碑(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萨卡拉的秘密”将通过展示400余件文物解读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萨卡拉是埃及最古老的都城孟菲斯的墓葬区,有3-13王朝的13座金字塔,也是贵族墓葬、动物木乃伊埋葬极其密集之处。2018年以来,埃及国家考古队在萨卡拉北区陆续发掘出一批重要墓葬,包括一座罕见的猫神巴斯特神庙。该板块将全球首次系统公布埃及国家考古队在萨卡拉地区展开自主考古以来取得的重大发现,展示古埃及文化中的神圣动物崇拜、猫女神巴斯特的供奉和猫神祭司丧葬习俗等。

据褚晓波介绍,彩绘人性木棺是萨卡拉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发掘出了罕见的绿脸木棺。此前,埃及彩棺大多出土于埃及南部城市底比斯,在萨卡拉出土的这批彩绘木棺将改变埃及彩棺的类型学。这一展厅将“青少年友好”纳入设计原则,降低展柜和陈列带的高度,设计可触摸的文物模型,动态演绎猫神的一体两面,并营造一处蒙太奇的猫神圣殿,以期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引发观众遐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点展出文物:青铜猫首人身巴斯特像(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点展出文物:猫木乃伊(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9岁登基、18岁去世的法老图坦卡蒙因在历史上长期默默无闻,但因1922年其墓葬首次被发现而声名远扬,一举成为埃及最有名的法老之一。“图坦卡蒙的时代”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进入帝国时代的背景入手,上溯阿蒙神信仰的发展和18王朝国王埃赫纳吞的宗教改革——这是多神信仰与一神信仰的一次分野,下推少年图坦卡蒙治下的传统宗教回归及后世影响。展览叙事与富有节奏的展厅空间相融合。观众将通过狭长走道进入环绕式的影像空间,目睹年轻法老的生命祭典、共情公元前14世纪的生死别离;而大型雕像附近的留白,则试图还原从建筑内部眺望外部沙漠所见的宏伟场景,并为两位法老的雕像对望留出足够空间。

 重点展出文物:纳芙蒂蒂浮雕(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点展出文物:纳芙蒂蒂浮雕(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在本次展览中,上博将运用数字技术,给予观众沉浸式观展体验。在二楼第二展厅,观众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开一段45分钟的VR“时空旅行”。“博物馆奇‘喵’夜”也将定期举办,欢迎观众携带宠物猫观展——这在全球综合类博物馆中尚属首创。

“金字塔之巅”将从2024年7月19日展出至2025年8月17日,展期长达1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