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一代人,我们小时候的物质文化生活是贫瘠的,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仍显得津津有味。那时候虽然没有过多的玩具,但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到暑假,对于农村的小伙伴们来说,有几种必玩的游戏:玩泥巴、下河捉鱼、上树摘枣子吃

其中捉鱼这个游戏,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历历在目。小编作为北方人,老家位于豫西南地区,当时雨水较多,为了疏水,家门前房后往往会挖一些排水沟、池塘,用于蓄水。

这些地方就成了我们暑假抓鱼玩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象中有一种小鱼,下一场雨过后,干涸的池塘积满了水,过一段时间上面就漂着许多针头般大小的鱼,我们叫它“麦糠花”

在河南话里,“麦糠”就是“麦芒”的意思,把这种小鱼称为“麦糠花”,是因为它们出生没几天的时候,长得就像是一粒麦芒,圆圆的肚子,细细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麦糠花”

抓这种鱼很简单,小时候没有渔网,我们就用吃剩的罐头瓶,把盖子去掉,然后用麻绳系在瓶口上,里面装一点吃剩下的馒头,将瓶子放入池塘或水沟中,过上片刻之后再去把瓶子提上来,里面保准有这种小鱼的影子。

“麦糠花”长不大,印象中最大可以长到指头肚大小,刚好可以钻到罐头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一到暑假,我们就吵着要家长去买罐头,吃完之后赶紧把瓶子抢过来,找一颗“野麻树”折断,把树皮拨下来,拧成绳子,绑在瓶口,这样一个简单的抓鱼神器就做成了。

暑假天热的时候,经常拿罐头瓶捉鱼玩。有时候捉的多了,就把它们奖赏给家里养的鸡鸭,这种小鱼扔在地上,瞬间就被抢光。

只要门前的小水沟或池塘中长期有水,“麦糠花”就会越聚越多,这时候家长们的任务就来了,做完作业后就让我们去门前的河沟抓鱼、捡河蚌、田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捉回来的“麦糠花”和河蚌等东西,家长们将它们捣碎喂养家禽。那个时候好像也没有去吃它们的意识,不知道这些东西还是美味,现在想想有些遗憾。在城市里,想吃上这些东西可就难了很多。

后来知道,这种“麦糠花”的名字叫麦穗鱼,属于鲤科鮈亚科麦穗鱼属的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南至广西、云南,北达黑龙江,都有它们的身影。麦穗鱼虽然长不大,但食性广、性成熟早、繁殖力强,因此它们的影子随处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麦穗鱼喜欢吃蚊子的幼虫,很多地方用它们来灭蚊。

关于麦穗鱼,还有一些很有名的故事。相传欧美一些国家为了消灭蚊子,引进了麦穗鱼,结果发现它们虽然能够吃掉蚊子的幼虫,但也会吃掉其它鱼类的鱼卵,再加上其繁殖能力极强,一年能够产卵两到三次,每次产下上千粒鱼卵,导致麦穗鱼泛滥成灾,成了一些地方的噩梦,本土鱼类深受其害。

这样的例子也出现在我国,比如云南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等地,麦穗鱼导致土著鱼类大大减少,从而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滇池蓝藻

麦穗鱼吃鱼卵,本土鱼类消失之后滇池水草开始疯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蓝藻频频爆发,形成了恶性循环。控制麦穗鱼的数量,已经成为治理滇池不可缺少的一步。

可见麦穗鱼的厉害之处。

虽然麦穗鱼是本土鱼类,但在不同区域内,它们随意“穿越”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超想象。小时候不知道这小小的“麦糠花”还有如此威力。

如今的农村虽然很难再回去了,但我们在城市的角落中,也能见到这种小鱼。比如你家楼下的景观池内,就有这种小鱼,闲暇的时候带上孩子走到楼下或者郊区的小河里,拿上抄网,去寻找一下儿时抓鱼的乐趣,又未尝不可呢。

70后、80后网友们,见过这种小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