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为本不动摇

守正创新不停步

——寄语上虞分中心建设成为特色学术品牌组织

绍兴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赵铭

编者按

2024年5月17日,在绍兴市上虞区举行了绍兴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上虞分中心授牌仪式。期间,绍兴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铭作“学术为本不动摇,守正创新不停步——寄语上虞分中心建设成为特色学术品牌组织”专题发言,对分中心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思路和要求。现将原文刊发,供同仁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现场照片

首先祝贺上虞分中心的成立,它标志着运河研究有了区域性实践基地,正在向区域延伸和下移。

希望上虞分中心在今后的岁月里,学术为本不动摇,守正创新不停步,经世致用,活化利用,以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己任,以新时代新使命审视运河时代价值,促进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关段运河纤道

一要发挥区域本土优势。充分依托上虞水文化研究、文史研究和乡土研究的优势,深入挖掘、梳理上虞运河段的文化资源,创新运河文化内涵,挖掘运河深厚底蕴、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不断创新保护、传承、利用的方式方法,数智赋能、活态展示、创意嫁接。通过开展区域范围内运河文化资源的调研、整理,全面认识运河,研究运河,改造运河,开启运河上虞段发展新篇章,让流淌千年的运河,绽放出新时代光彩,融入百姓美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十里河河道

二要加强运河文化阐释。运河是流动的文化长河,不仅是物质经济,更有文化和生活方式。我们既要关注运河本体的物理空间、生态空间,也要研究其历史文脉、历史变迁,突出基础性研究,深入挖掘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漕运文化、水工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商贸文化、生态文化、名人文化、诗画文化、非遗文化、旅游文化等系列研究阐释,在运河文脉的梳理与价值阐释、文物本体的保护、修复、传承、展示与利用,文艺创作、文化节庆、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及文创产业的发展振兴中,有所作为,主动担当。同时,也要重视运河文化的应用研究,在传承历史文脉中激发创造力,实现运河文化的价值转化和活化利用,推动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梳理、整合、转化,进一步激发人文经济新活力,不断推动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八里河河道

三要探索运河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升腾起运河沿岸的烟火气,散发出浓郁的人文味,找到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的最佳“打开方式”,讲好上虞运河故事。挖掘凝练精神文化,强化村落更新、生态修复、景观打造,进一步物化非遗文化,把厚重的积淀、自然的禀赋、文化的基因,挖掘好、整理好、转化好,开发出文旅市场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亮点。规划建设运河周边绿色廊道、城市运河绿地公园、公共文化场馆、乡村研学基地、数字智慧平台、人文乡村建设。加强运河文化旅游资源与廊道线路的区域整合,串点成线,撬动运河沿岸文化遗产和文旅产业的深度开发,开发河运之路、诗画之路、古镇之路、生态之路等精品游线,开发运河文化研究、文化演艺、体育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元运河IP建设,整合资源,借力发力,形成文旅融合的时代发展新高地、新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虞峰山道场

四要强化研究团队建设。重视研究力量的整合和规划,建设一支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的运河文化研究队伍。依托科研学术机构、社团研究组织、文创产业公司、宣传文化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水利交通单位、运河文化资源点等,遴选一批环保、文创、文博、宣推、文旅等方面的行家里手,作为专兼职研究人员,确保运河文化的传承开发,既有“政策面子”,又有“科学里子”,更有“专业脑子”。要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互鉴和学术研讨活动,发挥专业学术队伍的作用,形成学术研究成果和自身品牌特色。要强化各方协同,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提升专业水平和学术创新能力。

最后,预祝上虞分中心在运河文化研究、决策咨询、服务社会中取得累累硕果。发挥更大的研究、咨询、服务作用,为推动运河经济及流域社会发展贡献分中心的智慧和力量。

照片由绍兴市鉴湖研究会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戴秀丽

审核:壹之

总期:7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