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略与模式、机制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商业模式工具被陆续发明出来,用来帮助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人类对商业模式的观察与理解逐渐深入,各种商业模式工具的关注重点也发生变化,从最初对商业活动系统的关注,发展到对客户价值、交易结构的关注,商业模式工具的构成要素也从三要素、四要素发展到六要素、七要素、九要素,对商业模式的解构越来越精细。

然而,现有的商业模式工具大多只是对现有商业模式按要素进行解构,展示其要素内部结构和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较强展示说明功能,但对互联网革命时期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对商业模式进行价值创新并按步骤进行建构的能力

要构建创新型商业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商业模式的设计起点在哪里。这就必须要掌握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有观点认为,商业模式和战略不同,商业模式是“价值创造”导向,战略是“建立竞争优势”导向,两者有关系,但属于不同系统,因此两者“和而不通”。

要明确两者的关系,就必须明确两者的概念和内涵边界在哪里。

1.从概念定义上看

从战略的概念看,“战略”最早源于古代兵法,属于军事术语,指基于战争全局分析做出的谋划。战略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战略的代表者是伊戈尔·安索夫(H.igor Ansoff),他认为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也就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狭义战略的代表者是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他认为战略管理是决定企业长期问题的一系列重大管理决策和行动,包括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认为,战略即计划(Plan)、计谋(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与观念(Perspective)。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在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 纵观不同学者和企业家的不同见解,不论广义还是狭义的定义,战略包含一切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策略、模式、行动等手段是一种共识

从商业模式的概念看,目前学术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定义。泰莫斯(Tamos)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CEO孔翰宁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清华北大教授魏炜与朱武祥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学者们从商业要素、价值创造、交易结构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定义。

本书认为商业模式是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化关系运行规律,不仅是企业外部的交易结构,而且还应该包括企业内部的运营结构,“形”是“势”的根,交易结构的基础是运营结构,没有内部运营系统的支持,就没有外部交易系统的创新,两者其实是一体的,企业内外部系统共同构成了商业生态系统。模式是一种结构化关系,结构化关系包括商业生态系统中人与人、人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交易、协同、共生、伴生等关系,价值创新循环的价值创造、价值交易、价值实现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运行规律。 商业模式属于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策略、模式,而战略包含一切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策略、模式、行动等手段。因此,除非改变战略的定义,否则商业模式必然属于战略的一部分,两者并不是相互独立或相交关系,而是包含关系,战略包含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属于战略中结构化关系策略,战略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是商业模式,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从结构关系上看

战略研究的是细分市场选择与竞争策略,包含了战略定位、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等内容,商业模式研究的是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化关系和运行规律。战略定位正是商业生态系统构建的起点,战略定位明确了商业系统为谁创造价值,商业模式创新承接战略定位,通过价值基础明确为谁创造什么价值,通过价值创新循环进行结构关系创新实现价值创新,是总体战略、策略、方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创新通过业务战略、职能战略落实到运营、组织、营销等管理模块中,战略定位、总体战略(商业模式)、业务战略、职能战略一体相连,商业模式是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两者的结构关系看,战略必然包含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也只有以战略定位为结构化关系设计的出发点,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很多模式设计过于追求精巧而不切实用的问题。

3.从系统效用上看

根据通常的认识,商业模式目标是“价值创造”,战略目标是“建立竞争优势”,为客户创造价值正是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战略和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战略和商业模式才能相互借力,成为一个整体,发挥更大的系统效用。

战略引入商业模式工具,能解决SWOT分析、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等战略工具虽然可以进行结构分析,但很难直接推导出有效竞争策略的问题,商业模式创新以战略定位为起点,通过明确为谁进行价值创新,才能更清晰、有效的进行价值创新,同时战略也能丰富现有商业模型在工具、方法上的不足。只有把战略和商业模式更精准、有效的连接起来,战略、商业模式两者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所以从概念定义、结构关系、系统效用上看,战略包含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战略是管理中的“皇冠”,那么商业模式就是“皇冠”上最璀璨的钻石。商业模式的设计起点就是战略定位,而总体战略包含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与战略本为一体,商业模式通过承接战略,可以更有效发挥商业模式的价值创新能力。管理上的模式与经济中的机制本为同一事物,两者分别是商业战略和区域战略的核心。

