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福建舰比美国福特号领先的只是电磁弹射和电磁阻拦装置,其实有个细节都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每一个电子工程师的噩梦——电磁兼容性(EMC),如果这个不过关,那么整艘航母都处于不稳定之中,也随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咱们福建舰航母的舰岛上足足安装了32面相控阵雷达天线,涵盖了几乎所有频段。就连四座新型近防炮的火控雷达天线也由原先1130近防炮的圆盘型换成了比较厚的长方形相控阵天线。

马伟明院士力排众议让电磁弹射和电磁阻拦上航母的故事,你肯定听过,但是全舰雷达实现相控阵化缺失难上加难,美军福特号航母服役快6年了,电磁弹射技术和新型阻拦索故障不断,至今F-35舰载机还不能上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特号舰岛的雷达也还是一个个“球形”,整个舰岛看起来像“帆船”,其实是说明其雷达数量、先进程度、雷达隐身性能等都不如福建舰航母

其实笔者推测其电磁兼容性也是一塌糊涂。福建舰舰岛上的相控阵雷达中有多个波段的通信天线,还有电子支援或电子干扰天线,实现相控阵化还只是表象,能通过电磁兼容性才是关键。否则雷达、电子战、通信、导航的一体化和相控阵化的整体功能根本无法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一定还记得,从055大驱开始,我国相控阵雷达和一体化桅杆就开始使用,而此前被媒体报道称为“最年轻航母建造总师”的王硕威真是解决舰艇和航母电磁兼容的高手。

1980年出生的他,工作22年以来,完整经历了海军第三代驱逐舰、我国三艘航母的研制过程。可能大家还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是国产航母总设计师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原因很简单,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只不过大家忽略了这个关键词。2018年王硕威获得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时,媒体报道中提到他主要负责两件事:

第一,在建造舰艇中,他创新性采用“总段为导向,各专业协同推进的区域设计模式”提高设计和建造水平,并建立了三纬一体化平台。这其实是相当于建筑领域的“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统。

第二,开创性完成航母电磁兼容性1:1陆上联合试验,首次形成了电磁干扰性静态与动态等效试验、脉冲电磁环境下弹药安全裕度等效试验等创新方法,有效攻克了工程研制难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其实王硕威最主要的技术是“航母电磁兼容”方面的,具有“开创性”。他作为辽宁号航母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负责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航母的电磁兼容性。

否则,航母上那么多电子设备,一旦工作起来互相干扰,再厉害的功能都白费。在辽宁舰之前,美国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测试和评估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各方面的设施、设备、人员、技术都非常完备。

而中国在舰船电磁兼容性试验方面基本处于空白阶段,王硕威就用1:1陆上联合试验的办法逐步解决了问题。当然这几年中,经历了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山东舰航母,到现在的福建舰航母基本都遵循王硕威总结的“母型设计法”,提前暴露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可以说,福建舰设计、建造、下水、系泊试验和海试进行的如此流畅,更多的“王硕威们”一直在努力。

是的,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在国防装备一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其中就有王硕威团队搞定的航母电磁兼容性问题。没有这个,航母既没有千里眼,也没有顺风耳,更没有隐身性。最为关键的是在电磁战中还将处于劣势。

大家还记得055大驱“南昌”舰前出100海里、直面美军航母缠斗20多天,并且成功化解他国战机俯冲威胁,被授予“时代楷模”的报道,其实其中南昌舰的态势感知能力以及电磁战能力就是关键要素之一,其次才是数以百计的垂发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仔细看新闻的话,就不难发现南昌舰的态势感知能力和电子战能力已经到达了惊人的程度,否则不费一枪一弹凭什么与美军航母战斗群缠斗20余天?

好了,至于福建舰航母是如何实现电磁兼容的?到底先进到什么程度?咱们就不讨论了,知道厉害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昌舰上有一个标语,让我刻骨铭心:战争会撕去一切假面。我相信每一位参加航母或者舰艇设计建造等工作的人员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所以,为了战斗力,他们日夜兼程,殚精竭虑。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