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越来越卷,大家的竞争思路也越来越开放,似乎从 小米SU7 ( 参数 丨 图片 )发布开始,车圈“流量至上”的风气就一发不可收拾。红衣大叔卖车,各家车企疯狂蹭热度,雷总给用户开了个车门,长城董事长魏建军就开始亲自玩直播,2024年的北京车展上,更是炸了“老板窝”,各大车企老板们从幕后走到前台,纷纷下场搞直播。虽然大佬们玩得很嗨,但是却让很多用户产生了更多焦虑。毕竟大家买车图的是安全和品质,不是来看车企们“表演”的。
造车出“快餐”,安全问题堪忧
众所周知,当下汽车对于用户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多时候,它需要承载的是全员出行安全与出行品质。正常来说,一款车的开发周期往往需要三年以上,这其中要经历诸多实验和测试,这样才能拿出真正可靠的产品来。但是,现在很多车企为了营造出布局全面,发展快速的形象,经常在造车上缩短时间,动辄就立“一年、两年内要推出多少辆新车”的flag。就连余大嘴都吹过“别人正常三年造一款车,但我们一年造三款”这样的话。
造车出“快餐”博关注度的做法,也为车辆带来了诸多隐患。就拿理想汽车来说,虽然曾经是新势力里的领军者,但其对于车辆品质的态度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可能很多人还有印象,在 理想L9 上市之前,这款车被吹得天花乱坠,而就在车辆刚上市不久,这款车就被曝光在试驾途中出现交通事故,不但气囊爆了,还出现了断轴的情况。后来虽然官方给出了解释,说是试驾车快速过坑导致的,但是也暴露出了理想汽车用了试制阶段的缓冲环这样的事实。
无独有偶,后面又有试驾车被曝光在一次雨天试驾测试加速途中遇到突发情况,但车辆并未做出有效反应,最终的结果是车辆主动刹车失效,前轴气囊爆了,断轴趴窝。要知道,试驾车并不是试验车,是让用户体验真实产品力的量产车型,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管怎么解释,都很难让人不对车辆的安全产生怀疑。
而不仅仅是理想,蔚来、问界等品牌旗下车型,都出现过安全问题。比如蔚来,这也是早期颇有名气的汽车品牌,其一直以自己的智驾安全为傲。事实上,蔚来汽车出现的车辆安全事故也不少,比如2022年的测试车型直接离奇撞墙,半截车身贯穿了地下停车场内的墙壁;曾经也有ET7的车主反馈,新车出现了车门无法解锁打不开、车辆无法上锁、前后雷达故障等故障;而ET7正常行驶过程中,没有任何前兆,突然整车断电,刹车失灵,更是让车主经历了惊魂一刻。
当然,对于车企来说,谁都希望快速获得用户,抢占市场份额。但是,正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只要把车辆安全和品质做好,用户自然会买账。而种种情况表明,很多车企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也难怪大家对车企不信任。
“套娃”风盛行,产品毫无新意
除了追流量,炫速度之外,如今的汽车市场还有更多造车怪象。以前很多人总是吐槽大众套娃,实际上,现在很多车企都有“套娃”的习惯。或许是为了省事,节约设计成本,即便是主流新势力理想也一直在“套娃”。远的不说,就说今年刚刚上市的全新车型理想L6。这款车和 理想L7 一样,定位也是中大型SUV。当然,一个品牌有相同定位的车型很正常,只不过令人比较失望的是,理想汽车完全没有想要创新的意思。在外观上,理想L6和理想L7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说,理想L系列车型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而即便是开拓的一些新品类,也很难在产品新意上让用户觉得惊艳。之前MEGA、X9被恶搞成“棺材车”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虽然说这些网友有“恶搞”的嫌疑,但是作为车企或许也应该反思一下,是否应该把追热度,蹭流量的精力分一点给产品,更深入的洞察一下中国用户的审美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闭门造车。
结语
在处处都讲究“快”的时代里,车企追求布局速度,追求流量都无可厚非,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守住安全底线,在技术和品质上多下功夫。产品力强,安全性高,再加上流量助力,这才能让人觉得可信。否则,即便用流量包装,最后也只是昙花一现,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长此以往,也会失去用户的信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