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与政策的强劲驱动,中国低空经济正步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各地政府和企业纷纷抢滩“低空蓝海”,力图在这片新兴的产业高地中占据先机。据统计,仅今年就有十多个省市密集发布了低空经济相关的行动方案或政策征求意见稿,旨在壮大产业链,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并设立产业基金,总额高达数百亿元,以激励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强调,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业链广泛覆盖航空器研发制造、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多个环节,应用场景更是跨越传统通用航空与现代无人机技术,深入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

政策层面,多地政府正加速空域改革,简化飞行申报流程,推动空域网络建设,同时积极开发低空快递物流、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多样化应用场景。例如,南京市提出打造3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涵盖应急处置、医疗救护、农林生产等多个重点领域,旨在通过“政府端”应用场景的打造引领产业升级。

企业界积极响应,如峰飞航空科技、航天时代飞鹏、联合飞机集团等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应用场景,部分企业更是在低空物流运输、空中交通(UAM)等领域取得突破,如亿航智能获得全球首张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生产许可证,一季度业绩显著增长,预示着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的发展仍面临挑战,包括供应链标准化不足、成本控制、核心技术研发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企业与政府正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和政策引导,逐步解决这些难题,力求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放宽,低空经济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无人机成本的持续下降、航空级载人无人机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生态的不断完善,都将推动低空经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布局,计划扩大生产,筹备上市,显示出对这一领域长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各地政府的政策推动与企业的积极布局,正合力开启一个低空经济的新纪元,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让民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空中交通服务,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增添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