二、创新模板与其他商业模式工具比较

从现在较为流行的商业模式工具看,其要素构成各不相同。拉斐尔·阿米特把商业活动看成活动系统,因此商业模式就是研究活动系统的结构、角色和内容;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提出了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同时认为关键流程是贯穿企业内外部流程,所以他的关键流程其实包含了企业的外部关键交易流程和内部关键业务流程;魏炜、朱武祥认为商业模式主要是交易系统,因此提出了定位和业务系统,此定位并不是战略定位,而是企业满足客户的方式,业务系统主要是指企业外部交易系统;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从战略出发,但是客户细分继承了差异化战略的思想,他的外部交易模式被拆分为了客户细分、渠道通路、重要合作、客户关系四个要素,还是从传统的管理学角度来理解商业系统的外部交易结构,关键业务主要指产生价值的核心业务活动。

表 创新模板与其他商业模式工具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的解构角度不同,但商业模式工具不仅要有较强的展示解释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价值创新能力,需要具备以下三方面功能:

1.战略承接,从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出发,明确差异化的客户群体;

2.发现价值基础,发现差异化客户群重点关注的独特价值序列,与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要价值;

3.实现价值创新循环,通过交易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三位一体的价值创新循环,实现企业结构化关系整体创新,为差异化客户群创造出独特价值序列,为利益相关者创造重要价值。

从战略承接看,商业画布具备一定的战略承接能力,但并没有把战略定位作为整个商业模式架构设计的基础,其余商业模式工具并没有把商业模式与战略关联,没有承接战略的能力,没有明确围绕什么样的差异化客户群体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这会导致商业模式创新缺乏明确导向。

从价值基础看,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和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关注到了客户的价值主张,但所有的商业模式工具都没有关注到除客户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价值基础与价值主张不同,价值主张只是基于客户的独特价值,价值基础既包括差异化客户群体的独特价值序列,又包括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价值,独特价值序列包含了独特价值,而不局限于单个价值,而是一组价值的组合。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将会使商业模式根基不稳,特别是平台商业模式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下,忽视任何一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都将导致商业模式创新的失败。因此,价值基础不仅包含差异化客户群体的独特价值序列,而且还包含了对合作伙伴、员工、股东、社会相关利益者的价值贡献,是商业模式创新对差异化客户群体及利益相关者、社会的整体价值贡献。

从价值创新循环看,拉斐尔·阿米特从活动系统的结构、角色和内容解构,克莱顿·克里斯滕森从关键流程、盈利模式解构,魏炜、朱武祥从业务系统、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解构,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从渠道通路、重要合作、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成本结构、关键业务解构,虽然解构角度不同,各有创新之处,但由于并非是从价值创新角度出发,难以覆盖价值创新全流程,所以存在有些较为笼统,不利实际操作,有些缺失重要模块,无法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创新模式,有些过于琐碎,容易失去创新重点,难以有机整合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商业模式工具主要是展示呈现功能,并不具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推导创新型商业模式的能力。

总体而言,商业模式创新需要“有的放矢”,应当以战略定位为导向,明确商业模式创新针对的差异化客户群,以价值基础为支撑,明确商业模式为差异化客户群贡献的独特价值序列,和为利益相关者贡献的重要价值,并以价值创新循环为核心,明确如何为差异化客户群、利益相关者贡献价值,三者次序承接、层层进化、共为一体,这是商业模式创新三步法,也是商业模式创新工具应当具备的功能。

创新模板是基于互联网革命时期中平台型、生态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而设计,并向下兼容工业革命时期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因此与其他商业模式工具在导向、机理、构成、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节选自《聚势:开创全球科技、商业、经济新趋势》第四章 聚天地之势——聚势战略体系。此书即将上市,推演未来500年人类命运,站在无尽的时间长河之上,以未来的眼光,穿透当今全球社会的重重迷雾,直面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本文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