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庞大的鳄雀鳝面前,小小的罗非鱼可能不堪一击。但正是罗非鱼那弱不禁风的外表,欺骗了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方水域,罗非鱼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可能有点夸张,但把本土鱼打得落花流水,却是罗非鱼给人们带来的意外“惊吓”。

01:鳄雀鳝VS罗非鱼

鳄雀鳝,相信经过河南汝州的“抽水捕鱼”事件之后,这种鱼的名字已经如雷贯耳,妇孺皆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凭它那凶猛的外表,封其为淡水鱼“王者”也不为过。如果论“单兵作战”能力,鳄雀鳝在淡水水域估计没有对手,就连凶猛的鱤鱼,在它面前估计也得低头溜走。

来用自己的身体丈量一下鳄雀鳝的体型:一般情况1.2-1.8米,体重45-72天克,最长可达3米,体重170千克以上。

是不是感觉自己显得渺小了很多!这哪里是鱼,妥妥的巨无霸啊!比一个成年人还要威猛。别忘了,它们可是鳄鱼的近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看罗非鱼:比常见的鲫鱼大不了多少,垂钓爱好者按照体型大小,给它们依次命名为指甲非、巴掌非、斤非、公斤非等等。

罗非鱼可以长到几公斤甚至十几斤,但在淡水鱼王者——鳄雀鳝面前,它们就是游动的“辣条”,鳄雀鳝遇到它,可以一口一个,吃起来“嘎嘣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体型相比,罗非鱼完败。但生物的竞争,有时候看的并不是体型的大小。

02:看似弱小的罗非,实则更“强大”

有时候往往浓缩的才是精华,罗非鱼看似体型较小,但在“攻城略地”方面,它们可是鳄雀鳝的师父。

在南方水域,比如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如果提起罗非鱼,垂钓爱好者们恐怕会有阴影,对这种鱼避之不及。只要有罗非鱼的地方,很难再钓到其它鱼。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罗非鱼的数量太多了,但并不是钓鱼者想要的“巴掌非”或者“公斤非”,而是清一色的“指甲非”甚至“麻将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罗非鱼是实打实的“吃货”,水草、浮游动植物、小鱼小虾,只要是能吃的它们都是,更何况是香喷喷的鱼饵。“钓鱼佬”们扔下去的鱼饵,会被它们很快啃光。

如果说鳄雀鳝称霸淡水领域,靠的是它那比较威武的外表和锋利的牙齿,那么罗非鱼则依靠数量,完成了逆袭。

两广一带,很多水塘、河流,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罗非鱼,多得可以把河水“染黑”,让土著鱼类毫无办法。依靠数量优势,罗非鱼俨然成了水中“霸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是凶猛的黑鱼、鳄雀鳝,把罗非鱼当“辣条”吃也不怕,因为数量多得可能根本吃不完。

反观鳄雀鳝,除了在一些公园、小区内部掀起一阵浪花之外,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可以负责任地说,大多数人都见过罗非鱼,但可能见过鳄雀鳝的人不到千分之一。

03:和罗非鱼相比,鳄雀鳝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

按照常理,鳄雀鳝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且没有天敌制衡,它们应该比小小的罗非鱼更容易泛滥,但事实恰恰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更强大的鳄雀鳝,没有形成气候呢?我们试着从它的习性以及生态学方面,去解开这个谜团。

要知道,一种生物能否“泛滥”,关键看它们能不能“生”。生育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物种的未来,鳄雀鳝在这一方面,显得有些后继乏力。

并不是说它不能生,而是它们在繁殖方面,太不负责任。

这个水中巨无霸一次可以产卵10-20多万枚,也算不少了。只可惜,它们虽然是鳄鱼的近亲,但比鳄鱼还要“冷血”,生下来的孩子从来不管不问,没有保护幼崽的习性,所以导致幼鱼的成活率太低,大都被其他鱼类当成辣条给塞牙缝了。

再加上它们的性成熟较晚,雌鱼在11龄的时候才到产卵期。这个繁殖效率,在鱼类界算是低的了。

反观罗非鱼,则与之截然相反。罗非鱼是赫赫有名的“护幼专家”,在产卵的时候,它们会及时把鱼卵吞进嘴巴里,以防被其它鱼吃掉。幼鱼孵化出来后,它们还会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就赶忙将幼崽吞到口中,防止它们被天敌吃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可是妥妥的“保姆级”保护,让罗非鱼的繁殖效率,在鱼类当中遥遥领先。所以,它们才能在南方水域泛滥成灾。

可以说,鳄雀鳝在“生态入侵”方面,算是彻底输给了小小的罗非鱼。

当然,这也和大型动物的一些天生条件有关。它们通常有较低的繁殖率和较长的生命周期。此外,大型动物需要大量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这些资源的限制也会限制它们的种群规模。因此,即使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大型动物的种群也不一定会泛滥。

04:鳄雀鳝有“泛滥”的可能吗?

按照上面的说法,是不是意味着鳄雀鳝没有泛滥的可能?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判断一种生物对生态的影响,并非单单看其数量,而是要综合评定它们的破坏力。鳄雀鳝数量虽少,但它们可是凶猛的淡水鱼王,如果一个池塘或者湖泊,混入几条鳄雀鳝,也可能让整个水域的其它鱼类遭殃。

但对付鳄雀鳝的手段相对较多,大不了抽水抓鱼。因此,有专家分析,鳄雀鳝虽然凶猛,但它们暂不具备在野外形成大范围扩散泛滥的可能。

反观看似弱小的罗非鱼,一直在上演“扮猪吃老虎”的游戏,对不少地方的本土鱼形成很大的威胁。现在想想,当初引进罗非鱼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应该被它那柔弱的外表所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